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虾》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2

《小虾》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2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 小虾|人教(部编版)15* 小虾教学目标1.会认“缸、隙、掀、末、副、钳、搏、较、腹”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虾的特点。

3.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懂得要爱护小动物。

4.学习先总后分的写法,并能围绕一句话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小虾的特点,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懂得要爱护小动物。

资料库课前搜集有关虾的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新课导入导入语:同学们,大家仔细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展示实物——虾)二、板书课文题目过渡语:大家知道这是虾,但是知道它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于小虾的文章,深入了解虾。

三、资料分享搜集有关虾的资料。

先学环节一、出示自学清单(一)任务: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读一读: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大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一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新词,把你认为容易读错的词语读两遍。

新词如下:一口缸空隙掀开末端钳子搏斗较大腹部容易读错的:写一写:给每个生字组两个词语(写在生字表下面),并选择一个生字进行拓展(形近字、名言、诗句等)。

我选择的生字是我给它找的形近字是我能给它们分别组词:我看到这个字想到了:温馨提示:自学完成后,小组长检查“自学清单(一)”中的任务并做好评价记录。

想一想: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是一篇写小虾生活习性的文章,通过写“我”观察小虾等细节,突出了小虾的特点,抒发了“我”对小虾的之情。

二、组内交流交流内容:1.朗读课文。

2.读会认字,提示哪些字容易读错。

3.初步感知课文。

三、全班展示按照自学清单,请四个小组展示自学情况。

分别展示:“读一读”“标一标”“写一写”“想一想”四、出示自学清单(二)1.小虾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在课文中用“——”画出来。

2.想一想,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这样的句子叫什么句?作者选取了哪些方面来表现小虾的有趣的?3.“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从“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这些动作中,你觉得小虾有什么特别之处?五、小组交流1.根据小组人数,组长合理分配问题。

2.一人说,其他人听,听后纠正、补充,发表自己的意见。

六、全班展示请四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质疑。

每个小组展示一个问题。

后教环节精彩预设与点拨(一)预设会认字提示:缸:读“gāng”,不要只读右边;隙:读四声“xì”;末:和“未”区分,应读“mò”;钳:应读“qián”,不要读成“gān”;腹:和“副”同音,应读四声“fù”,不要读成二声。

点拨:结合生活学习“掀”“搏”“腹”。

精彩预设与点拨(二)预设1小虾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在课文中用“——”画出来。

学生对于描写小虾的生活环境的句子不难理解,在课文中画出即可。

预设2想一想,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这样的句子叫什么句?学生交流汇报。

第三自然段是围绕“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这句话来写的。

这样的句子叫中心句。

预设3体会重点语句(1)“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

”三个“有的”构成排比句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虾的自在的状态。

(2)“……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

”“一突一突”“一张一张”“一翘一翘”这几个词形象地写出了小虾的动作,突出了小虾的可爱,同时也看出作者观察得很仔细。

(3)“后来,我就和阿成哥到小溪里采了一些金鱼草,捡了些石块放在缸里。

”这里表现了小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检测环节自学检测反馈过渡语:孩子们,老师看到你们都学得很认真,相信你们的自学效果肯定不错。

请在小组内自测一下!1.选择正确读音或生字,在下面画上横线。

空隙(xī xì)比较(jiào jiāo)期(未末)(博搏)斗2.句子创作沙龙。

(1)小虾有趣。

(改为感叹句)(2)这缸不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吗?(改为陈述句)3.按课文内容填空。

《小虾》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和阿成哥到( )捉到了一些( ),并把它们带回家里养在( ),最后,小虾都存活下来了,我很高兴的事。

本课小结这些可爱的小生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走进它们的世界,用心去观察,去体验,你会收获更多的欢乐。

板书设计有趣小虾喜爱——观察脾气不好(动作)总——分拓展阅读散文:《翠鸟》《猫》《珍珠鸟》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小虾-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小蜗牛人教(部编版)14小蜗牛文本分析: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

小蜗牛在妈妈的提示下去树林玩,由于爬得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了下一个季节的景色,生动鲜活地展现了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本课的最大特点是第2~4自然段结构相同,小蜗牛和妈妈的语言不断重复,有利于学生习得语言,发展思维。

这是本套教材首次出现的一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注了拼音,配有4幅色彩艳丽、季节特征明显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旨在培养学生看图学文、自主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字。

2.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识记生字新词,正确、工整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谜面)教师读谜面,学生猜谜底。

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2.教师结合学生的反馈,引导学生自由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蜗牛。

3.(课件出示蜗牛图和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读通课文。

(1)鼓励学生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若有拼音,自主拼读;若无拼音,可向同学请教。

