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营管理计算题

运营管理计算题

运营管理计算题设施网络中的新址选择方法之一:运输量法例题:现有工厂A ,A 工厂给三个配送中心送货。

A 工厂的最大生产能力是400单位,现在三个配送中心的需求都在增长,预计需求分别是200,400,300。

因此,公司考虑再建一个工厂,初步选在B 地,B 工厂的设计生产能力是500单位。

这两个工厂的产品运往三个配送中心的单位分别是:A1为元,A2为元,A3为元,B1为元,B2为元,B3为元。

用运输量法,总运输成本最小的运输方式是什么这时的运输成本是多少选择的运输方式如下:运输成本为:200×5+400×+200×+100×=4580(元)例题:某公司现有3个工厂,A 、B 和C ,它们在3个城市。

有2个仓库P 和Q ,它们位于不同的城市,仓库用来存放工厂生产的产品,随时供应用户,每个仓库每月需供应市场2100吨产品。

为了更好地为顾客服务,该公司决定再设置一个新仓库。

经调查研究和评价,确定X 和Y 两个点可建仓库。

有关资料如表所示:27924451800C152412272400B 104827152400A Y X Q P 到各仓库单位运费(元)生产能力(吨/月)工厂27924451800C152412272400B 104827152400A Y X Q P 到各仓库单位运费(元)生产能力(吨/月)工厂解:假设在X 地建立仓库,则如上图。

运输费用=2100×15+2100×12+1800×9+300×24 =80100(元)27924451800C152412272400B 104827152400A Y X Q P 到各仓库单位运费(元)生产能力(吨/月)工厂假设在Y 地建立仓库,则如上图。

运输费用=2100×15+2100×12+300×10+300×15+ 1500 ×27=83700(元) 与在X 地建仓库的运输费用相比较,所以应该在X 地建仓库。

课堂练习:A 、B 、C 、D 四个城市的需求量分别是50、60、25、30,现有X 和Y 两个工厂,产量分别为50、40,从X 到四个城市的运输成本是9、8、6、5,从Y 到四个城市的运输成本是9、8、8、0,现准备在Z 地建厂,Z 地到四个城市的运输成本是5、3、3、10,运输方式该如何安排Z 地的产量是多少例题:一个快餐店欲布置其生产与服务设施。

该快餐店共分成6个部门,计划布置在一个2×3的区域内。

已知这6个部门的作业关系密切程度,如下页图所示。

请根据图作出合理布置。

A A AE X X A XAAU OO I U 部门1部门2部门3部门4部门5部门6解:第一步,列出关系密切程度(只考虑A 和X ):A :1 — 2 1 — 3 2 — 6 3 — 5 4 —6 5 — 6 X :1 — 4 3 — 6 3 — 4第二步,根据列表编制主联系簇,如图1所示。

原则是,从关系“A ”出现最多的部门开始,如本例的部门6出现3次,首先确定部门6,然后将与部门6的关系密切程度为A 的一一联系在一起。

如图1。

2645图1 联系簇123645图2 联系簇第三步,考虑其它“A ”关系部门,如能加在主联系簇上就尽量加上去,否则画出分离的子联系簇。

本例中,所有的部门都能加到主联系簇上去,如图2所示。

第四步,画出“X ”关系联系图,如图3所示。

6图3 X 关系联系簇453621图4 最后结果第五步,根据联系蔟图和可供使用的区域,用实验法安置所有部门,如图4所示。

注意:(1)方案不唯一;(2)仅反映部门间的相对位置。

例题 :某公司生产热水瓶,需求预测和成本数据如下表。

该公司现有库存12万只,希望期末库存是15万只。

该公司每季度的最大加班能力为该季度正常生产能力的20%。

外协厂家可以使季度生产能力增加10%,根据公司表中的生产能力,用图表法确定综合计划。

不允许任务积压和库存缺货。

季度 1 2 3 4 合计 需求 15 18 17 22 72单位产品的库存成本是元/季度,单位产品的正常生产成本是元,单位产品通过加班的生产成本元,单位产品通过外协增加生产的成本元。

由于第一季度外来务工人员回家过春节,春节后部分老员工的回归以及新的员工的到来,生产能力迅速增加,经过培训和逐渐熟练,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加,预计各季度的正常生产能力是5、15、21、27。

