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智能化施工组织方案

建筑智能化施工组织方案

建筑智能化施工组织方案前言为更好地控制人才市场迁建智能化项目的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让相关部门的领导可以及时了解和撑握项目进展情况,我司项目小组针对工程实际情况,结合以往丰富的工程经验,运用科学的工程管理方法,先进的工程管理理念,制定本施工组织方案。

我司制定以下各项目标:一、工期:确保按业主的要求进场施工,与工程主体同步。

二、质量:合格。

三、安全:按五无标准(无死亡、无重伤、无火灾、无中毒、无倒塌),严格按建设部一标三规组织施工。

四、文明施工:严格按建设部的文件执行,达到常熟文明工地标准。

五、团结协作:与土建单位、监理单位、质监单位、安监单位、等有关部门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积极配合各单位的工作。

第1章工程概况及编制说明1.1 工程概况人才市场迁建智能化主要系统包括:综合布线系统,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巡更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闭路电视监控及防盗报警系统,综合管路系统及机房系统等。

1.2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原则本施工组织设计系本工程竞标文件,着重施工部署、施工计划、施工管理、施工方法、技术措施以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等。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本工程实施过程中各项组织、技术、生产、经济活动的综合性文件,是项目经理受企业法人代表的委托,针对本工程项目招标文件所规定的容而编制的规划性文件,也是本工程的质量计划。

1.3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我公司指导施工的依据,在编制过程中对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劳动力组织、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配备、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工程质量控制措施、安全生产保证措施、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降低成本措施等诸多因素进行了充分考虑,突出科学性及可行性。

施工组织设计是确保优质、低耗、安全、文明、高速完成人才市场迁建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任务的重要经济技术文件。

本施工方案以下列资料为编制依据:1.人才市场迁建智能化工程招标文件、施工图纸及招标文件补充文件及附件;2.公司ISO9001认证体系施工管理标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标准及有关技术、安全、生产,管理文件。

3.国家相关规、标准。

1.4 本工程执行的技术标准规ANSI/EIA/TIA-569(CSA T530)商业大楼和空间结构标准。

ANSI/EIA/TIA-607(CSA T527)商业大楼接地线和耦合线标准。

ANSI/EIA/TIA-568(CSA T529-95)商业大楼通讯布线标准。

ANSI/EIA/TIA-606(CSA 7528)商业大楼通讯布线结构。

ISO/IEC11801《国际商务建筑布线标准》。

GB/T 50341-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

GB/T 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

GB/T75-94《安全防工程工序与要求》。

GBJ79-85《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

GBJ115-87《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

GB/T 16572-1996《防盗报警中心控制台》。

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

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

GB/T2887-2000《电子计算机机房场地通用规》。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

FCJ08-83-2000/J10011-2000《防静电工程技术规》。

GB/711457-1995《软件工程术语》。

GB/T14079-93《软件维护指南》。

GB/T19000.3-I.997《在软件开发、供应和维护中的使用指南》。

DB32/181-1998《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

DB32/365-1999《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测规程》。

DB32/366-2000《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规》。

DB32/367-1998《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评估标准》。

第2章难点分析及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2.1施工难点分析人才市场迁建总包方须与各个专业协调确定各自所需负责的安装工作,并就双方的交接接口商定准确的位置及双方的工作界面总包方须与上述专业协调确定各自所需负责的安装工作,并就双方的交接接口商定准确的位置及双方的工作界面能化弱电系统工程,工程围较大、周期较长,系统较多,相对其它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有一定难度,经过我们认真分析及以往的工程经验,我们认为人才市场迁建系统工程施工中以下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2.1.1系统集成及相关接口问题在建筑物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着诸如楼宇机电设备自控系统的控制器与受控设备之间、消防系统与安保系统的信息共享、消防系统的火警预报与灭火设备的联动控制、安保系统的各子系统间的控制信息互联及各种控制技术自动报警的联动、以及各种管理信息集成的通信资源共享网络的互联、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结合,这种相互的关系可归纳为二类,即设备硬件间的连接和系统与设备、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信息通信软件方式的相联,它们都需要对各自的“接口”界面进行处理,以便良好运行,它是把握系统工程集成成功与否的关键点,也是系统工程的技术施工难点。

2.1.1.1影响相关系统“接口”界面处理的因素a.系统要求不明确、技术规则不统一;b.技术不成熟,实际操作无保障;c.各承包商工作的界面不明确,彼此推诿;d.技术不可行,系统结合实为虚设。

2.1.1.2相关系统“接口”界面的控制方法对系统“接口”界面进行早期的技术控制,是相关系统结合最有效的方法,根据相关系统“接口”界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根治的方法,确保智能化系统整体功能的实现。

系统结合的功能要求应具体明确相关系统的结合的功能要求,应在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整体构思后,分别具体提出,并且须分别明确,严格落实到位。

“接口”技术及通信协议应统一对相关系统结合的“接口”界面技术应标准化、统一化,尤其在通信协议、网络构架等方面应明确要求,并分别予以限定性地具体化。

采用成熟的系统技术工程中应尽可能避免首次性的研究或开发,积极采纳成熟技术系统技术,选用技术、服务皆优的设备及供应商,优先推行有成功先例的系统应用体系。

推广无缝隙的系统工程承包机制在系统工程中,推广以工程的设备系统、技术服务、工程实施为一体的全过程专业化服务的承包机制,是具有良好技术保障的无缝隙工程实施方式。

2.1.2施工协调及相关问题人才市场迁建系统工程子系统较多,涉及面广。

因此,系统施工的变更将不可避免,综合的协调是高质量完成工程的重要因素。

2.2 施工部署2.2.1 工程目标一.质量目标1.弱电系统分项工程优良率100%。

2.分部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100%。

3.质量事故为0。

二.工期目标4.以甲方要求的工程进度及工期为标准。

5.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目标2.3 工程质量为实现质量目标,必须采取强有力的质量保证措施,以确保本工程达到优良等级。

