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电子政务对公务员的影响作用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
号:1009-4202(2010)01-141-02
摘要电子政务的建设、应用和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电子政务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重要标志,是我国政府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政府部门公务员队伍的电子政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公务员能够意识到这种新型的政府管理模式无疑是最重要的关键环节。
本研究对电子政务对我国政府公务员队伍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简要的探析。
关键词公务员电子政务影响
一、引言
在世界经济政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价值链以及资源在世界范围内重新分配,给我国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我国政府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败的持久竞争优势,这对政府组织竞争力水平提出了新挑战。
电子政务作为政府信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政府组织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公务员作为政府职能的执行者,其电子政务意识和能力直接影响我国政府信息现代化的发展,提高政府的竞争力必须要首先明确我国公务员队伍电子政务的意识水平,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电子政务
从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政府开始,电子
政务这一概念便出现在《nalional performance review》杂志上。
所谓电子政务是指运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打破行政部门的组织界限,改进行政组织,重组公共管理,实现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务业务流程信息化,为公众和企业提供广泛、高效和个性化服务的过程。
其核心内容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借助信息手段集成,实现更高效、更廉洁务实的政府。
电子政务在根本上改变了政府办公模式,彻底打破地域和时限,促进政府政务的公开,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打破旧有的权力平衡,使由服务对象象进行信息流转变成网络自动流转。
宽泛地说,电子政务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来改造政府,以提高
政府的效率和效能,使公众更加容易得到政府的服务,促使政府对
公众更负责任。
电子政务在1997年流行开来,己经迅速地升上了所有工业化国家的政治日程,全球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电子政务(电子政府)计划”,如美国的政府再构建计划(reinventgoverment)、英国的政府现代化汁划(modernizing goverment)和新加坡的政府互联计划(connectedgoverment)。
这场由信息技术引发的政府管理改革与创新,推动了当代全球政府竹理改革,逐步从工业社会的传统行政模式,向后工业社会和信息时代
新的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
同样在我国,党的十六大也指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
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
政管理体制”。
电子政务作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的龙头,对于加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实现民主管理,进行和谐
社会主义以及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电子政务对公务员的影响
和传统政务相比,电子政务在政府部门广泛开展和应用的结果将全面提升政府公务员的各方面的能力,随着政府管理的虚拟空间的不断扩大,公众对公务员的监督性也更强,公务员的观念等也必将
发生很大的变化。
下面我们就电子公务对公务员的影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提升公务员的行政能力
现有的政府组织形态是官僚制或科层制,基本上包含三个层级,
即处于最顶部的战略层(决策部门),位于中间的战术层(行政和竹
理部门),和位于最底部操作层(即运行部门)。
在这个层级化的管理结构中,每一个层级负责完成不同的职能,对数据和信息有着不同
程度的需求和控制,对政府的使命和功能也有着不同程度的视野。
在最底部的操作层上采集到的信息沿着纵向的指令系统在每一个
层级上处理后,逐级向上流动而到达顶部的战略层。
战略层利用这些信息作出有关的决策之后,决策部门的指令再沿着纵向的指令系统层层传达并逐级予以实现。
电子政务使操作执行层与决策层直接沟通,将使公务员的行政能力将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主要体现在沟
通能力和决策制定能力两个方面。
电子政务使得政府管理大大提高了沟通能力。
首先电子政务利用