(2)引导学生借助连环画,大胆猜读。

如“蜗牛、草莓、蘑菇、发芽”,图画已做了明显的提示,联系生活经验和文中语句,学生就能猜出是什么字。

具体如下:①认读句子。

小蜗牛一家住(zhù)在小树林的旁边。

a.学生自由读句子,有读不准的字,就借助拼音来拼读。

b.指名读一读,注意语气词“呀”“吧”要读轻声。

②看图认读词语。

a.读完上面的句子,圈出仍不会读的字,如“蜗、莓、蘑、菇”。

b.教师出示教材第二、三幅图,指名找出蜗牛、草莓、蘑菇。

随后课件出示词语“蜗牛、草莓、蘑菇”,帮助学生建立图片与文字的联系,据图猜字音。

c.引导学生观察词语、图片,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蜗牛”的“蜗”有虫字旁,说明这个字与昆虫有关;“莓”“蘑菇”这些字里面都有草字头,说明这些字都与植物有关。

)(3)学生正确识读生字后,教师鼓励学生同桌之间合作读、自由读,将课文读顺、通读。

2.识记生字。

(1)借助生字与熟字的联系,识记字形。

①给已学的字加偏旁:巴+口=吧爪+巴=爬牙+艹=芽口+牙=呀王+元=玩人+王=全注意:“王”做偏旁时末横改提。

王字旁的字在古代都和玉有关。

②与已学的形近字做比较:金—全;田—回;处—久;友—发。

(2)自编字谜识字。

如,“一人做主”的谜底是“住”,“一口白牙”的谜底是“呀”,“草下一颗牙”的谜底是“芽”,“大口套小口”的谜底是“回”。

(3)组词识记。

如“孩”可以组词“孩子、男孩、女孩”,“回”可以组词“回家、回来、回去”,“变”可以组词“变化、变换、变脸”。

(4)结合语境和生活经验识记。

如,“小蜗牛爬呀爬”的“爬”,“到小树林里去玩吧”的“玩”。

3.(课件出示生字)学生齐读、同桌读、开火车读、指名读,注意轻声、三拼音节、翘舌音。

提示:初读课文时,要充分发挥拼音的作用,引导学生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借助图画大胆猜测。

同时安排了互动交流,如同桌读、开火车读、指名读等环节,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在此基础上,渗透汉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学习了新偏旁王字旁。

三、观察示范,指导书写过渡:同学们真棒,能够读通、读顺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了!下面4个生字,你们能够写得又正确又规范吗?老师拭目以待。

1.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学生齐读,认准字音,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

对妈全回对妈全回 2.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注意点。

3.教师范写,学生仔细观察,掌握书写要领,在田字格内临写。

合体字。

左边“又”的第二笔变长点;右边“寸”的横画变短,竖钩要写直,点要落在田字格的中心点上。

合体字。

注意女字旁的提从横中线起笔,往右上略斜,竖折折钩起笔的竖则落在竖中线上。

合体字。

“人”字头盖住下面的“王”部,“王”部的第一横落在横中线上,最后一长横要舒展。

合体字。

“国”字框,字体显宽扁。

竖画都要微微往里斜,四横、四竖的间距要均匀。

4.同桌、全班互相交流,指出书写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并改正,自由练写。

四、图文结合,指导朗读1.结合图片,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

(1)看第一幅图,观察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在一起时的表情和姿态,想象一下,这对母子感情怎么样?(很好、很幸福。

)蜗牛妈妈会怎样对小蜗牛说话呢?(亲切、温和。

)(2)指名朗读。

注意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读出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

2.结合图片,指导朗读第3、4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二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想象小蜗牛看到此景时的心情。

(2)指导学生用“——”画出小蜗牛说的话,用“”画出蜗牛妈妈说的话。

(3)朗读指导:读“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时,可以读得慢一些,进一步感受小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天真、可爱的感觉,以及看到美景的喜悦、兴奋。

蜗牛妈妈说“哦”,说明她很惊讶,“已经”一词,可以强调小蜗牛错过了原来的季节,“快去……”说明蜗牛妈妈很着急,也很慈爱。

(4)学生自主训练读,教师指名读,分角色读。

3.结合第三、四幅图片,学生自主朗读第5~8自然段,可以同桌对读、师生合作读。

4.其他朗读要求。

本课轻声词语比较多,如“孩子、叶子”,结合平时说话的规律,注意“吧、呀、呢”等语气词的轻声和“着、了、的”等助词的轻声。

轻声词语的朗读,可以在句子中随语流细心体会。

5.整体读。

意图:阅读理解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本环节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帮助学生理解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及小蜗牛的天真烂漫,做到以读促讲、以读代讲,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