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分数: ___________任课教师签字:___________ 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结课作业学年学期:2007-2008第二学期课程名称:二语习得********学号:**********提交时间: 2008-5-6再论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及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硕0717 黄小芳摘要:本文力图从分析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即监控模式理论的五个假设出发,探讨该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和启发,提出几点建议,即外语教学应注意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通过精读+泛读+翻译的课堂教学,辅以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二语习得的效果。

关键词:二语习得课堂教学输入1. 引言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简言之,主要是是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较差,不能很好的适应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2. Krashen 二语习得理论—监控模式美国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著名的二语习得理论——“监控理论”(Monitor Model)这一理论包括五个假说,即习得—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 leaning hypothesis )、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2.1习得—学习假说Krashen认为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语言习得和语言学得(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anguage learning)。

语言习得是潜意识过程的产物,指的是语言学习者用目标语进行自然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习者关注的是交流活动的内容,而不是语言形式。

语言学得则是有意识的正式教育的产物,其结果是语言学习者获得和语言相关的语言知识。

习得的语言储存在大脑左半球的语言区,可用来进行自动的语言加工;学得的语言知识也储存在大脑左半球,但未必在语言区,只能用于监控功能。

因此说习得的语言在实际交流中能运用自如,而语言学得者虽然有完备的语法知识,却不能正确流利的使用该语言。

2.2监控假说监控假说是对习得—学习假说中习得与学习的关系做进一步解释。

根据这一假说,语言习得系统,即潜意识语言知识,才是真正的语言能力,而语言学习系统,即有意识的语言知识,只是在第二语言运用时起监控或编辑作用。

这种监控作用可发生在语言输出之前或之后。

但是它要发挥作用取决于三个条件:第一,足够的时间。

即语言使用者要有足够的时间才能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语法规则。

第二,语言形式。

即语言使用者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上,也就是说,只有当语言使用者考虑到语言形式的正确性时,监控系统才起作用。

第三,规则。

即语言使用者必须具有所学语言的语法概念及语言规则知识。

因此合理使用监控功能,是成功交际的条件,过多使用,如在进行口头表达时,表现为结巴英语。

但是在书面语中,人们更注重语言形式,就有必要用语言的监控功能来纠正错误。

2.3自然顺序假说这个假说认为,人们对语言结构知识的习得是按特定的自然顺序进行的。

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一些语法结构会先于其他一些语法结构被学习者掌握。

,而其这种先后顺序与学习者的年龄、母语背景和学习条件无关。

也就是成年人和儿童习得语言结构的顺序相同。

2.4 输入假设该假设认为,人类只有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时,才能习得语言。

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用公式表示,即i+1。

其中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

输入假设还强调,语言使用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入之后自然形成的。

因此这一假说关注的是语言习得,而不是语言学得。

Krashen还给出了理想输入应满足的条件:输入是可理解的;输入是有趣或相关的;输入不按语法顺序进行;输入必须有足够的数量。

当语言输入大大超出学习者现有水平时、缺乏趣味性或相关时,学习者就难以理解所输入的材料,此输入在习得中就没有价值。

2.5情感过滤假设这个假设认为,有大量的可理解输入的环境,并不能保证学生就能学好目标语,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能变成语言吸收(intake),习得才会发生。

这些心理或情感因素主要包括:动机(motivation)、自信(self-confidence)、焦虑感(anxiety)等。

每一个外语学习者都有一个情感过滤装置。

情感过滤是无意识的,由于缺乏自信或焦虑造成的。

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如果情感过滤过强,语言输入就会受阻,无法进入语言习得机制,从而不能产生语言习得。

只有当情感过滤降低,才能产生语言习得。

3. Krashen 二语习得理论的局限性3.1 Krashen理论的一个局限性来自他的输入假设公式i+1。

i代表学习者的现有水平,1 代表略高于这一水平的输入假设。

在实际教学中i的现有水平如何测定,1 的度也很难把握,即怎么保证输入的不是2,3 或4,正好就是1或接近1,Krashen对此没有给出具体的标准。

Michael Long的修正输入假设(Modified Input Hypothesis)可作为对可Krashen输入假设的发展。

Michael Long认为,二语学习者需要通过使用目的语和其他学习者进行交谈来不断修正其语言表达直至为对方所理解为止,这样的输出训练在Long看来,是使输入达到可理解的重要途径,因此是习得的保证。