解:第一步,将全部的生产能力和各季度的需求填入表格。

37171815需求2.7外协5.4加班生产27正常生产42.1外协4.2加班生产21正常生产31.5外协3加班生产15正常生产20.5外协1加班生产5正常生产112起初库存计划期全部生产能力未用生产能力计 划 期1 2 3 4计划方案37171815需求2.78.5外协5.46.9加班生产276.7正常生产4 2.18.5外协4.26.9加班生产216.7正常生产3 1.58.5外协36.9加班生产156.7正常生产20.58.5外协16.9加班生产56.7正常生产112 3.22.41.60.8起初库存计划期全部生产能力未用生产能力计 划 期1 2 3 4计划方案第二步,将成本填入表格右上角37171815需求2.78.5外协5.46.9加班生产276.7正常生产4 2.19.38.5外协4.27.76.9加班生产217.56.7正常生产3 1.510.19.38.5外协38.57.76.9加班生产158.37.56.7正常生产20.510.910.19.3 8.5外协19.38.57.7 6.9加班生产59.18.37.5 6.7正常生产1123.22.41.6 0.8起初库存计划期全部生产能力未用生产能力计 划 期1 2 3 4计划方案第二步,将成本填入表格右(上)角第二步,将成本填入表格右(上)角第二步,将成本填入表格右(上)角第二步,将成本填入表格右(上)角第二步,将成本填入表格右(上)角5.4加班生产27正常生产40.6加班生产21正常生产33加班生产15正常生产20加班生产3正常生产1 计划方案独立需求库存管理图示:Q字母含义:最大库存量定货提前期定货点平均库存从图示中,可以知道两次定货的时间间隔,库存消耗速度等。

总成本=年库存成本+年订购成本=平均库存×单位库存成本+订货次数×每次订货成本C=(Q/2)H+ (D/Q)S经济订货批量(EOQ):就是使总成本最小的订货批量。

根据总成本公式,求该公式的最小值。

即对Q求导,令导数为0,可得到:EOQ=Q*= (2DS)/H例题:某公司以单价10元每年购入某种产品8000件。

每次订货费用为30元,资金年利息率为12%,单位维持库存费按所库存货物价值的18%计算。

若每次订货的提前期为2周,试求经济定货批量、最低年成本、年订购次数和订购点。

(H=10×12%+10×18%=3元/件年)p=10元/件,D=8000件/年,S=30元,LT=2周由资金利息和仓储费用组成,所以H=10×12﹪+10×18﹪=3元/件·年,因此EOQ=(2DS/H)=(2×8000×30)/3=400(件)最低年费用为C=p*D+(D/Q)*S+(Q/2)*H=8000×10+(8000/400)×30+(400/2)×3=81200(元)年订货次数为n=D/EOQ=8000/400=20订货点为ROP=(D/52)*LT=8000/52×2=(件)例题:已知A产品的产品结构和产品出产计划(第9周需要80件A产品)现有A产品库存为10件,B元件26件,D元件45件。

LT=3周 2B 3C LT=2周LT=3周 1B 2D LT=2周求出对B、D元件的定货(生产)安排。

365计划发出定货量365净需要量4545现有数预计到货量420总需求量2周D 2层184计划发出定货量184净需要量2626现有数预计到货量210总需求量3周B 2层210计划发出定货量210净需要量0现有数预计到货量210总需求量2周C 1层140计划发出定货量140净需要量现有数预计到货量140总需求量3周B 1层70计划发出定货量70净需要量1010现有数预计到货量80总需求量2周A 0层987654321周 次项目提前期产品项目70计划发出定货量70净需要量1010现有数预计到货量80总需求量2周A0层987654321周 次项目提前期产品项目210计划发出定货量210净需要量现有数预计到货量210总需求量2周C 1层140计划发出定货量140净需要量现有数预计到货量140总需求量3周B 1层375计划发出定货量375净需要量4545现有数预计到货量420总需求量2周D 2层184计划发出定货量184净需要量2626现有数预计到货量210总需求量3周B 2层210第二周B 的定货量是184,第三周D 的定货量是375,第四周B 的定货量是140课堂练习:已知A 产品的产品结构和产品出产计划(第9周需要100件A 产品)现有A 产品库存为25件,B 元件42件,C 元件18件。

LT=3周 2B 3C LT=2周ALT=2周LT=3周 1B 2D LT=2周求出对B 、D 元件的定货(生产)安排。

流水作业排序问题 例题:有一个6/4/p/Fmax 问题,其加工时间如下表,当按顺序S =(6,1,5,2,4,3)加工时,求Fmax 。

133424p i4555785p i3547654p i2241324p i1654321i解法如下:1、列出在加工顺序S 下的时间矩阵432341p i4758555p i3675445p i2312442p i1342516i2、将每个工件的的完工时间标在右上角4463234113p i475855512p i36754457p i23161132124104622p i1342516i 即:Fmax =46Johnson 算法:1、从加工矩阵中找出最短的加工时间2、若最短的加工时间出现在M1上,则对应的工件尽可能往前排;若最短加工时间出现在M2上,则对应的工件尽可能往后排。

然后,将已排的划掉,如果最短加工时间有多个,则任选一个。

3、若所有的工件都已排序,停止。

否则,转步骤1。

4、按排好的序求解Fmax 。

例题 :根据下表中的加工时间,求解n/2/F/Fmax 问题的解。

474227b i435815a i 654321i最优排序为(2,5,6,1,4,3) Fmax =28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移动方式1、顺序移动方式:一批零件在上道工序全部加工完毕后,才整批转移到∑=⨯=mi it n T 1顺序n ——加工批量;m ——工序数目;t i ——工件在第i 工序的单件工时;已知: t 时间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移动方式2、平行移动方式:每个零件在前道工序加工完毕后,立即转移到后道工序去继续加工,形成前后工序交叉作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