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相四线错误接线检查方法

三相四线错误接线检查方法

三相四线错误接线检查作业指导书一、任务要求1、遵守安全工作规程,正确使用仪表;2、画出向量图,描述故障错误;3、列出各元件功率表达式及总的功率表达式;4、求出更正系数。

二、使用工具1、低压验电笔;2、相位表;3、相序表。

三、适用范围三相四线制感应式有功电能表与三相四线制感应式跨相900无功电能表无TV、经TA接入或经TV、TA接入的联合接线方式。

四、相关知识① 三相四线有功电能表正确接线的相量图:②正确功率表达式:五、操作步骤说明:①下列涉及1、2、3数字均表示电能表第几元件;N 表示有功电能表的零线端,即在万特模拟台有功电能表的零线端。

②操作前均需办理第二种工作票,并做好安全措施。

1、未经TV ,经TA 接入的三相四线制有功和无功电能表接线方式:(1)测量相电压,判断是否存在断相。

U 1N = U 2N = U 3N =注:不近似或不等于220V 的为断线相。

(2)测量各相与参考点(U u )的电压,判断哪相是U 相。

U 1u = U 2u = U 3u =注:①0V 为U 相;②其他两相近似或等于380V ,则非0V 相为U 相。

(3)确定电压相序。

注:①利用相序表确定电压相序;②利用任意正常两相相电压的夹角(按顺序相邻两相夹角为1200或相隔两相夹角为2400均为正相序;反之类推)。

12120U U ∧••= 013240U U ∧••= 023120U U ∧••=均为正相序;12240U U ∧••= 013120U U ∧••= 023240U U ∧••=均为逆相序;(4)测量相电流,判断是否存在短路、断相。

I 1= I 2= I 3=注:①出现短路,仍有较小电流,出现断相电流为0A ;②同时出现短路与断相,应从TA 二次接线端子处测量(此处相序永远正确),如哪相电流为0A ,则就是哪相电流断路。

(5)以任意一正常的相电压为基准,测量与正常相电流的夹角,判断相电流的相序。

11U I ∧••= 12U I ∧••= 13U I ∧••= (设U 1、I 1、I 2、I 3均为正常)(6)如出现相电流极性反,测量相应元件进出电流线的对地电压,判断哪种极性反(此项只能记录在草稿纸上)。

注:①TA极性反与表尾反的区别:即TA极性反是指从TA二次出线端K1、K2与联合接线盒之间的电流线接反;表尾反是指从TA二次出线K1、K2未接反,只是从联合接线盒到有功电能表的电流进出线接反;②相电流进线对地电压>相电流出线对地电压,则为TA极性反;③相电流进线对地电压<相电流出线对地电压,则为电流表尾反。

(7)根据上述结果画出向量图。

(8)正确描述故障结果:①电压相序:②电压断相:③电流相序:④电流短路:⑤电流断相:⑥电流互感器反极性:⑦电流表尾反:(9)写出各元件功率表达式及总的功率表达式(10)求出更正系数K=PP 02、经TV ,经TA 接入的三相四线制有功和无功电能表接线方式:(1)测量相电压,判断是否存在断相。

U 1N = U 2N = U 3N =注:不近似或不等于57.7V ,为断相。

(2)测量各相与参考点(U u )的电压,判断哪相是U 相及是否存在极性反。

U 1u = U 2u = U 3u =注:①0V 为U 相;②其他两相近似或等于100V ,则非0V 相为U 相;③出现相近或等于57.7V 的相为极性反的相;④一面加电:TV 一次断相,断相电压<10V ;TV 二次断相,断相电压>10V(当A 相TV 一次断,其他一相极性反为例外);⑤二面或三面加电:当只有电压断相而没有电压极性反时,与一面加电情况相同;当电压断相与电压极性反同时出现时,二面加电,TV一次断相,断相电压为12V左右;TV二次断相,断相电压为25V左右;三面加电,TV一次断相,断相电压为15V左右;TV二次断相,断相电压为25V左右。

