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阳历转化成农历算法

阳历转化成农历算法

c++中怎样将阳历转化成农历
已关闭20[ 标签:c++, 阳历, 农历 ] 小^鱼、2011-05-03 11:06
推荐答案
一、原理篇
1.公历转换农历的算法
公历(Gregorian Calendar)与农历(Chinese Lunar Calendar)的转换关系不是一个简单的公式就可以完成,其中的转换比较复杂,原因是农历的制定相当复杂,是根据天文观测进行指定的。

比较常用并且比较简单的公历转换农历算法就是查表方法。

首先要保存公历农历的转换信息:以任何一年作为起点,把从这一年起若干年的农历信息保存起来(在我的C++类中,是从1900年作为起点的。

选择一个起始点的思想十分重要,在下面的干支纪法和二十四节气中也体现到了)。

回想一下,我们平时是怎样来转换公历农历的呢?是查阅历书,历书中有每一天的公历农历,直接一查就可以了。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也这样做呢?当然可以,但是这样做要收录每一天的信息,工作量就会很大,所以我们要简化这些信息。

如何简化呢?
要保存一年的信息,其实只要两个信息就可以了:(1)农历每个月的大小;(2)今年是否有闰月,闰几月以及闰月的大小。

用一个整数来保存这些信息就足够了。

具体的方法是:用一位来表示一个月的大小,大月记为1,小月记为0,这样就用掉了12位,再用低四位来表示闰月的月份,没有闰月记为0。

比如说,2000年的信息数据是0x0c960,转化成二进制就是1100100101100000,表示的含义是1、2、5、8、10、11月大,其余月小,低四位为0说明没有闰月。

2001年的农历信息数据是0x0d954,其中的4表示该年闰4月,月份大小信息就是0x0d95,具体的就是1、2、4、5、8、10、12月大,其余月小。

这样就可以用一个数组来保存这些信息。

在我的C++类中是用m_lunarInfo这个数组来保存这些信息的。

下面就是公历转换成农历的具体算法:
(1)计算所求时间到起始年正月初一的天数。

(2)从起始年份开始,减去每一月的天数,一直到剩余天数没有下一个月多为止。

此时,m_lunarInfo的下标到了多少,就是减去了多少年,用起始年份加上这个下标就可以得到农历年份,然后看减去了几个月。

如果本年不闰月或者闰月还在后面,就可以直接得到农历月份,如果在闰月月份数后面一个月,则这个月就是闰月。

剩余的天数就是农历日。

(具体实现时有所改进。


2.利于泰勒公式巧算星期
在应用数学中有一个计算某一天是星期几的公式,这就是泰勒公式。

公式如下:
w = [c÷4] - 2c + y + [y÷4] + [26(m+1)÷10] + d - 1,其中w就是所求日期的星期数。

如果求得的数大于(小于)7,就减去(加上)7的倍数,直到余数小于7为止。

式子中c是指公
元年份的前两位数字,y是后两位数字,m是月数,d是日数。

方括弧[]表示对于括号中的数字取整。

还有一个特别要注意的地方:所求的月份如果是1月或2月,则应视为上一年的13月或14月,也就是公式中m的取值范围是从3到14而不是从1到12。

3.干支纪法
天干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把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叫做六十甲子。

我国古人用这六十对干支来表示年、
得到年、月、日的干支表示原理是相同的,即所求的年、月、日到起始年、月、日所经历的年数、月数、天数,加上起始年、月、日干支表示在上表中的序号,与10取模得到天干的序号,与12取模得到地支的序号。

以年为例,1900年立春后为庚子年,查上表可知,庚子年为六十甲子的第36位,所以所求年份m_year到1900年的年数为m_year-1900+36-1(如果月份m_month小于等于2月)或m_year-1900+36(如果月份m_month大于2月)。

同理,可以得到月、日的干支表示。

最后,还要依据节气(立春)调整二月份的干支纪年;依据每月的第一个节气的日期调整月的干支表示,具体情况源程序中有详细的说明。

古人根据太阳升起的时间,将一昼夜区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为代号。

如果用m_hour表示公历现在的小时数(二十四表示法),则(m_hour+1)/2就得到时间的地支表示(其实是地支的序号)。

4.二十四节气
节气就实质而言是属于阳历范畴,从天文学意义来讲,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360度,以春分点为0点,分为二十四等分点,两等分点相隔15度,每个等分点设有专名,含有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农作物生长情况等意义。

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蜇、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以上依次顺属,逢单的均为"节气",通常简称为"节",逢双的则为"中气",简称为"气",合称为"节气"。

现在一般统称
为二十四节气。

自古节气的推算是由一年平分24等分所得的平节气。

旧历用平气法推算二十四气,此法将一回归年均分成二十四等分,从冬至开始等间隔地依次相间安排各个节气及中气,而各气之间太阳所运行的度数因此并不相等。

新历推算则用定气法,此法将黄道上的周天度数等分成二十四份,太阳移至某一分点时,即定为某一节气的日期,由于太阳的视运动迟速不均,因此各节气间相隔的时间亦不等。

但不论新历或旧历,均取冬至为二十四气之首,故在春、秋分时彼此的差别最大。

为何中国传统历家早知推算定气,却又习用平气注历?此主要或由于平气易于计算所致,因在此法之下,各节气与节气间或中气与中气间相隔固定为三十日五时辰又二刻。

本C++类中实现二十四节气的计算,使用的是平节气的简单算法。

用数组sTermInfo
记录从小寒开始的各个节气相对于小寒所经历的分钟数,并用int sTerm(int y, int n)函数得到某年y的第n个节气为所在月的第几日(n从0小寒起算)。

由于没有考虑岁差与章动,所以精确度不是很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