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经典诵读,提升学生素养
桐城市新安小学包敏霞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
千百年来,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
诵读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
小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才能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古诗文诵读的兴趣,学生能有个性地朗读优秀的古诗文,背诵一定量的古诗文,积累一定的人文底蕴。
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是“古诗文经典诵读”的黄金年代。
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也是儿童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充分挖掘古诗文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在诵读中洗涤灵魂,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一、强化诵读古诗文经典,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凡属经典的诗文,一般都具有既琅琅上口又意义深远的特点。
白居易曾说:“惟是经典,与众生俱。
”儒家的风范、道家的精髓、佛家的超拔……无不渗透于这些千古经典之中。
首先,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学生创设文化传承的平台,提高学生诵读兴趣、水平。
班里
举行了“好书换着看”活动和“好书推荐”活动,通过活动激发起学生的读书热情,然后引领学生诵读一些经典书目。
了解学生需要读哪些经典书籍,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了解学生经典书籍拥有情况,了解学生书籍购买能力,采取相应的对策,做好相应的工作。
阅读能力缺乏的,做好阅读指导;书籍缺乏的,做好推荐引导;购买能力不够的,做好借阅帮助。
在诵读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拓宽孩子的心胸与视野,丰厚学生的知识储备。
感受中华文化的璨若星辰与博大精深。
不断阅读经典、阅读文化、阅读精神,使学生博学、睿智。
1、诵读古诗文经典,让学生品味美景。
古诗文的特点是语言简练,词语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
因此,带领学生们诵读这些经典,既能让他们很快地熟记在心,又能让他们从中感受到无尽的美景。
比如:江南的烟雨,西湖的美景,莲花的高洁,桃园的悠然都在诵读中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会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提升审美情趣。
2、诵读古诗文经典,让学生增长智慧。
学生诵读诗文经典往往是从背诵唐诗宋词开始的。
这不仅是因为唐宋是我国诗词歌赋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对这些简短的诗歌比较感兴趣,背诵起来比较容易。
但一些生僻的词语依然会让学生背了上句而忘了下句。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发现学生的背诵越来越快,甚至还能简朴的描述诗中所描写的景象。
这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强度,更重要的是在诵读中,提高了自己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3、诵读古诗文经典,提高阅读兴趣。
诵读古诗文经典让学生们的谈吐变得非同一般,出口成章。
因为诵读古诗文经典,学生们变得喜欢看书了,因为他们要知道更多的关于李白、杜甫的事情,想了解更多的岳阳楼的历史,更想明白两小儿辩日的真正结论。
于是各种有意义的书籍充盈着学生的生活。
另外,关注方法,加强古诗诵读的指导。
掌握良好的古诗诵读方法对于学生的古诗学习有很大帮助。
在研究中,要不断尝试、摸索,教给学生良好的古诗文诵读方法。
(如:熟读成诵法、联系扩充法。
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想象入境法。
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
二、强化诵读古诗文经典,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把不良的思想扼杀在萌芽状态,这是防患于未然的举措,也是在多元化思潮发展的今天,如何去正确树立价值观的方法,更是一名教师任重道远的责任。
身为一名小学教师更是责任重大,能使一个含苞的花蕾绽放出美丽的、鲜艳夺目的花朵,是每一位园丁毕生努力追求的目标。
1、诵读古诗文经典,让学生们自觉修正自己的行为。
在诵读的过程中,一些修生养性的文章指导了学生的行为。
有的孩子“为激励自己抓紧年少时努力学习”,就选用“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还有的孩子选用“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来告诉自己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才会有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这个不断前行的过程里,吸取力量,变得自信。
其次,在诵读过程中,学生们端正了自己的处事态度,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这些鼓舞人心的诗句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里,约束着孩子的日常行为。
2、诵读古诗文经典,让学生学会了感恩。
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一直教育我们要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操,即要通过自身修养成为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人。
读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时,学生说到了自己妈妈的辛劳;读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时学生谈到了老师的伟大……学生通过诵读在心灵的深处,优秀的思想文化荡涤着每个人的灵魂,甚至具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气”的英雄气概,充溢着圣贤智慧。
反复诵读,专心揣摩,自然会感同身受,意韵深长。
书声琅琅,开卷有益,文以载道,继往开来。
我们坚信孩子们的成长,将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理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胸;“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这一切,都将成为孩子们人生信念的重要精神资源,成为点燃孩子们创造性的生命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