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中医ppt课件
外感风寒 或风热 肺燥阴虚 久咳致喘 的虚寒证 阴虚或气虚
痰湿或痰热
咳而声低气怯者 虚
3.辨寒热虚实
寒证:
多有“冷、淡、清、稀、青、白、迟”的特点;
热证:
多有“热、渴、稠、秘、红、黄、数”的特点;
实证:
外感咳嗽——风寒、风热、风燥—实; 内伤咳嗽——痰湿、痰热、肝火—邪实;
虚证:
内伤咳嗽——阴津亏耗—虚或虚中挟实。
实证
肺 失 宣 降 , 肺 气 上 逆 咳嗽
脾失健运
痰湿阻肺
久蕴化热,痰热郁肺
情志不畅 气郁化火
木火刑金
久病体虚
肺气虚,气不化津,津聚成痰 肺阴虚,阴虚火旺,灼津成痰 肾阴虚,肺失濡润,虚火灼津 肾阳虚,气化不利,水饮内停
虚实 夹杂
咳嗽病因病机示意图
外感
六 淫 诸 邪
卫外失司 (口鼻皮毛)
肺
上 干 内 阻 津 失 布 化
概述
范围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所见的咳嗽,均可参照 本病辨证论治。
证候特征
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发咳嗽为其证候特征。 咳嗽、咯痰是本病的主要症状。 外感咳嗽多伴有发热、头痛、恶寒等,起病较急,
病程较短;
内伤咳嗽一般无外感症状,常伴脏腑功能失调的证候, 起病慢、病程长。
外感咳嗽属于邪实,内伤咳嗽多属邪实与正虚并见 。
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但痰有寒热之别, 火有虚实之分;痰可郁而化热化火,火能炼液灼津为 痰。 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可相互转化。
病久延及肾,肾不纳气,导致咳喘,后期累及于心, 肺脾肾俱虚,可转化为肺胀。
诊断
1. 咳逆有声或伴喉痒咯痰。 2. 外感咳嗽多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等表证;内 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常伴其他脏
治疗原则
外感咳嗽:疏风宣肺祛邪
调理脏腑(健脾,清肝,养肺补肾)
内伤 咳嗽
祛邪止咳(化痰降气之品)
辨证论治
分证论治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2.《医学心悟》云:“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 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
志,饮食炙煿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
治疗
1.虞抟《医学正传》:“欲治咳嗽者,当以治痰为先。治痰 者,当以顺气为主,是以南星、半夏顺其痰,而喘咳自 愈;枳壳、橘红利其气,而痰饮自降”。 2.喻昌《医门法律》论述了燥的病机及其伤肺为病而致咳嗽 的论治,创立温润、凉润治咳之法。 3.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风--辛平解之;寒--辛温散之; 暑--微辛微凉,苦降甘淡;湿--理肺治胃;火(温热)-甘寒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
洪亮有力者 咳嗽时作,白天多于夜间, 咳而急剧,声重,或咽痒则咳
实 风热或 痰热伤津
咳声高亢,病势急而病 外寒内热 2. 辨咳嗽的时间、节律、性质、声音、伴随症状及 程短者,或伴咽痛 或风热 咳声粗亢浑浊嘶哑
加重的有关因素。
早晨咳嗽阵发加剧,咳嗽 连声重浊,痰出咳减者 午后、黄昏咳嗽加重,或夜间 时有单声咳嗽,咳声轻微短促者 夜卧咳嗽加剧,持续不 已,少气或伴气喘者 病势缓而病程长者
概述
历代沿革
病名
1.咳嗽一证之名始见于《黄帝内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2.咳、嗽、咳嗽分为三证。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 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 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且嗽也”
病因病机
1.《素问· 咳论》认为咳嗽系由“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 从其合也”。
2.内邪干肺
饮食劳倦伤脾----脾失健运----湿聚为痰 痰 阻 气 逆 (邪实) 阴虚火旺灼津为痰 久病劳损 肺肾 禀赋不足 两虚 阳虚水泛为痰 肺不主气,肾不纳气 ----肃降无权
情志刺激----肝郁化火----灼津为痰
痰 阻 气 逆 (正虚)
内 伤 咳 嗽
病因病机图
风寒 风热 风燥 饮食不节 侵袭肺系
4.辨痰的色、质、量、味 ——燥热、阴虚。 ——痰湿、痰热、虚寒。 ——风、寒。 ——热。 ——阴虚,燥。 ——气虚,寒。 ——阳虚血瘀络伤。 ——肺热或阴虚络伤。 ——热壅血瘀之肺痈。 ——痰热。 ——痰湿。 ——肾虚。
①少痰或无痰者 ②痰多者 ③痰白而稀薄者 ④痰黄而稠者 ⑤痰白而粘者 ⑥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者 ⑦痰粉红呈泡沫样者 ⑧咯吐铁锈色痰或痰中带血或血痰 ⑨咯吐脓血腥臭痰 ⑩痰有热腥味或腥臭气 11痰味甜者 12痰味咸者
腑失调的症状。
3. 听诊可闻及两肺呼吸音增粗,或伴有干湿罗音。 4. 血常规化验,痰培养,胸部X线检查等,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1.哮病、喘证 2.肺胀 病史长,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 甚至唇甲紫绀、心悸浮肿等症,病情缠绵,经久难愈。 3.肺痨 特点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主症。X线胸部 检查常能确定病灶所在。 4.肺癌 常以咳嗽或咯血为主要症状,多发于40岁以上的吸烟者, 咳嗽多为刺激性呛咳,病情发展迅速,呈恶液质,肺部X线 检查及痰细胞学检查有助于确诊。
肺气上逆 肺失宣降
冲击 声门
咳嗽
迁 五延 脏不 六愈 腑伤 及
复 感 外 邪
迁 延 反 复
情志不遂
肝火 肺胃火 脾湿 肺脏本虚 肺脾两虚 肺肾两虚
火(热)
阴虚 阳虚 气虚
内伤
嗜烟辛辣 嗜酒肥甘 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体虚
痰
寒 (饮 )
久 咳
病因病机
咳嗽有外感、内伤之分,其病变重点在肺,与肝、脾 密切相关,日久及肾。
病因病机
外感 内伤
病因病机
1.外邪袭肺
六 淫 口鼻 肺 外 卫 邪 皮毛 邪壅气道 肺失宣肃----气逆而咳 肺不布津----津聚为痰 外 感 咳 嗽
邪束卫表----寒热身痛----外感表证
临床以风寒、风热、燥邪咳嗽较为多见
病因病机
2.内邪干肺
肺与脾 肺与肝 肺与肾
病因病机
咳嗽_中医
主要内容
概述 证候特征 病因病机 诊断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转归预后 预防调摄 临证备要
概述
概念
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 伤及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临床以咳嗽、 咯痰为主要表现。
咳嗽既是独立的病证名,又是常见肺系多种疾病的 一个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