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游戏化教学”——一种未来教育的教学模式

“游戏化教学”——一种未来教育的教学模式

“游戏化教学”——一种未来教育的教学模式一提到游戏,很多家长、老师都对其嗤之以鼻,认为“游戏会让孩子转移本应该放在学习上的注意力”,这是影响孩子学习进步的罪魁祸首,甚至将“游戏”与“堕落”等同。

但是游戏真的那么可怕,需要我们对其敬而远之吗?其实游戏本身只是一种互动性的多模态语言,那么游戏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可以让人沉迷其中呢?如果我们把游戏的规律应用到课堂和学习中来提升我们的学习体验,是否能够让我们的孩子更爱学习,收获更好地效果呢?
为什么游戏可以上瘾而学习不会
游戏吸引人的原因大致分为这四点:其一是游戏里玩家不管是每一个动作还是每一个场景都能得到有效的反馈,玩家可以根据反馈结果产生很大乐趣;其二是玩家在游戏过程中每一次闯关成功,每一次目标的实现,都能使玩家“热血沸腾”,获得强烈的存在感;其三是游戏这种“不给无边界的奖励也不给剥夺性的惩罚”的游戏奖励机制让玩家有追寻的目标;其四是游戏中不受约束,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在游戏里强大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造就不同的人生。

我们的传统教育正是缺乏这样一种吸引力。

传统教育里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反馈不够及时,目标不够明确,这会使得原本就枯燥的学习变得更加让学生提不起兴趣。

游戏化教学的尝试与探索
如果让学习游戏化,建立迅速的反馈机制、适当的奖励机制,那么学习是否能成为学生喜欢的一个“游戏从而对学习“上瘾”呢?其实能让人上瘾的不但是游戏,而是任何能让你赢,有竞争,能获得强烈存在感的东西。

中央电化教育馆研究部蒋宇认为,以“闯关”“积分”等目标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可以使他们更快的获得满足,达到一种快乐的学习状态。

学生学了知识点后不能及时应用、反馈,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在教育中加入“游戏化”、“趣味化”元素,引入“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和理念。

在游戏化教学中,我们可以创造一种真实的场景,将各种知识应用到富有趣味性的场景中。

学生在场景中扮演相对应的角色,通过计时、竞赛式的游戏过程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略微紧张却专注度极高的学习氛围,配之丰富的动画和场景带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尝试,不断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意识,不断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在游戏里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直至成功通关,后台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作出迅速反馈。

任务关卡完成后收获的奖励或者是排名上升也让学生获得持续成就感,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会带来了积极改变。

通过这种“游戏化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这种场景中去学习,迅速吸收知识并转化成生活技能,极大地促进我们学习的有效性。

如何寻找知识与趣味的平衡点呢?
著名未来学家简·麦戈尼格尔(Jane McGonigal)在《游戏改变世界》一书中则指出,游戏的四大决定性元素是目标、规则、反馈、参与。

正是这些游戏元素的综合运用才让游戏魅力四射,很好地吸引人的注意力,甚至令人上瘾着迷。

目标
在游戏化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把目标设计成是有序的、明确的、可分解的,小关卡对应小目标,大关卡对应大目标。

学生在进行游戏时,在通过一系列的方法通关时,无形中就让学生达成了学习的小目标,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

目标的设定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规则
游戏之所以让人着迷,很大部分取决于游戏规则。

游戏化思潮代表人物盖布•兹彻曼(Gabe Zichermann)和乔斯琳•林德(Joselin Linder)认为游戏化规则中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分数、徽章、等级、挑战。

如果把“分数、徽章、等级、挑战”这种游戏规则运用在教学中,这既可以保持挑战性与成就感,也可以让学生维持好奇与兴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