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室顶板后浇带加固方案(确定)

地下室顶板后浇带加固方案(确定)

目录一、工程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编制目的.................................................................................................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编制依据.................................................................................................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施工方法.................................................................................................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回顶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处理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安全保证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地下室顶板后浇带回顶方案一、工程概况1. 工程建设一览表2. 单位工程概况清远保利大都会花园项目一期位于位于清远市清城区凤城大桥北段东侧,本工程拟建建筑18层商住楼3栋、23层商住楼1栋、32层商住楼1栋、33层商住楼2栋、34层商住楼1栋,一层地下室。

地下面积约36255.30㎡,地上面积169913.93㎡,总建筑面积206169.23㎡。

结构类型如下表所示:二、编制目的本工程为减小混凝土收缩产生的附加应力,以及避免不均匀沉降,按设计要求,在混凝土基础底板、挡土墙、梁、板相同位置均设置后浇带,带宽为1000。

因现场场地限制,模板、钢管等周转材料堆放区无法设置在主楼周边,故考虑将此部分周转材料根据总平面布置图进行分类分区域堆放,以及结构楼层进行砼浇筑时,砼车临时通行的施工道路,均在已完成的地下室一层顶板上。

特编制本方案对模板堆放区、钢筋堆放区、砼车临时能行道路进行回顶,且由于地库后浇带分布较多也需做回顶措施。

本方案主要针对楼板后浇带两侧楼板混凝土拆模后,为保证混凝土不因混凝土自重、堆重等因素产生变形,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拟采用顶板梁、板楼板顶撑方式进行后浇带混凝土加固。

三、编制依据1、本工程施工图纸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130-2011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59-994、《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80-915、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6、《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四、施工方法原结构设计为简支梁板,由于后浇带的留置,结构受力转变为悬臂梁板,因此在后浇带处需加设支撑,避免因结构受力的变化,造成梁板开裂。

1、顶撑施工顺序梁底模板拆除→梁底顶撑→顶板模板拆除→顶板顶撑2、顶撑施工为了保证结构受力要求,将梁板和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作为同一体系。

拆除此部分满堂支撑脚手架时,后浇带处支撑必须随时拆除随时回顶;在拆除和回顶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大面积拆模,一般一跨一跨循环进行,严禁梁、板同时拆除后再回顶。

后浇带二次回顶支撑拆除前,后浇带混凝土同条件的试块强度必须达到100%。

五、回顶设计由于地下室顶板有后浇带,砼运输车道区域、主要车道区域地下室顶板承受的净载荷P值计算如下:(1)钢材重量:22500(2)汽车重量:20000总重量:2250总荷载:P 总=42500×1.20(放大系数) =510(一)、地下室顶板混凝土运输车工字钢、钢管顶架计算书(有后浇带或施工洞口处)(1)钢管卸荷立杆承载力、及稳定性验算砼运输车分前4轮后8轮,前排压重最小,最后排轮压最重,但计算时,取车轮所有受压区域为4800×2200计算,所以平均最大轮压荷载计算:q =510/4.8/2.248.32取平板车辆的前后车轮区域为单块顶板区域3m×4m 板上所有的荷载全部由楼板承担,假设车轮荷载全部传递到底板,不需要楼面板承担,钢管支撑架采用φ48×3.5组合轮扣架。

立柱拟设纵距为1.2m ,横距为1.2m ,横杆步距为1.5m ,按车前后轮最大距离受力处用10根钢管承担。

钢管直径48,壁厚3.5,截面积4.892,回转半径1.58;钢材弹性模量2060002,抗弯强度205.002,抗剪强度125.002。

(1) 单车轮压区域每根立杆承受轴心压力:(48.3×1.2×4.8)/1027.8。

(2) 钢管立柱验算,按立柱的稳定性控制,以两端铰接受压构件来简化计算。

钢管支架的连接方式按套接方式,查表可得立柱允许荷载值[N]=50.3。

2mm /N 205f =。

每根立杆受荷27.8≤[ N ] =50.3(3)立柱稳定性验算 σ=AN ϕ≤f N ——每根立柱承受的荷载(N );A ——钢管截面积(2);4502;ϕ——轴心受压稳定系数,根据钢管立柱长细比λ求得,i /L =λL ——横杆步距,1500,i ——钢管回转半径,4212d d +15.89, λ89.15150094.4 查表取ϕ=0.631 σA N ϕ450631.0108.273⨯⨯97.92≤2052经验算,采用φ48钢管纵横为1200×1200可满足施工要求。

