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家的法治观 PPT

法家的法治观 PPT

法家的法治观
法家之特点
先秦四大家之殿 产生于春秋时代 纯粹之政治学说 由实践而至理论
法家人物及其时代
春秋中期:管仲 末期:子产 邓析
战国初期:李悝 吴起 中期:商鞅 申不害 慎到 末期:韩非 李斯
法家人物及其时代
春秋中期:管仲 末期:子产 邓析
战国初期:李悝 吴起 中期:商鞅 申不害 慎到 末期:韩非 李斯
A.思想基础 B.理论体系
任法
法虽不善,犹愈于无法 抱法处势,中主可治 恃赏罚而不恃人之自善 一断于法 以刑去刑 令尊于君 任法胜于爱民 任法可无为而治 布法壹教
任法(一):法虽不善,犹愈于无法
法虽不善,犹愈于无法,所以一人心也。夫投钩以分财,投策以分马, 非钩策为均也,使得美者不知所以美,得恶者不知所以恶,所以塞愿 望也。(慎子·威德)
(商君书·君臣)
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害法。(韩非子·靳令)
人主使人臣,虽有智能不得背法而专 制,虽有贤行不得逾功而先劳,虽有 忠信不得释法而不禁。(韩非子·南面)
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若其无法 令而可以接诈应变、生利揣事者,上 必采其言而责其实。言当则有大利, 不当则有重罪。(韩非子·问辩)
第二节 韩非
A.思想基础
一、性恶 二、尊君 三、废私
法家: “大公无私”
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 而私道废矣。私者,所以乱法也。
(韩非子·诡使)
为国谋,善;为己谋,拙。 善处事而不善处人。
第三节 韩非
A.思想基础
一、性恶 二、尊君 三、废私
1.非私德 2.禁私学 3.削私门
第二节 韩非
韩非论君臣关系
人臣之与其君非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 以妻之近
与子之亲而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矣。(韩非子·内备)
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无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劳而爵禄,臣利在 无功而富贵。
(韩非子·孤愤)
韩非论畜臣
夫驯鸟者,断其下翎焉。断其下翎则必恃人而食,焉得不驯乎?夫明 主畜臣亦然,令臣不得不利君之禄,不得不服上之名。夫利君之禄,
一、处势 二、任法 三、用术
A.思想基础 B.理论体系
势、法、术之关系
自然之势 信赏


必罚
人设之势
责效

防奸
第二节 韩非
一、处势
A.思想基础 B.理论体系
势的作用
君之所以为君者,势也。(管子·法法) 鱼不可以脱于渊。(韩非子·喻老) 势重者,人君之渊也。君人者势重于人臣之间,失则不可复得也。简
传统观念中的夫妻关系
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 有君臣。(周易·序卦传)
人伦之始 人道之大伦
韩非论亲子关系
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然男 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产于子也,
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乎? (韩非子·六反)
法家人物及其时代
春秋中期:管仲 末期:子鞅 申不害 慎到 末期:韩非 李斯
法家思想之演变
早期:礼法并用 中期:一断于法 晚期:法术并用
第五章 法家的法治观
第一节 商鞅(前390-前338)
商鞅变法:参考资料
电视剧
《大秦帝国》
第五章 法家的法治观
第一节 商鞅(前390-前338) 第二节 韩非(前280-前233)
公失之于田成,晋公失之于六卿,而邦亡身死。(韩非子·喻老)
势的特点:尚力不尚理
贤人屈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贤者,则权重位尊也。 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
而贤智之不足慕也。(韩非子·难势)
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故明君务力。
(韩非子·显学)
势的特点:尚力不尚理
任法(二):抱法处势,中主可治
废势背法而待尧舜,尧舜至乃治,是千世乱而一治也。 抱法处势而待桀纣,桀纣至乃乱,是千世治而一乱也。 中者上不及尧舜,而下亦不为桀纣。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韩非子·难势)
任法(三):恃赏罚而不恃人之自善
人之情性,贤者寡而不肖者众。
(韩非子·难势)
民之性,恶劳而乐迭。(韩非子·心度) 喜利畏罪,人莫不然。(韩非子·难二)
Might is right.
自然之势与人为之势
虎能服狗者,爪牙也。使虎释其爪牙 而使狗用之,则虎反服于狗矣。(韩非
子·二柄)
明主者不恃其不我叛也,恃吾不可叛 也;不恃其不我欺也,恃吾不可欺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势法术之关系
自然之势 信赏


必罚
人设之势
责效

防奸
第二节 韩非
一、处势 二、任法
服上之名,焉得不服?(韩非
子·外储说右上)
势不足以化,则除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性恶:严刑峻法
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 知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 止乱也。(韩非子·显学)
第二节 韩非
A.思想基础
一、性恶 二、尊君
法家诸子尊君思想之异同
管仲:尊君顺民 商鞅:尊君抑民 韩非:尊君抑臣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 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 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 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 而务法。(韩非子·显学)
任法(四):一断于法
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 自度也。(管子·明法)
明主慎法制。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 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老子对后世的影响
超脱
老子
世故
庄子 韩非
商韩之比较
商鞅重法,韩非重术。 商鞅重制民,韩非重驭臣。 商鞅有事功,韩非无事功。
第二节 韩非
A.思想基础 B.理论体系
第二节 韩非
A.思想基础
一、性恶 二、尊君 三、废私
第二节 韩非
A.思想基础
一、性恶
性恶:唯利是图
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 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 之死也。(韩非子·备内)
性恶论古已有之
道心惟微,人心惟危。
(尚书·大禹谟)
韩非论夫妻关系
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 爱则亲,不爱则疏。(韩非子·备内)
韩非论平民夫妻关系
卫人有夫妻祷者而祝曰:“使我无故, 得百束布。” 其夫曰:“何少也?” 对曰:“益是,子将以买妾。” (韩非子·六微)
韩非论贵族夫妻关系
丈夫年五十而好色未解也,妇人年三十而美色衰矣。以衰美之妇人事 好色之丈夫,则身见疏贱,而子疑不为后。此后妃夫人之所以冀其君 之死者也。(韩非子·内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