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目前研究认为:肌筋膜疼痛实际上的病变部位不在肌筋 膜,而 是在骨骼肌的运动终板部位,长期的肌筋膜痛 会导致脊髓水平的易化改变,急性疼痛转变为慢性疼痛。
➢肌筋膜TrP或肌筋膜痛综合征(MPS) .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与激痛点
• 可以把许多临床现有的、以疼痛为主体、较为混淆病症和综合 症归类到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或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理念中去
.
部分肌筋膜激痛点
.
激痛点的常见人群
➢ 一是老年人,软组织的退行性变增 加了慢性肌痛和关节疼痛的几率, 多发部位在颈肩腰臀腿,严重影响 他们退休后的生活质量;
.
➢二是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由于软组织的反复损 伤,好发部位决定于他们所从事的运动项目,常影 响他们的运动成绩,造成过早退役或退休;
.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具体治疗
一般治疗
中医疗法
理疗
• 解除病因、注意保暖等 • 推拿按摩、针灸等 • 超生、体外冲击波等
药物治疗
• 消炎镇痛药:吲哚美辛、布洛芬等 • 维生素类药物: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 • 肌松剂: 如乙哌立松片 • 中药等
.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
➢ 1.手法治疗
• 是肌筋膜疼痛治疗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 肌张力变化的感受器——高尔基腱器官(GTO ,Golgi Tendon Organs),高尔基腱器官活跃后进一步抑制肌肉中的另一感受 肌肉长度变化的感受器——肌梭(Muscle Spindles),最终
.
31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
3.运动疗法
• 运动康复疗法:运动疗法目的恢复本体感受的正常感受,以及纠正运动功 能单位的薄弱环节,使运动单位的各个骨骼肌恢复正常功能,达到治愈肌 筋膜扳机点疼痛的目的。
• 需要注意的几个原则:
1) 不但要训练肌力,还要训练本体感觉能力
2) 训练运动范围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
.
深部重度按压法
一般用于极端敏感的激痛点。方法是用拇指或指关节垂直 按压在每个激痛点上,将激痛点向深部按压至骨头表面,持续 约10~30秒至疼痛减轻或消失。按压力度以有适度的酸痛感但 不会引起患者肌肉紧张为度。
.
肌肉能量技术(MET)
MET是让患者在治疗中按照治疗师精确控制的方向主动收缩肌肉。
技术简介(以肱二头肌张力过高为例) 收缩-放松(CR) 目的:放松张力过高的肌肉,恢复肌肉的感觉,评估肌肉的虚弱和疼痛。 姿势:治疗师将患者的肘关节置于休息位,即伸屈中立位,或感觉到阻力障
• 从骨科疼痛综合征和神经痛范围来看,颈椎病、耳大神经痛或 枕大神经痛、胸廓出口综合症、肩周炎、网球肘、腰肌劳损、 急性腰扭伤等绝大数是因为肌肉和关节周围肌的疼痛扳机点形 成所致
.
4
激痛点形成的原因
产生激痛点的原因不是单一的,很多因素都有可能
1. 骨骼肌肉系 统或椎间盘的创伤 2. 炎症:胆囊炎,阑尾炎,胃炎 3. 心肌缺血 4. 缺乏运动或运动过量,姿势不良 5. 疲劳,睡眠不良,情绪不佳 6. 激素水平变化:绝经后综合征 7. 营养不良 8. 局部受凉:吹空调 9. 肥胖 10. 吸烟
游离钙离子增加
(+)
肌肉持续收缩
能量需要增加
钙泵抑制、致痛物质释放
自主神经和感觉神经末梢致敏
.
16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 局部疼痛、发凉、麻木、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 临床表现
诱因
• 疼痛常于清晨发作,活动、热敷后减轻或消失
查体发现
• 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 触及此点引起放射性疼痛
诊断性试验
• 用普鲁卡因痛点注射后疼痛消失
碍出现。 动作:治疗师握住患者的前臂并固定住肘关节,告诉患者“不要让我带动
你”,然后逐渐牵拉肘关节。患者抵抗阻力5-10秒,确保患者没有屏住呼吸并重 复3-5次。
.
.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
➢ 2.物理治疗:
• 对肌筋膜疼痛的缓解使很有效 • 尽管热疗在控制肌筋膜疼痛方面不是很有效,但是它却是一种治疗软组织病变的重要方法, 因
➢ 三是公务员和电脑操作人员,胸 锁乳突肌、斜方肌、提肩胛肌和 斜角肌的过劳,造成颈部和手臂 无力,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
➢其中任何一种人都可以发病, 这取决于个体所保持的工作 和生活姿势,以及个体的免 疫和营养状态。
.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症状
• 弥漫性钝痛,尤以两侧腰肌及髂嵴上方更为明显 • 局部疼痛、发凉、皮肤麻木、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 • 晨起痛,日间轻,傍晚复重
➢意义:A、纠正肌肉不平衡;B、改善关节活动幅度;C、
增强神经肌肉有效性;D、维持良好的肌肉长度;E、减 .
自我筋膜放松训练的原理
➢ 自我抑制(autogenic inhibition)原理是自我筋膜放松技术
主要利用的生理学原理,利用泡沫轴及练习者自身体重在肌肉 上产生一定压力,使肌肉张力增加从而激活肌肉存在的感受器
• 传统的手法治疗“喷雾和牵伸”(或是拉伸且间歇用冷敷法): 拉伸紧张的肌肉纤维(绷紧的带)可以使肌肉紧张放松并改善局 部的循环
• “深部重度按摩”:尽管控制疼痛的机制还不清楚,但是可快速
去除TP疼痛
.
