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认识多媒介》ppt

部编版《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认识多媒介》ppt

部编版 高一必修下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 认识信息时代语言文字传播的新现象,了解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能够针对
不同媒介,撰写具有相应语言特征的文稿,提高以信息时代为背景的具体情 境下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 有意识地感受信息时代多种传播媒介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通过 调查,分析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学习辨识媒 介信息,了解辨识虚假信息的基本知识、造 : 利用多种媒介传播信息,掌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传播信息的 相关知识和方法、技巧、要点等,并进行有效实践,不断提升媒介应用能力与 审美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会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良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媒介素养。
02
2. 信息丰富,资源共享。
3. 网上信息可随时更新,时效性强。实
03
现信息双向传播,建立传受平等的新
型传播模式。
04
4.信息选取由“推”到“拉”,便于搜索查询

05
5.网上信息以超链接的方式发布,信息之
间关联性高。
06
6.通信方式迅捷便利。
2.你最喜欢从哪个途 径获取科技信息?请 小组讨论并说明理由
二、归纳不同媒介的 语言特点
1.报纸
真实性。新闻是建立在真实可信的 基础上的,语言首先必须具有准确 性,尽可能使用中性词,切不可因 追求语言的轰动效应,用大话套话 拔高报道对象,带有主观色彩。
群众性。新闻应尽量使用群众易于 接受的语言,站在群众的角度上写 新闻,给群众以亲切感,体现媒体 对群众的一种关怀。
教学重点 有意识地感受信息时代多种传播媒介对人们学 习、工作、生活的影响,通过调查,分析 不同 媒介的传播特点,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理解、辨析、评判各种媒介带来的信 息,多角度分析问题,养成独立判断的习惯,从 而以正确的价值观面对海量的信息。
知识导航 1.什么是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就是信息产生价值的时代。信息
C
D
覆盖面广,公众接触率高。
费用昂贵,制作成本较高。
传播范围广,传 播迅速快,时效 性强。
A
⑶广播
信息受众广泛, 覆盖面大。由于 广播不受时间和 空间的限制,只 要有收音机就可 以收听。
B
信息传播方便灵 活,声情并茂。
C
制作简便,成本 低。
D
接收方便。
E
⑷因特网:
01
1. 多种传播符号组合,表现形式丰富。
招聘启事 校报拟招聘两名编辑,具体信息如下。 岗位职责:负责来稿筛选、文字编辑和部分校内新闻采写工作。 招聘对象:高一、高二年级学有余力的同学。 应聘条件:1. 热爱文学、热爱写作,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较高的文
字水平; 2. 能够细致认真地做好文字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 3.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应聘方式:发送个人简历至邮箱××××。 截止日期:3 月25 日。
示例:我们知道孝敬父母,尊敬老人,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是应该做的; 而偷盗抢劫、贪污受贿、杀人放火等是令人不齿的行为,是不该做的,这 都得益于我们中国的文化习俗、社会舆论、法律道德规则等“媒介环 境”。我们的思维和感觉时刻受到“媒介环境”的影响,它指导我们的 思想和行为,让我们成为这个社会中的“好人”。
活动一:关于身边人获取信息的习惯的调查
1.身边的人信息获取的途径有哪些,并思考获取信 息方式的不同对生活的影响。
2.研究调查可采用的基本方法:
资料查询法:进行网络查询或者图书报纸查询。 问卷调查法:向一些人发放问卷调查表,请他
们进行试填。 统计法:在了解数据后,进行总结归纳。
二、课堂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研究过程,并得出结论 制调查问卷表 分析调查结果 得出调查结论
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代表着先进生产力。信息化时代按照托夫 勒的观点,第三次浪潮是信息革命,大约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其代 表性象征为“计算机”,主要以信息技术为主体,重点是创造和开发知识。 随着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的衰落,人类社会正在向信息时代过渡,跨进第 三次浪潮文明,其社会形态是由工业社会发展到信息社会。第三次浪潮 的信息社会与前两次浪潮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再 以体能和机械能为主,而是以智能为主。
活动二:探究不同媒 体的传播特点
一.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
⑴报纸:
发行面广,覆盖面 宽。
发行对象明确,选 择性强。
信息传播迅速,时 效性强。
A
B
C
携带方便,可随时 随地接收信息。
信息容量大,选择 方便。
D
E
⑵电视:
集字、声、像、色于一体, 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A
B
信息带有较强的娱乐性,易 于为受众接受。④信息稍纵 即逝,不易存查。
媒介环境: 指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个世界,并不是纯粹的自然状态,而是人们用神
话传说、语言文字、历史故事、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社会舆论、虚构 作品和新闻报道等建构的一种社会环境,我们的思维、感觉等,都离不开 这种环境。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这个环境既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这个社会环境其实 就是我们所说的“媒介环境”,我们的思维、感觉等一刻也离不开这个 “媒介环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情况说说自己对“媒介环境”的认识。
2.什么是媒介: 广义的媒介是指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
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物质。传播学意义上是指在传播过程中,用 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在当代社会,一般而言,媒介指机 械印刷书籍、报刊杂志、无线电、电视和国际互联网等,它们都 是用以向大众传播消息或影响大众意见的大众传播工具,都是传 播信息的媒介。
示例: 通过网络。 网络具有交互性、持久性、多元性及密集性等特点。网络
在尺寸之内可以用动画、flash、用游戏方式,在形式上可以在线 收听、收看、试玩、调查等等,可以集各种传统媒体的精华。而且 网络科技信息密集性,可以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
活动三:探讨不同媒 介的语言特征
课堂活动
1.下面是一则校报的招聘启事,需要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发布出去,以 得到更多同学的关注和响应。选择几种你熟悉的传播媒介,根据其传播 特点对招聘启事进行改写,如调整内容、语言、呈现形式等,并说说这 样改写的理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