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读书心得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读书心得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书心得
朱俊这学期学校给每一位教师发了一本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原以为书中又会是简单枯燥的说理,但出乎意料的是,一拿到这本书,我就深深得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一口气把这本书看完了。

这本书与其他教育书不同,为了帮你建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它用了好多种丰富又有趣的形式,有很多实例,除了文字,还有的以漫画形式出现,每段内容之后还安排了各种练习题,让你在实际运用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与孩子相处的技巧,每章节末尾作者还总结了常见问题、注意事项以及一些小故事,另外还配有作业题,让人读起来很生动,不知不觉就融入其中。

我想正确的育儿观念也会是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吧。

读这本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学习爱的技巧和接收爱的训练的过程”。

在本书的第一章中,就介绍了“如何面对孩子的消极情绪”的方法:承认并接纳他们的感受。

如:安静专心地倾听;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哦……嗯……原来是这样……”;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真希望我能立方把香蕉变熟了给你吃!”……看完这一章之后,我也在四岁多的女儿身上进行了实验。

记得有一次放学回家,女儿看到路边的小兔子,一定要买一个兔子回家去,刚开始我直接对她进行了否决:不行,不能买,但女儿不罢休,试着要从电瓶车上跳下去。

这时,我脑海中闪过这本书中的内容,何不试试改变对话方式?我试着对自己说。

于是我对女儿说:妈妈也很想买一个小白兔回家去,但上次你不是买过一只小白兔,可是到了我们家之后,小白兔就很想她的妈妈,结果没几天就死掉了,是不是?女儿哭着说是的,她找不到妈妈,很伤心的。

“是啊!妈妈找不到你,也会很伤心的!那我们就让小白兔在她妈妈身边吧!我们家里有小乌龟,也一样可爱的!”“恩,小乌龟不会死的!”女儿破涕为笑。

以后,再路过那个摊位,女儿再也不说要买小白兔的事情了,只说,小白兔死了会很可怜的,妈妈会很担心他的。

小小的一个转变,就抚平了孩子的心。

正如书中所说的,比言辞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态度。

如果不是出于真挚的感情,那么无论我们说什么,孩子感到的只是虚伪与控制。

只有当我们的言辞充满真正的同情之心时,我们的话语才能打动孩子的心。

还让我特别有感悟的是第三章《如何用其他方法取代惩罚》,这本书告诉我们:惩罚给学生带来的只有敌意,仇恨,抗议。

惩罚孩子,实际上我们剥夺了他们从内心深层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错失了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

书中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给我们提供了帮助。

1、请孩子帮忙。

2、明确表达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

3、表明你的期望。

4、提供选择。

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6、采取行动。

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我尝试把一些技巧运用到了日常教育中。

比如:班级中的姚同学每天总是把自己课桌洞中的垃圾随意扔在地上,以前批评他,他总是说:反正值日生会打扫的,即使罚他做了值日,也是屡教不改。

于是,有一次,我换了个方式说:今天班级做了大扫除,教室是那么的干净,相信我们的姚同学也绝不会是一个乱扔垃圾的人,今天肯定是会保持教室干净的。

话一说完,姚同学就立马应上来,我不会扔的。

结果,这天的教室也是异常的干净。

这样说,孩子一般都不会产生抵抗的情绪,通常都会按老师的要求不再玩了。

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如果我们能好好倾听学生,与他产生共情,那么就能有助于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把学生当作成人来尊重,换位感受,体验学生心情。

学生更容易和一个接纳他们感受的成人沟通,而不是逼着他们作出解释。

学生并不需要我们认同他们的感受,而是需要我们回应和了解他们的感受。

老师厌恶的眼神、轻蔑的语调能很深地伤害到学生,语言也是具有杀伤力的,也有时间延续性。

所以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很注意自己对小孩的一言一行。

这些技巧,都是在教我们如何对别人表示尊重。

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最终都会有反应的。

与孩子沟通,处理孩子的感受是一门艺术,作为父母或老师除了跟孩子沟通之外还要善于总结。

应该去了解哪些是对孩子有帮助的,哪些不是,哪些能激怒孩子,哪些能让孩子得到安慰……没有什么更能代替你自已的亲身体会。

《如何说,孩子才肯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给了我重新理解教育的机会。

阅读它,是一次心智认知之旅。

沟通胜于一切,只要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真正去倾听,换位思考,就能慢慢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我会继续用书中这些实用的技巧来维系师生情,学会用充满爱心的语言来管教孩子,和孩子一同成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