23
牵伸疗法
激痛点治疗根本原则是对受累肌的牵伸。根据不同肌纤维的 方向,不同部位的肌肉有不同的牵张法;治疗后让病人在家中做 医师所教的受累肌肉的牵张锻炼。
.
潜伏性激痛点和活动性激痛点
早期生活的 受伤和遗传
潜伏性激痛点
肌肉在触发 点处的紧张
肌肉的受伤
其它组织的受伤
急性肌肉疼痛
慢性肌肉疼痛
活动性激痛点
.
激痛点处的 肌肉疼痛
潜伏性激痛点与活动性激痛点的 区别
1.活动性的激痛点始终有痛感。
➢2.潜伏性的激痛点的痛感是不活动的,只有触摸它
时,才有痛感。
➢3.活动性的激痛点多半在浅层的肌肉,是一些主要
➢ 3、深部式触诊:适用于肌肉与皮肤 之间有相当多组织的深部肌肉,如腰 方肌、臀小肌、梨状肌等。
.
左:平滑式触诊 右:钳捏式触诊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
治疗原则: 1. 去除可能病因:如抗类风湿、消炎、松解瘢痕; 2、改善血液循环:锻炼、按摩、热疗(红外线、激光、 拔罐、针灸等) 3、消炎镇痛; 4、治疗激痛点:应用微创技术松解局部粘连,可防止复 发和加重;微创治疗技术包括急性期疼痛的神经阻滞, 慢性期疼痛局限者的小针刀分离等。
• 气温降低或疲劳时疼痛加重
• 增加肌肉血流的治疗可使疼痛减轻
• 排除局部占位性或破坏性病变
.
18
➢附:激痛点的三种触诊方式:
➢ 1、平滑式触诊:适用于相当表浅的 而且只有一个表面可以做触诊的肌肉, 如伸指总肌;
➢ 2、钳捏式触诊:适用于当肌肉相对 的两侧可以触摸的到时,而且肌肉的 肌腹可以用手指来做抓握,如胸锁乳 突肌、背阔肌的外侧缘、肱二头肌以 及部分的胸大肌;
紧张带;一些作者已经证实用肉毒素A进行TP注射可以有效地控制疼痛;也有研究发现使 用肉毒杆菌毒素A组和使用0.5%的布比卡因组在治疗TP时没有区别意义,用肉毒杆菌毒 素A注射治疗MTrP仍需进一步的阐明 • 肌肉松弛剂的应用
.
33
附: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自我筋膜放松术
➢概念:利用练习者自身重量及泡沫轴相互作用产生的压 力,施加用于练习者的肌肉及筋膜等软组织上,使练习 者过于紧张的肌肉及筋膜产生放松的伸展训练方式称为 自我筋膜放松。
3) 从无痛开始训练,要在无痛的状况下进行
4) 渐进方式,训练分层次,逐步加大增加训.练量
32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
4.药物辅助疗法
•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物质以及一些内分泌激素 • NSAIDS,非甾体类抗炎药 : 短期特别是急性期消炎止疼,使患者放松,并未证明具有促
进愈合作用 • 肉毒杆菌毒素A (botox) :可以阻断运动神经末梢的乙酰胆碱释放,进而缓解TP区域的
.
➢由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与激痛点的特殊对应关系,肌筋 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的关键在于针对激痛点的处理。其中, 激痛点的治疗原则如下:
➢ 1、对受累肌肉或肌群牵张 ➢ 2、破坏激痛点 ➢ 3、扎断挛缩肌筋膜
➢ 激痛点治疗根本原则是对受累肌的牵张。根据不同肌纤维的
方向,不同部位的肌肉有不同的牵. 张法;治疗后让病人在家中做医
• 诱因: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可因劳累或季候变化而发作
体征
• 患部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触及此点引起疼痛和放射
.
14
பைடு நூலகம்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可发生于创伤、劳累、寒冷,潮湿、过度或肌肉长时间维持在收缩 状态之后
因慢性劳损而使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
体内有白色纤维组织,如筋膜、肌膜、韧带、肌腱、腱鞘、骨膜及皮下组织等发生一种非特异性变化
为它可以改善局部的循环系统以促进愈合的过程 • 超声可以直接给TP提供额外的机械能量 • 电疗也常用于控制疼痛,因为由电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和按摩的位点相似,对TP进行电疗的
有效性已经被记入文献 • 激光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肌筋膜疼痛,它被认为是一种无需用针(无痛)的针灸治疗方法。 • 临床上TP通常是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联合治疗的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太和医院康复中心 王俊华
.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
是以疼痛为主的一系列肌肉功能
失调的综合症,也称肌筋膜痛、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或肌筋膜炎。
上医院的人当中感冒患者最多,肌筋膜疼痛居第二
位。人群聚集的地方可能没有感冒患者,但诉说为疼痛
所苦的人则比比皆是,断言有疼痛症状的人大部分属于
肌筋膜疼痛,并不为过。
它可以造成激痛点局部的对抗性刺激,通过神经反馈脊髓后角形成抑制,同时也可以通过改善局部 血液循还来发挥疗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