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信息技术教学故事
广西防城港市第二中学上官云雁
“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
近年来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模式倍受推崇 ,它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相应的教学理论的。
在这种模式
中,教学四要素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学生是主体 ,也是中心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材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则是认知工具。
这种模式是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的 ,我在近几年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也在不断的探索和运用。
一、分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分组合作学习,其意义在于:一是采用这种方式学习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的培养。
学会合作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
小组或团队为完成共同的任务,互助互动之中会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要求每个学生会同其他合作伙伴的配合,既积极主动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又善于融入小组的整体工作,支持他人,倾听意见,互动交流,协同完成任务,达到共同提高;二是分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交往技能。
人际交往技能同认知技能、动作技能一样,应该在中小学得到系统训练。
“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这句话恰恰表明,合作学习既是学习取得成功的条件,同时其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目标;三是分组合作学习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小组里每个学生都有更多发言与表现的机会,可进行更多的相互交流及评价。
对教师而言,合作学习恰好能弥补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产生的不足。
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分组合作学习法教学模式具体表现为“五步” 、“五法”。
“五步”是指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步骤 ,即“引导—辅导—合作—探究—掌握” , 通过引导、辅导、合作和探究 ,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五法”是指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方法 ,即“师导生”、“生导生”、“生生合作”、“搜集获取”和“自主学习” 。
“师导生”就是提出一个任务与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将学生分为4-5 人一个小组)讨论分工和怎样做,让学生很快明白任务及其完成的方法,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生导生” 就是由有一定基础、水平和学习效率较高的学生对本组或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辅导。
这种方法有助于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对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学习能起
到积极的作用。
“生生合作” 是指同组或不同组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对完成的作品进行相互交流展示、评价 .一般说来,这种分组合作学习首先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学生
在小组内是合作,在小组外可能是合作,也可能是竞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搜集获取”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各种手段(如网络、教学资源库和教
材配套光盘等),努力获取与学习相关的知识,帮助自己快速完成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后,利用前面的方法独立学习。
三、分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实践
“分组合作学习” 是给学生搭建了一个便于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交流
和展示自我的平台;是让学生经历、体验和感受知识探究过程的良好途径。
学生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逐步完成对知识的探究和学习。
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学期初,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以教材《小
学信息技术》为蓝本,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
2.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把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几个学习模块,如教学内容划分为信息技术基础、操作系统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等模块,并确定相应的教学课时,明确各模块的基本目标,安排各学习模块的学习时间,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3.组建学习小组
教师根据能力、基础和性别相对平衡的原则,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常是3~5 名,),教学时每一小组成员集中在一起学习。
4.设计恰当的学习任务
教师在备课时将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按“任务驱动”的思想编制成一个个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一系列的学习活动。
案例 1: [ 课题 ]:上网收发邮件( 1 课时)
[教学目标 ]:
(1)掌握免费电子邮件的申请
(2)掌握电子邮件的使用方法,含接收、发送、转发、发送附件、接收附件(3)掌握电子邮件地址的正确书写格式
[任务描述 ]:
将全班同学分为每 5 人一个小组,各组为自己取好组名。
成员 A 将自己的信息
填入教师事先提供的通讯录(见图 1)中,填好后以附件形式将此通讯录发
E 将完全填好的送给 B,B 收到此邮件,填入信息,转发给 C,以此类推,最终通
讯录转发给教师,最先完成的小组为优胜。
_________组通讯录
序号组员姓名电子邮箱地址
A
B
C
D
E
(图 1)
5.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
组成学习小组后,我们要求学生通过独立实践、同学间相互合作、查找资料、教师指导等方法,在自己拟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在这种课堂组织和学习形式中,教师主要促使各学习小组互助合作,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小组进行学习时,要求小组成员在独立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对合作的任务要求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同时鼓励能力较强的成员积极帮助其他小组成员解决困难;鼓励各小组之间展开竞争,比一比、赛一赛,哪一
小组能较快、较好地完成任务,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若某一小组全体成员遇到困难时,允许采用请教教师、查找资料和请其他小组同学协助等方法解决问题;当一部分学生提前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后,我们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当前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状况,选择一定量的补充内容进行学习。
案例 2:我上“用 Word 制作小报”这一课时,采用了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
模式。
在课堂上,我首先明确本节课的任务是利用 Word 的常用功能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小报;接着在屏幕上演示已经制作完成的几份不同主题的小报,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这些小报由哪些部分组成;然后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完成小报的制作。
(1)确定主题:教师在黑板或屏幕上给出一些供学生选择的主题,鼓励学
生自拟题目。
(2)选择纸型:给学生 2 分钟时间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操作这一步骤。
(3)设计版面:要求每个小组用几分钟时间完成,可以先在纸上简单的画
出小报的版面,再用“表格和边框”工具在计算机上进行绘制。
(4)插入艺术字和图片资料:教师在课件中简单演示文字、图片和艺术字
的插入方法,告诉学生可以直接使用教师已经是准备好的文字和图片素材,也可以自己去网上搜索。
(5)美化作品:当文字和图片都输入完成之后,就要对自己的小报进行最
后的美化(作为对上节课的复习,可以请学生上来演示)。
在这节课上,各小组可将任务分解,进行分工合作,学生共有25 分钟时间根据教师的引导自己操作练习,小组经讨论后,确定一个主题,并把它展示在黑板或屏幕上,供全体学生互相启发。
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我要进行巡视,不断
反馈学生所遇到的普遍性问题,给予解答,并及时选择部分制作完成的小报,通过广播或投影进行展示,启发学生学习、借鉴,进一步修改、美化自己的作品。
四、分组合作学习的总结
分组合作学习就是师生共同协作、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主要在于分工合作,协同作战,用团队精神面对困难,用构建的群体力量去战胜困难,现为中外课改专家所倡导。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
2、教师应深入到学生的分组学习中,但不应过多干预学生的正常学习,主要起引导作用。
3、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应提出更高层次的任务。
4、分组时应协调好每组的人数和男女生的人数比例。
每个小组的人数
以3~5 人为宜。
男女生比例适中,因为男生的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强,而
女生则细心、形象思维能力强
5、组内成员应动态管理,及时调整。
每组中没有固定的优、中、差生,不
员的搭配要随着学生水平的变化而调整。
6、在合作学习中,要充分体现民主和谐的师生气氛,要求师生平等,共同
参与数学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整个活动过程要呈现出一种共同协作探讨
的氛围。
7、合作学习活动的评价要以学生活动中的资料和事实为依据,使学生共
同反思,得出实际问题确切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