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一、授课课题:《送别》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习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2)基本发声方法在歌曲中的运用,学习歌曲《送别》(3)学习儿歌表演《国旗歌》(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三)思想目标:通过《送别》的演唱,让学生感受友人离别感悟人生的深沉意象,同时体验用古典诗词填词的学堂乐歌的特点,受到美的熏陶。
三、学生分析:(1)学生初次接触到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不能适应身体各部位的要求;(2)学生原来学习和喜爱的是流行歌曲,对艺术歌曲不太接受;(3)学生要从小声哼唱到大声歌唱,需要一定的过程。
四、教材分析:(1)牢固地掌握歌曲的基本发声方法、调动全身演唱,是不容易让学生协调的;(2)这首歌曲以中声区为主,学生需要统一声音演唱。
五、教学重点:(1)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2)演唱歌曲声音规范六、教学难点:(1)“外”“涯”“角”几个开口音高音吐字的口腔位置(2)高音乐句“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的气息支持七、解决方案:(1)通过母音“a”、”o”的训练,为“外”“涯”“角”吐字的口腔打开打下基础。
(2)通过连贯的发声练声推动气息的积极流动八、教学过程:第二单元歌唱呼吸方法训练一、授课课题:《花非花》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训练歌唱的呼吸方法(2)学习歌曲《花非花》(3)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4)学习儿歌表演《音阶歌》(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3)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三)思想目标:(1)通过咏唱《花非花》,知道珍惜光阴和美好事物的道理(2)感受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声乐作品中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三、学生分析:(1)学生初次接触到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不能适应身体各部位的要求;(2)学生原来学习和喜爱的是流行歌曲,对艺术歌曲不太接受;(3)学生要从小声哼唱到大声歌唱,需要一定的过程。
四、教材分析:(1)牢固地掌握歌曲的基本发声方法、调动全身演唱,是不容易让学生协调的;(2)这首歌曲以中声区为主,学生需要统一声音演唱;(3)歌曲情绪起伏不大,演唱平稳,需要学生在气息的支持下连贯的演唱。
五、教学重点:(1)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2)演唱歌曲声音规范(3)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六、教学难点:(1)第一乐句后半句“雾非雾”的高位置起声(2)高音乐句“来如春梦不多时”的“多”字气息与高位置的对抗感觉(3)“去似朝云”的“云”字七度音程下行声音的连贯性七、解决方案:(1)呼吸训练时练习兴奋状态下腔体吸开的感觉第三单元歌唱发声方法训练(一)一、授课课题:《雪绒花》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继续学习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2)训练基本发声方法在歌曲中的运用,基本能做到声音统一,学习歌曲《雪绒花》(3)让学生准确深入把握歌唱的情绪(4)学习儿歌表演《数鸭子》(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3)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三)思想目标:通过《雪绒花》的演唱,感受外国人民对祖国的祝福和热爱之情,受到美的熏陶。
三、学生分析:(1)学生已对歌唱的发声方法和呼吸方法有一定了解;(2)学生用上所学的歌唱方法来演绎这首歌曲还需要不断启发。
四、教材分析:(1)牢固掌握歌曲的基本发声方法,调动全身演唱,是学生不容易协调的,需要不断巩固和练习;(2)这首歌曲旋律上下行走向清晰,声音要求有力度的控制;(3)3拍子的强弱规律,演唱时气息的连贯很重要。
五、教学重点:(1)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2)演唱歌曲声音规范(3)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六、教学难点:(1)随旋律上下行走向,乐句渐强渐弱的声音控制(2)结束句“祝我祖国万年长”高音的延长七、解决方案:(1)通过练声曲力度的要求,打好乐句处理的基础(2)通过喉头位置的训练,解决结束乐句的高音问题八、教学过程:第四单元歌唱的方法训练(二)一、授课课题:《故乡的小路》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继续训练歌唱的发声方法,声音须在气息的支持下发出(2)学习歌曲《故乡的小路》(3)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4)学习儿歌表演《娃哈哈》(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3)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三)思想目标:通过《故乡的小路》的演唱,抒发思念家乡、思念母亲的情感,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共鸣。
三、学生分析:(1)学生不断练习发声法,基本消灭大白嗓;(2)学生原来学习和喜爱的是流行歌曲,对艺术歌曲不太接受,特别是不和谐的音层演唱很困难。
四、教材分析:(1)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创作歌曲,旋律流畅舒展,吐字要求圆润、深情;(2)这首歌曲曲调跌宕起伏,需要学生在气息的支持下连贯地演唱;(3)本单元的儿歌《娃哈哈》很熟悉,留出时间让学生相互教授。