本公司拥有比较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在施工全过程,将按照管理程序严格实施质量管理,规质量检查与监督。

2.4主要施工方法2.4.1 管线敷设及预埋由于智能化工程所有子系统工程前期的主要工程量都集中在管线敷设和预埋工作上,管线敷设和预埋工作能优质高效地完成是各子系统工程质量的首要保障。

2.4.2 工程配合智能化工程涉及的管线敷设工作量在整个大楼施工中所占比例不大,但会直接影响后期的各子系统的安装质量,因此在各阶段做好配合工作尤其重要。

2.4.2.1 预留预埋阶段进入大楼主体施工之前,各专业安装单位主要是做好与土建的配合工作,服从土建进度,及时做好各类管道、设备、附件的预留孔洞、预埋铁件工作,部份预留孔洞尺寸较大,在混凝土墙板部位的预留工作由土建负责,目前这一工作已经完成,但我司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应根据设计图纸对各预留管道做好尺寸、位置的复核、校对工作,以确保预留预埋的准确性,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2.4.2.2 主体施工阶段的配合在此阶段,土建、安装的工作量都比较大,安装正处于全面铺开的时期,此时,要及时与土建及其它单位做好质量、进度的协调,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在总包单位的统一指挥下,采取立体交叉作业、流水作业等方式,严格按计划落实各节点部位。

这是智能化工程施工单位进驻现场后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2.4.2.3 安装、调试阶段在本阶段,安装、调试的工作量较大,特别要与装饰单位搞好配合、协调工作,进行会审。

原辅设好的管线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变更,所有的整改工作都应在有序的状况下实施,并服从建设单位和装饰单位的安排,管线敷设及整改应密切注意与墙、地面砖的接缝和周边,同时保护好各类施工产品,保持产品的美观,为项目创优创造条件。

2.4.3穿管具体要求管穿线面积不得超过管总面积(截面积)的40%。

管导线不得有接头,管口加套护圈,不伤芯线。

穿线工作应在土建抹灰及地面工作结束后进行,穿线前应先除去管杂物,加装管口保护圈,以免损伤线路外皮。

2.4.4电缆敷设电缆敷设时应根据电缆的重量、长度及走向来确定施工人数。

敷设时统一指挥,搞好施工通信,确保安全施工。

电缆须有出厂合格证,外表绝缘完好,无机械损坏、扭曲等现象,编写标号牌。

用卡子或扎带固定电缆,做到横竖成行,引出方向一致,余度一致,相互的回路一致,避免交叉重叠,达到整齐美观。

悬挂的电缆标志牌上应注明电缆编号、规格、型号、长度及始终地点,以便将来一般维修人员的直接了解。

2.4.5 部分子系统施工方案2.4.5.1 综合布线系统(PDS)施工、调试1、施工线槽线管的设计与安装:垂直主干线槽必须装有桥梯(或等效物),用于扎紧线缆,垂直主干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垂直度每米偏差不超过3毫米,每段线槽须有3个或以上的固定点,固定点之间的距离应在1.2米左右,要求能稳固线槽,且可承受起大对数电缆;水平主干线槽安装时应保持平直,水平度每米偏差不超过2毫米,线槽须安装隔板将线槽分割成若干区域,使不同系统的线缆分别走线,避免交叉并相互影响;本综合布线系统严格要求与其它系统在桥架分割开来,最好能够单独走线槽;线槽的容积率保证不超过40%;水平线槽须用吊架固定,吊架安装应保持垂直、整齐、牢固、无歪现象,吊架的间距为1.2~1.5米左右;线槽、线管应保持良好的电器连接,并做好接地连接;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槽及管的末端处的毛刺须处理掉,以免将来放线时损坏线缆外套;线槽的转弯位必须有45度过渡段;线管的敷设在路径上转弯角不能多于两个,且弯曲半径应大于线管直径的6-8倍,如多于两个转弯角或直线距离超过30米时,应使用安装转换盒;线槽及线管的路径应选择最短距离,当与电力线平行时,应保持足够间距;线槽及线管的厂家具有1S09001:1S09004认证证书,确保所有管槽的质量。

水平电缆敷设:1)在敷设电缆之前,先检查所有管槽是否已经完成并符合要求,路由及拟安装信息的位置是否与设计相符;2)核对电缆的规格和型号;3)在管里穿线时,耍避免电缆受到过度拉引,每米的拉力不能超过7公斤,必要时可在管加少量滑石粉以减少线缆与壁之间的磨擦;4)水平线槽中敷设电缆时,电缆应顺直,尽量避免交叉;5)布放线缆时不能伤保护套和踩踏线缆;6)水平线缆在信息点输出口处预留30-60厘米;7)水平线缆敷设时,两端应做好标签,填写好放线记录表;8)布放缆线的牵引力,应小于缆线允许力的80%,对光缆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应超过光缆允许的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