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各种因数及可变荷载影响,为了安全考虑,与板接处的钢管也可采用槽钢来替带。

搭设钢管架顶撑时,分别在后浇带两侧预留200-400支模空间;(二)、地下室顶板混凝土运输车钢管顶架计算书(没有后浇带或施工洞口处)(1)钢管卸荷立杆承载力、及稳定性验算砼运输车分前4轮后8轮,前排压重最小,最后排轮压最重,但计算时,取车轮所有受压区域为4800×2200计算,所以平均最大轮压荷载计算:q =510/4.8/2.248.32,但由于车身均在一个柱网里,整辆车的施工荷载均由四个柱子承担。

根据地下室顶板梁图知:柱网为7.8 m *8.1m,因此每个柱网承受的力(510+7.8*8.1*0.16*25)/(7.8*8.1)=12.072另外根据结构设计总说明第15条,本工程消防车道活荷载为202,临时行车道均是按照消防车道线路进行布置,故202>12.072无需加固基本能满足要求。

但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各种因数及可变荷载影响,为了安全考虑,采用φ48钢管纵横为1200×1200进行回顶加固。

六、处理措施对地下室顶板材料堆放区、临时行车道路及后浇带采用直径48轮扣钢管架,步距1500、排距1200、纵距1200,上方设置φ48钢管进行回顶。

如下图:由于地下室后浇带布置较多,拆模后均需回顶处理,后浇带分布如下图:七、安全保证措施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1)以项目经理部为核心组成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分级负责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2)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统筹协调、指挥、全面负责安全管理。

(3)生产经理是安全管理的第一直接责任人,代表项目经理部行使安全管理的权力,负责本工程安全标准的制定,执行情况的监督与检查。

(4)技术负责人是安全技术的第一责任者,负责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核批准。

(5)工长、专职安全员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领导劳务作业队伍开展安全建设,是安全生产有力保证层。

2、安全教育制度(1)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制度。

新进场的每个施工人员,必须先接受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教育,并在“三级安全教育卡”上签名,并登记其本人的身份证号码。

(2)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公司对新进场的施工人员着重进行安全基本知识、法规、法制教育;项目部对新进场的施工人员着重进行现场规章制度和遵章守纪教育;班组对新进场的施工人员着重进行本工种岗位安全操作及班组安全纪律教育。

(3)施工人员在变换工种时,必须接收新工种的岗位安全操作知识教育;特种作业人员若变换新工种须经市一级有关部门重新培训考核发证。

(4)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项目部对班组的安全技术教育每月一次,班组对工人的安全技术教育每周一次。

教育类别为:操作规程、技能、班前教育等。

(5)在节假日前后,必须加强对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6)项目部对工人的安全教育活动应进行登记汇总,并建立“施工人员安全教育汇总表”。

3、安全检查制度(1)工人在作业前要对自己使用的机具、劳动保护用品以及本班组作业区段的安全设施进行应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向工地有关人员汇报,待隐患消除后方可开始作业,并逐步完善记录工作。

(2)工地专职安全员要每日对作业区段进行检查。

如发现事故隐患,应及时提出改进措施,督促实施并对改进后的设施进行检查验收,对不改进的,提出处理意见,报项目负责人处理。

指导、督促工人认真执行安全制度、安全纪律,执行操作规程和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3)要认真执行定期检查制度。

应有组织、有计划进行检查,对不合格项要制订整改计划,并做到“定人、定时间、定措施”的三定措施,在隐患没有消除前,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有危及人身安全的应暂停作业。

(4)电工应对施工现场各种电气设施定期进行巡视检查,正常情况下,对低压配电装置、低压电器和变压器、配电盘等应每班巡视一次,并填写好“用电设备运行日记”。

4、高支模工程的安全管理措施(1)搭拆支架必须是专业施工人员持证上岗,人员定期进行体检,凡不适于高处作业者,不得上支架操作。

(2)施工前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搭拆支顶架时工人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进行高处作业之前,应进行安全防护设施的逐项检查和验收。

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高处作业。

(4)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

不得在支架上集中堆放模板、钢筋等物件。

(5)施工期间不得拆除剪刀撑、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等加固杆件。

(6)支模应按规定的作业程序进行,模板未固定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