(3)确定电压相序注:①利用相序表。

Ⅰ、电压极性未反,按正常情况判断;Ⅱ、出现电压极性反,测量为正相序,实际为逆相序;测量为逆相序,实际为正相序。

②利用未断相两相相电压的夹角。

Ⅰ、极性未反,按顺序相邻两相夹角为1200或相隔两相夹角为2400均为正相序;反之类推;Ⅱ、电压极性反,按已知电压(Uu)为参考,结合测量出的角度,判断出电压相序。

(4)测量相电流,判断是否存在短路、断相。

I1= I2= I3=注:①出现短路,仍有较小电流,出现断相,电流为0A ;②同时出现短路与断相,应从TA 二次接线端子处测量,如哪相电流为0A ,则就是哪相电流断相。

(5)以任意一正常的相电压为基准,测量与正常相电流的夹角,判断相电流的相序。

11U I ∧••= 12U I ∧••= 13U I ∧••= (设U 1、I 1、I 2、I 3均为正常)(6)如出现相电流极性反,测量相应元件进出电流线的对地电压,判断哪种极性反(此项只能记录在草稿纸上)。

注:①TA 极性反与表尾反的区别:即TA 极性反是指从TA 二次出线端K 1、K 2与联合接线盒之间的电流线接反;表尾反是指从TA 二次出线K 1、K 2未接反,只是从联合接线盒到有功电能表的电流进出线接反;②当相电流进线对地电压>相电流出线对地电压,则为TA 极性反;③当相电流进线对地电压<相电流出线对地电压,则为电流表尾反。

(7)根据上述结果画出向量图①以万特模拟接线台为标准Ⅰ、出现断相,则断相电压U U 21-='(U 为正常相电压)Ⅱ、出现极性反,则极性反电压U U -='(U 为正常相电压)Ⅲ、断相与极性反同时出现时,则根据上述两种情况综合考虑②电压互感器一次(二次)断相:③电压极性反:④电流相序:⑤电流短路:⑥电流断相:⑦电流互感器反极性:⑧电流表尾反:(9)写出各元件功率表达式及总的功率表达式。

(10)求出更正系数。

K=P P '例1、 V U N 581= V U N 2202= V U N 2203=逆相序/ 24032=∧••U U(V U I 12.02=进 V U I 36.02=出)① 电压相序:u 、w 、v② 电压断相:u③ 电流相序:I w 、I u 、I v④ 电流表尾反接:第二元件⑤ 电流断相:w功率表达式:更正系数:例2、 V U N 581= V U N 2202= V U N 2203=逆相序/ 24032=∧••U U(V U I 14.02=进 V U I 64.02=出 V U I 53.03=出 V U I 28.03=出)故障现象:① 电压相序:v 、u 、w② 电压断相:v③ 电流相序:I w 、I u 、I v④ 电流短路:w⑤ 电流互感器极性反:v⑥ 电流表尾反接:第二元件功率表式:更正系数:例3、 V U N 9.571= V U N 8.32=V U N 1.583= 逆相序/ 12031=∧••U U(V U I 29.01=进 VU I 12.01=出 V U I 09.03=进 V U I 28.03=出)故障现象:① 电压相序:u 、w 、v② 电压互感器一次断相:w③ 电流相序:I w 、I u 、I v④ 电流短路:u⑤ 电流互感器极性反:w⑥ 电流表尾反接:第三元件功率表达式:更正系数:例4、 V U N 9.571= V U N 9.572=V U N 1.263= 逆相序/ 30021=∧••U U( V U I 3.03=进 V U I 16.03=出)故障现象:① 电压相序:u 、v 、w② 电压互感器二次断相:w③ 电压互感器极性反:v④ 电流相序:I u 、I v 、I w⑤ 电流断相:u⑥ 电流互感器极性反:w功率表达式:更正系数:例5、V U N 4.261= V U N 7.572= V U N 1.583=正相序/ 6032=∧••U U(V U I 32.02=进 V U I 16.02=出 VU I 12.03=出 V U I 29.03=出)故障现象:① 电压相序:v 、u 、w② 电压互感器二次断相:v③ 电压互感器极性反:w④ 电流相序:I u 、I w 、I v⑤ 电流断相:u⑥ 电流互感器极性反:w⑦ 电流表尾反接:第三元件功率表达式:0)sin 23cos 21sin 23cos 21()120cos()60cos(321=+--=-++='+'+'='ϕϕϕϕϕϕUI UI UI P P P P 更正系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