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认识多媒介》ppt
部编版《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认识多媒介》ppt
部编版 高一必修下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 认识信息时代语言文字传播的新现象,了解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能够针对
不同媒介,撰写具有相应语言特征的文稿,提高以信息时代为背景的具体情 境下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 有意识地感受信息时代多种传播媒介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通过 调查,分析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学习辨识媒 介信息,了解辨识虚假信息的基本知识、造 : 利用多种媒介传播信息,掌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传播信息的 相关知识和方法、技巧、要点等,并进行有效实践,不断提升媒介应用能力与 审美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会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良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媒介素养。
02
2. 信息丰富,资源共享。
3. 网上信息可随时更新,时效性强。实
03
现信息双向传播,建立传受平等的新
型传播模式。
04
4.信息选取由“推”到“拉”,便于搜索查询
。
05
5.网上信息以超链接的方式发布,信息之
间关联性高。
06
6.通信方式迅捷便利。
2.你最喜欢从哪个途 径获取科技信息?请 小组讨论并说明理由
二、归纳不同媒介的 语言特点
1.报纸
真实性。新闻是建立在真实可信的 基础上的,语言首先必须具有准确 性,尽可能使用中性词,切不可因 追求语言的轰动效应,用大话套话 拔高报道对象,带有主观色彩。
群众性。新闻应尽量使用群众易于 接受的语言,站在群众的角度上写 新闻,给群众以亲切感,体现媒体 对群众的一种关怀。
教学重点 有意识地感受信息时代多种传播媒介对人们学 习、工作、生活的影响,通过调查,分析 不同 媒介的传播特点,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理解、辨析、评判各种媒介带来的信 息,多角度分析问题,养成独立判断的习惯,从 而以正确的价值观面对海量的信息。
知识导航 1.什么是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就是信息产生价值的时代。信息
C
D
覆盖面广,公众接触率高。
费用昂贵,制作成本较高。
传播范围广,传 播迅速快,时效 性强。
A
⑶广播
信息受众广泛, 覆盖面大。由于 广播不受时间和 空间的限制,只 要有收音机就可 以收听。
B
信息传播方便灵 活,声情并茂。
C
制作简便,成本 低。
D
接收方便。
E
⑷因特网:
01
1. 多种传播符号组合,表现形式丰富。
招聘启事 校报拟招聘两名编辑,具体信息如下。 岗位职责:负责来稿筛选、文字编辑和部分校内新闻采写工作。 招聘对象:高一、高二年级学有余力的同学。 应聘条件:1. 热爱文学、热爱写作,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较高的文
字水平; 2. 能够细致认真地做好文字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 3.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应聘方式:发送个人简历至邮箱××××。 截止日期:3 月25 日。
示例:我们知道孝敬父母,尊敬老人,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是应该做的; 而偷盗抢劫、贪污受贿、杀人放火等是令人不齿的行为,是不该做的,这 都得益于我们中国的文化习俗、社会舆论、法律道德规则等“媒介环 境”。我们的思维和感觉时刻受到“媒介环境”的影响,它指导我们的 思想和行为,让我们成为这个社会中的“好人”。
活动一:关于身边人获取信息的习惯的调查
1.身边的人信息获取的途径有哪些,并思考获取信 息方式的不同对生活的影响。
2.研究调查可采用的基本方法:
资料查询法:进行网络查询或者图书报纸查询。 问卷调查法:向一些人发放问卷调查表,请他
们进行试填。 统计法:在了解数据后,进行总结归纳。
二、课堂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研究过程,并得出结论 制调查问卷表 分析调查结果 得出调查结论
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代表着先进生产力。信息化时代按照托夫 勒的观点,第三次浪潮是信息革命,大约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其代 表性象征为“计算机”,主要以信息技术为主体,重点是创造和开发知识。 随着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的衰落,人类社会正在向信息时代过渡,跨进第 三次浪潮文明,其社会形态是由工业社会发展到信息社会。第三次浪潮 的信息社会与前两次浪潮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再 以体能和机械能为主,而是以智能为主。
活动二:探究不同媒 体的传播特点
一.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
⑴报纸:
发行面广,覆盖面 宽。
发行对象明确,选 择性强。
信息传播迅速,时 效性强。
A
B
C
携带方便,可随时 随地接收信息。
信息容量大,选择 方便。
D
E
⑵电视:
集字、声、像、色于一体, 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A
B
信息带有较强的娱乐性,易 于为受众接受。④信息稍纵 即逝,不易存查。
媒介环境: 指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个世界,并不是纯粹的自然状态,而是人们用神
话传说、语言文字、历史故事、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社会舆论、虚构 作品和新闻报道等建构的一种社会环境,我们的思维、感觉等,都离不开 这种环境。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这个环境既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这个社会环境其实 就是我们所说的“媒介环境”,我们的思维、感觉等一刻也离不开这个 “媒介环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情况说说自己对“媒介环境”的认识。
2.什么是媒介: 广义的媒介是指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
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物质。传播学意义上是指在传播过程中,用 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在当代社会,一般而言,媒介指机 械印刷书籍、报刊杂志、无线电、电视和国际互联网等,它们都 是用以向大众传播消息或影响大众意见的大众传播工具,都是传 播信息的媒介。
示例: 通过网络。 网络具有交互性、持久性、多元性及密集性等特点。网络
在尺寸之内可以用动画、flash、用游戏方式,在形式上可以在线 收听、收看、试玩、调查等等,可以集各种传统媒体的精华。而且 网络科技信息密集性,可以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
活动三:探讨不同媒 介的语言特征
课堂活动
1.下面是一则校报的招聘启事,需要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发布出去,以 得到更多同学的关注和响应。选择几种你熟悉的传播媒介,根据其传播 特点对招聘启事进行改写,如调整内容、语言、呈现形式等,并说说这 样改写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