3.2 Krashen一味强调输入的重要性,似乎只要学习者得到足够多的可理解性输入,就一定会产生语言习得,从而获得相应的语言能力。

他显然忽视了习得过程的另一个重要环节——输出。

从理论上讲,如果只有输入没有输出,我们根本无法判定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语言学习者同样需要足够的输出训练,因为只有学习者通过使用目标语,才能启动语言的监控系统,对输出语言进行检测编辑训练,才有可能使语言学习者经历“哑巴英语”—“结巴英语”—“熟练英语”过程,最终能够更加自如、流利、准确地进行表达,也就更接近目标语。

Swain 于1985年提出的“可理解输出假说”( Comprehensible Output)弥补了Krashen理论的不足. 即在输出时尝试做一些高出他们目前水平的练习。

因为输出的过程可以促使(push)学生积极寻找合适的形式来表达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他们碰到一些不知该如何表达其意思的困难时,就会去努力尝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自己尝试总结一些新的规则,从对方的反馈中总结经验,最终形成比较稳固的体系。

Swain(1995)还对这一假设进行了更为明确的论述,认为可理解输出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二语习得,即它的三个功能。

①注意/触发功能(noticing/triggering): 语言输出促使二语学习者意识到自己语言体系中的部分语言问题,进而可以触发对现有语言知识的巩固或获得新的语言知识的认知过程。

②假设验证功能(hypothesis testing): 二语学习者可以把语言输出视为是验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有关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假设的途径。

③元语言功能(metalinguistic function): 当二语学习者反思自己的目标语用法时,输出即起着元语言的功能。

4. Krashen 二语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4.1 语言输入方面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基础和条件。

为了能够让学生有效地习得语言,首先要探索语言输入的有效途径,保证足量的可理解性输入。

4.1.1尽可能确保输入的可理解性。

在这方面,对教师充分备课有较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要熟悉学生目前要学的教学内容,还要了解学生以前学过的内容,采用图示理论的观点,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体系与新的知识体系建立联系,有助于学生对新的输入的理解;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熟悉学生外语水平的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难度差异不同的问题。

4.1.2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网络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一本书,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作为教学工具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的旧石器时代。

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熟练掌握现代教学设备,努力把大学英语课堂变成一个精彩纷呈,信息量丰富的、大学生所喜欢的外语学习的乐园。

4.1.3增加泛读教学的量,尽可能保障语言输入量的足够传统的以精读课为主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由于语言输入量的局限,一方面不能满足语言习得条件对量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内容的狭窄,缺乏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相关性,学生易于失去兴趣,再加上教材的内容大都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与大学生所关注的国内外事实信息相脱节,因此增加泛读课教学很有必要。

泛读教材不能是固定的教科书,应以英文报刊为主要教学材料。

报纸是社会百态的缩影,它包括各种话题内容,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各种题材和体裁的阅读材料,特别是现代语言的运用实例。

4.2 降低情感过滤的强度情感过滤假说中提出,语言输入的接受效果会受到学习动机、自信和情感焦虑等影响,为此,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尽可能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降低他们的焦虑感,多鼓励和肯定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正确对待学生的语言错误,科学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区别对待,运用纠错策略,把握纠错时机,避免由于纠错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不利影响。

4.3 加大翻译教学的比重在外语教学发展的历史上,语法翻译法教学早已被摒弃,但翻译不仅是中国学生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的输出途径,也是他们日后工作中需要完成的一项任务。

母语与外语对比学习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学生必须透彻理解原文,考虑原文的内容、语言特色、语境、中英文化特点等等因素,反复推敲,以求用最恰当的词、句型、修辞等。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积极反思已经掌握的译入语知识,不断作出假设,并对假进行检验和修改,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尝试新规则,并加以修正、推敲、修改译文。

可见,翻译作为一种语言输出练习,具备了Swainde “可理解性输出”的三大功能。

加大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翻译教学的比重,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有效手段。

5. 结语综上所述,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中所强调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说、情感过滤等假说等对我国外语教学有很大启发。

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必须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同时也要注重语言输出对语言习得的促进作用,最终目的,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