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寓言类文章的阅读(二)

寓言类文章的阅读(二)

22.夜猫子进屋——准没有好事
23.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
24.河里的鸳鸯——一对儿
25.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6.乌龟看青天——缩头缩脑
27麻雀回家——叽叽喳喳
28.耗子掉到书箱里——咬文嚼字
29.乌龟笑鳖——彼此彼此
30.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31.狗抓耗子——多管闲事
3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3分钟
二、要领芳草地
(一)寓言的寓意。
阅读寓言,最主要的是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寓言的寓意。弄清楚它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人们应该从中吸取一个什么教训。
(二)如何归纳寓言的寓意。
1研读寓言结尾。
一般来说,寓言大多包括故事和经验、教训两部分,而经验、教训往往在故事的结尾(倒数第二段或最后一段)点出来,这就是寓意。
5.抓住重点语句。
故事中的有些语句,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我们只要反复推敲,就能得出寓言的寓意。
如《掩耳盗铃》,抓住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以为自己听不到,别人也就听不到了这句话。重点理解整篇寓言,就可以推出其中的寓意是: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情偏要去掩盖。
(三)阅读范文。
毛驴和牛大哥
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时把腿摔坏了,请毛驴把他背回家。毛驴向他要十斤山芋做报酬,老山羊只好一瘸一拐地走了。
;《拥抱大树》告诉我们
;《》告诉我们科学在迅猛发展;《》告诉我们。
4.按要求给词语分类。
春暖花开波涛澎湃寒气逼人铺天盖地成千上万成群结队风平浪静凉风习习若无其事眉飞色舞
(1)表示数量的词语:
(2)表示季节的词语:
(3)表示人物的词语:
(4)表示大海的词语:
5.默写古诗《秋词》。
题目:
作者:
,。
,。
(二)阅读理解:
4.分析事情的发展过程。
分析事情的发展经过,找出存在于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引出寓意。
如《亡羊补牢》,牧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第一次丢,没当回事。第二次丢失时,邻居劝告他赶快把羊圈的窟窿堵上吧。他很听话,立刻修好了羊圈。从此以后,他的羊再也没有丢失过。根据这样的分析很容易归纳出寓意:受到损失以后,及时补救,还不算晚。
(四)课堂讨论: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的话回答。
(师生讨论)
(五)老师总结。
同学们仔细阅读了,自然能说出来。答案是倒数第二段中的:十斤山芋算得了什么?友谊的分量才重千斤呀!
这寓意是从结尾中点出来的。
14分钟
三、歇后语学坊
(一)什么是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荷叶上的水珠
像一张大蒲扇似的荷叶,舒舒服服地铺在水面上。
有一天早晨,荷池里的鱼儿一打挺儿,溅起水花落在荷叶上。一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好看极了。有一个孩子欢快地说:“你们快看哟!那荷叶托着的水珠,多美啊!简直像一粒粒珍珠啊!”
水珠听了,得意忘形,它看着自己,仿佛看到了自己真的变成了一粒粒珍珠。它对荷叶说:“看看,由于我的存在,才使你增添光彩。人们到这里,不都是来看我的吗?”荷叶微笑不语。
18分钟
第三课时
一、自测试验园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蝙蝠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鸟兽间爆发了一场战争,蝙蝠暗自盘算:“现在我究竟是当鸟好,还是当兽好呢?有人说我是兽,有人说我是鸟。我最好还是观望观望,我要在一旁看一看,哪一边取胜我就属于哪一伙。”
这时,兽类大军和鸟类大军对阵交锋,展开了殊死的战斗。蝙蝠躲得远远的,它觉得鸟类正占上风,便跑到鸟群一边,但并不参战,它想:“等他们获得全胜,我再参加也不迟。”过了片刻,战局发生急剧变化,兽类好像已经得胜。它急忙窜到兽类队伍宣布:“我的头和躯干同老鼠一模一样,我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后代,这些全是鸟类根本不具备的特征,我分明是兽。请接受我作为你们队伍中的一员吧!我将一生一世地为你们忠诚服务,永不背叛。”兽类们相信了蝙蝠的话,接受他为队伍中的一员。但是,这场战争最终还是鸟类取胜了,因为他们有一位勇猛无比的统帅——雄鹰。
天鹅带着乌龟,飞呀,飞呀,飞过一个村子,人们看见了一齐喊起来:“你们看啊,天鹅带着乌龟飞,天鹅真聪明!”乌龟听了,心里很不愉快。它想:“这个聪明的办法是我想出来的,怎么能说是天鹅呢!”