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提高了沟通中的信息获取能力,在同一个业务过程或业务流中的不同的工作人员可以在不同地点、不同城市、甚至不同的国家,分享和处理信息,完成各自不同的职责,实现信息源头的一次性捕获与业务流程中的信息共享。
另外,电子政务也使得信息也可以方便地在横向进行传递,而不需要通过纵向的管理层次一层一层地递。
管理者和其下属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乎段随时了解对方的状态和意图,占用很少的精力和时间。
电子政务能够拓展决策者进行理性判断和提高决策制定能力。
行政人员应用信息技术,能及时获得大量信息,有助于逻辑地、辩证地和系统地思考问题。
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获取信息提供了的极大便利,大大开阔了行政人员的视野。
另外,电子政务中的资源共享平台,可以扩大工作人员的知识面。
经过授权的一般的工作人员只要信息充分,权责明确,都可以借助于一台计算机和决策支持系统来做策,不一定要通过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层层上报审批。
(二)发挥民众监督作用
电子政务促进了政府的政务公开,加强了群众对政府公务员的监督。
在中国早己建成内外部相结合的行政监督体系,但是,这一体系的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
民众监督是一种最能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监督形式,而政治力量对民众要求、意见的整合难免会有一定的曲解。
电子政务发展则有利于规避这些曲解,强化民众监督机制的效用。
电子政务可使公众用鼠标打开政府的“门窗”,敲击键盘就可以
与政府公务对话。
这样的沟通方会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网络技术向民众传达其违究责任的各种信息资源,使公众对政府的行为有足够的了解。
同时,电子政务还为大范围民意测验提供了技术支持,民众通过网络可以轻易地揭开行政执法的帷幕,将行政主体执法过程与法律规定和自身权益对照,通过发
表自己的见解,或通过发电子邮件的方式对违法执法人员进行检举,实现民众广泛参与行政执法活动,既有利于追究违法者的责任,又
有利于调动民众广泛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电子政务简化了监督信息反馈的传输渠道。
计算机网络对决策监督反馈环中的中间环节的替代,能够有效地排除行政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避免了反馈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失真,保持行政程序和行
政信息的完整和中立。
可以有效防止下级政府或组织利用“信息垄断权、知情权”搞暗箱操作,避免出现“拦路虎”,这无疑有利于充分发挥民众的监督作用,形成强大的监督网络,保证下级政府或组
织更好地执行上级政府或组织的决策,规范、条理政府行为。
(三)深化公务员服务理念
传统行政管理是以“个人本位”为人文精神的,在这种模式下,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行为关系,是一种命令与服从关系(大陆法系国家)或者是命令与控制关系(英美法系国家)。
随着行政管理的发展,20世纪以来的现代行政法是以“社会本位”为其精神的,政府公务员与公民之间是一种服务与合作的关系,行政机关在本质上既是执法机关又是服务机关,是通过执法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国家机关。
电子
政务的应用,对传统行政管理理念带来巨大冲击,为深化公务员的
服务理念提供了新的论证基础。
“服务行政”的观念产生于信息化、网络化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主体间的信息交流已冲破空间、行业和人格化的屏障,政府与相对人的信息交流成为简易而经常的活动,
政府的行政服务和相对人的交流与合作合为一体而成为“服务行政”的主要内容。
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公务员应当改变过去那种高高在上的观念,真正树立起为民服务的观念;不要把自己手里的职
权看作一种绝对的命令和强制,而要看作是为公众服务的职责;不
要把公众当作敌人或小偷来防范和对待,而要充分信任我们的公众,把公众当作行政的主人和参与者。
电子政务的本质,就是公共政府。
走向公共政府,就要求中国政府将自己变成一个服务型政府。
电子政务是以顾客与消费者为导向的政府,其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政府对公众的要求进行快捷有效地回应,更直接、更有效地为人民服务。
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包括了两点:一是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使得人们可以从多种渠道取得政府的信息和获得政府的服务;二是政府机关相互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之间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相互沟通,政府可以根据管理对象的需求、管理对象可以使用的形式、管理对象要求的时间和地点,向管理对象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
参考文献:
[1]杨骆.我国电子政务与责任政府交互发展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陈祥荣.成都市公务员电子政务素质与能力调查研究.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
[3]顾平安.电子政务对公务员行政能力的影响.中国行政管理.2003.
[4]于丽先,王庭芳.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的培养和使用.商业时代.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