五、教学重点:(1)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2)演唱歌曲声音规范(3)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六、教学难点:(1)弱起节奏的掌握(2)变音的音准把握(3)尾声的哼鸣要唱得轻松自然七、解决方案:(1)在熟悉作品时重点练习歌曲的特色节奏(2)练习半音及不协和音程第五单元歌唱中的咬字吐字训练(一)一、授课课题:《在那遥远的地方》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根据歌曲的不同风格、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歌唱语言处理歌曲(2)学习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3)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4)继续让学生演绎和教唱儿童歌曲(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连贯气息的训练,培养学生演唱抒情性歌曲的能力(2)通过对歌曲的演绎和分析、示范,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和分析歌曲的能力;(三)思想目标:通过《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演唱,体验少数民族曲调特色,热爱民族艺术。
三、学生分析:(1)学生对歌唱的方法已经熟悉,但声音的力度较差(2)学生的演唱要达到一定的规范程度,需要自觉地加长练习时间(3)学生对歌曲吐字的方式没有进行过区别四、教材分析:(1)这首哈萨克风格的歌曲优美抒情,歌唱性很强,上下句对比较大,歌曲处理要把握激情与深情,明亮与温柔的关系;(2)这首歌曲以中高声区为主,呼吸缓慢悠长,学生需要统一声音完整演唱非常困难五、教学重点:(1)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声音的力度加大(2)演唱歌曲声音规范,吐字的方法(3)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六、教学难点:(1)声音在中高声区徘徊气息支持要跟上,声音不能虚(2)上乐句“在那遥远的地方”把握高音延长的唱法和位置,音量上渐强处理七、解决方案:(1)采用顿音训练,加强声音的瞬间爆发力(2)采用开口音作为突破口,稳定发声时的喉头位置,体会向下用力发声的畅通感觉。
八、教学过程:第六单元呼吸连贯的训练一、授课课题:《摇篮曲》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继续巩固歌唱的发声方法,练习平稳的呼吸方式,并能用这种呼吸方式演唱歌曲(2)学习歌曲《摇篮曲》(3)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4)继续让学生演绎和教唱儿童歌曲(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连贯气息的训练,培养学生演唱抒情性歌曲的能力(2)通过对歌曲的演绎和分析、示范,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和分析歌曲的能力;(三)思想目标:通过《摇篮曲》的演唱,体验外国歌曲的魅力,领略“歌曲之王”舒伯特的音乐风格,受到美的熏陶。
三、学生分析:(1)学生对气息的状态和使用方法已较熟练,如何把握平稳的呼吸,在呼吸的各个状态的放松把握非常重要;(2)学生的演唱要达到一定的规范程度,需要自觉的加长练习时间。
四、教材分析:(1)这首歌曲以中高声区为主,呼吸缓慢悠长,学生需要统一声音完整演唱非常困难;(3)这首歌曲情绪起伏不大,演唱平稳;(4)这首歌曲要完成需要分段进行大量的练习。
五、教学重点:(1)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2)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3)训练学生的气息状态和能力六、教学难点:用连贯柔和、内在安详的声音演唱高音但力度不能强七、解决方案:在做到控制好高位置的同时,努力做好向下着力发声,稳定喉头的歌唱位置。
第七单元呼吸状态的支持下高声区的开发一、授课课题:《燕子》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继续巩固中低声区的歌唱状态(2)巩固平稳的呼吸方式,在呼吸的支持下学习高声区的演唱方式(3)学习歌曲〈〈燕子〉〉,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4)继续让学生演绎和教唱儿童歌曲(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连贯气息的训练,培养学生把握控制声音的能力(2)通过对歌曲的演绎和分析、示范,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和分析歌曲的能力(三)思想目标:通过这首曲目的演唱,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我国民歌的丰富,同时体验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三、学生分析:(1)学生的气息状态和中低声区比较稳固、扎实;(2)具备对单个高音的演唱的能力;(3)对连续演唱中高声区并能控制声音的力度比较困难四、教材分析:(1)这首歌曲以中高声区(变声区)为主,气息支持非常重要,学生需要统一声音完整演唱非常困难;(2)这首歌曲情绪高亢,富于歌唱性;(3)这首歌曲的完成要避免声音脱离气息的支持,发干、发直;(4)学生演唱整首歌曲需要体力上的训练五、教学重点:(1)在中高声区声音的统一,变声区声音的控制(2)演唱歌曲声音规范(3)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4)训练学生的气息状态和能力六、教学难点:(1)歌曲第一段叙述性歌唱的流畅性(2)结束高音的站立七、解决方案:(1)深刻理解歌词情绪,在足够的气息催动下练习流畅行腔(2)加强“a、o”母音的发声训练,加强大音程的训练,解决上高音的位置与气息问题第八单元低高声区声音统一的训练一、授课课题:《让世界充满爱》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继续巩固歌唱的发声方法,尝试通俗歌曲的用气方法是一致的(2)学习歌曲《让世界充满爱》(3)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4)继续让学生演绎和教唱儿童歌曲(二)能力目标:通过对歌曲的演绎和分析,培养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和分析歌曲的能力(三)思想目标:(1)通过这首歌曲的演唱,让学生接触通俗歌曲的美感,增强乐感和音乐素质(2)通过这首公益歌曲的演唱,体验人们对充满着爱、和平的世界的热爱、赞美三、学生分析:(1)学生对气息的状态和使用方法已较熟练,如何把握平稳的呼吸,在呼吸的各个状态的放松把握非常重要;(2)学生热爱通俗歌曲,兴趣浓厚,但易喊唱四、教材分析:(1)这是一首感人肺腑的通俗歌曲,旋律高低起伏,需要用统一的声音演唱;(2)这首歌曲富于激情,高声区声音应稳定、辉煌五、教学重点:(1)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2)演唱歌曲的情绪把握(3)训练学生的气息状态和能力六、教学难点:(1)歌曲XXX XXX节奏型的准确演唱(2)高音乐句避免脱离气息地喊唱七、解决方案:(1)识谱时有针对性地解决歌曲特色节奏(2)低声区不能用完全用大白嗓,需要挂住高位置,向头腔转换,为高音的混声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