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纳豆激酶的六大金指标
第一指标:不含嘌呤、维生素K2和大豆异黄酮。
吃保健品是为了健康,吃出了疾病那就得不偿失。
嘌呤是痛风的根源,临床医师已明确提出脑梗、心梗患者严禁摄入维生素K2,大豆异黄酮却能扩大妇科肿瘤风险。
以上三种致病杂质在以大豆发酵的纳豆激酶胶囊中较常见。
第二指标:蛋白质口服吸收保护技术。
纳豆激酶是蛋白质,活性蛋白质成分经口服吸收几乎无效,不然这世界上会诞生许多口服的疫苗、口服的免疫球蛋白。
纳豆激酶在纳豆粘稠的蛋白质液体保护下只有7.5%的吸收率,中奇纳豆激酶胶囊采用肠溶胶囊和家蚕生物反应器保护技术,吸收率可达90%以上。
第三指标:活性含量。
你保证吃进去能完全吸收,那么接下来就要看看我们到底吃了多少纳豆激酶。
胶囊活性含量一直是困扰消费者的难点。
一个产品比一个产品说的高,你500FU,我1000FU,你再2000,我直接奔5000。
这可苦了那些传统发酵的纳豆产品,于是他们又谣传纳豆激酶吃多了会出血,还是少点好。
活性含量是多少?必须得看看科研机构的检测报告。
第四标准:辅料成分。
用药讲究配伍禁忌,饮食注重互补平衡。
纳豆激酶不是和谁都来电。
他汀可减少辅酶Q10生成,缺乏辅酶Q10心肌细胞就像没有发动机的汽车。
将*曲和纳豆激酶配伍——你前面溶栓通脉让心脏有了粮食,你接着就断了天然气,这叫心肌细胞怎么吸收?
第五标准:低温生产。
环境温度超过50摄氏度,纳豆激酶开始缓慢失效。
软胶囊填装机的温度在60摄氏度以上,特别是胶囊封口那个步骤,你没高温那胶皮怎么粘上去呀?
第六标准:有自己的研发专家和技术监督部门。
拥有自己的纳豆激酶研发专家和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是产品质量的有力保证。
/zxwz_xx.asp?id=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