天鹅飞呀,飞呀,又飞过一个村子,人们看见了,一齐喊起来:“你们看啊,天鹅带着乌龟飞,天鹅真聪明!”乌龟听了,简直气炸肺了。
11.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12.老鼠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
13.老虎头上打苍蝇——好大的胆子
14.狗赶鸭子——呱呱叫
15.三个手指捏田螺——十拿九稳
16.鳄鱼的眼泪——假慈悲
17.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18.铁公鸡——一毛不拔
19.属蚂蝗的——吸血鬼
20.天下乌鸦——一般黑
21.回民赶集——猪(诸)事不问
课题
第二次课寓言类文章的阅读(二)
教学目标
1.掌握寓言类文章的阅读要领(2):分析寓言中的寓意
2.掌握理解知识点:歇后语
教学重点
掌握寓言类文章的阅读要领(2):分析寓言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
掌握寓言类文章的阅读要领(2):分析寓言中的寓意
难点突破
提高寓言阅读能力。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分享直通车
例如:“小葱拌豆腐———清(青)二白。”
又如:“电线杆上插鸡毛——好大的胆(掸)子。”
再如:“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二)歇后语的类型:
1.逻辑推理式的。
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
例如:水仙不开花——装蒜
又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再如:百川归海——大势所趋
2.谐音式的。
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
么?
3.这个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4.你还听过或阅读过类似的什么寓言故事?简要讲讲。
解题思路:
题1:这些字都是形近字。要注意偏旁,大部分是形声字,理解字的意义,组词就正确了。答案:
(1)衔接繁衍(2)搬家一般(3)邻居
领导(4)炸弹诈骗(只要组词对即可)
题2:这种题目一般从原文中找。找到后,代到“这”的位置读一下,如果意思通达,那就对了。如果不对,再找,再代进去。答案:对人们说:“这个聪明的办法是我想出来的!”
乌龟再也忍不住了,想对人们说:“这个聪明的办法是我想出来的!”可它刚一张嘴,就从天上掉下来了。
一只天鹅哭着说:“乌龟老弟你太傻了,让人去说吧!为这丢了性命,你不值得啊!”
1.根据所给的字组词:
(1)衔()(2)搬( )
衍()般()
(3)邻()(4)炸()
领()诈()
2.最后一段划线句中加点字“这”指得是什
这时候蝙蝠已吓得半死。蝙蝠决定逃跑,他跑进了深山老林,躲藏在树洞里。
直到如今,蝙蝠仍栖息在树洞里,生怕被发现。白天藏起来,入夜鸟儿归巢之后,他们才敢飞出来觅食。
1.选择正确答案。
(1)这是一篇神话故事。
(2)这是一篇寓言故事。
(3)这是一篇民间故事。
(4)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上“√”。
45.歪嘴讲故事——斜(邪)说
46.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47.瞎子戴眼镜——装饰
48.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49.泰山顶上观日出——高瞻远瞩
50.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22分钟
二、互动训练堂
(一)阅读寓言,回答问题。
天鹅和乌龟
一群天鹅要搬家了。一只乌龟舍不得它这些好
邻居离开,要跟它们一起走。它说:“我找一根树枝,衔在中间,你们衔住两头,带我一起飞吧。”
过了一会儿,老山羊骑在牛大哥的背上缓缓走来,毛驴于是问:“牛哥,它出多少山芋请你背它?”“千斤。”毛驴冷笑道:“十斤山芋还不干呢?千斤!你可别做梦了!”牛大哥认真地说道:“不是我别做梦了,而是你别糊涂了!十斤山芋算得了什么?友谊的分量才重千斤呀!”
毛驴听了牛大哥的一席话,站在那扇了扇长长的耳朵,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
歇后语比赛题目及答案:
1.贵州驴子学马叫——南腔北调
2.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3.蚂蚁搬家——大家动口
4.屎壳郎戴花——臭(丑)美
5.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6.苍蝇飞进花园里——装蜂(疯)
7.牵牛要牵牛鼻子——抓主要矛盾
8.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9.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
10.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3.有人说它是兽,有人说它是鸟,它兼具了双方部分特点。
4.时间顺序;这时——过了片刻——最终
5.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坚定的立场,明确的目标,摇摆不定,脚踏两只船最终会失败的。(意对即可)
14分钟
二、模拟攻擂台
(一)基础知识。
1.读拼音写词语。
(1)píláo( )(2)jìlǜ( )
(3)nuòyán( ) (4)jūjǐn( )
2.搞清题目的意思。
通过搞清题目的意思,从而弄清寓意。如《南辕北辙》,首先理解题目意思车辕本来想向南,可车子的痕迹却是向北,从而得出这篇寓言的寓意是:行动和目的相反。
3.关注人物的性格。
人物性格,决定做事的结果。以此人生的经验教训也能归纳出来。
如《守株待兔》那个在树桩旁等兔子的人不就是存在侥幸的心理才做出让我们觉傻乎乎的事吗?由此可以总结出寓意是: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期望得到意外收获。
(1)蝙蝠(biān piān)(2)兽类(sòu shòu)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