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_《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第二章(2015)
2_《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第二章(2015)
封建顽固派 的反对和阻 挠
洋务派本身 的封建性、 依附性和腐 朽性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
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
洋务运动的破产证明,地主阶级企图在维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 方的技术求强求富,是一条走不通的路。洋务运动不仅没有使中国“强”和 “富”,甚至也没能够使清王朝免于衰落、灭亡的命运。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顽固派
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 为用。讲西学必 先通中学,必以 中学固其根柢。
维新派 变法之本,在育 人才,人才之兴, 在开学校,学校 之立,在变科举。
科举制度废则圣 道衰,人心乱矣; 中人之学西学, 但知夷意而变我 民,使人相率而 入于夷狄。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封建守旧派和反对改变封建政治制度的洋务派,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对维新思想发动攻击,在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要不要维新变法
顽固派
洋务派 不可变者,伦纪 也,非法制也; 圣道也,非器械 也;心术也,非 工艺也。
维新派 变者,天下之公 理也;能变则全, 不变则亡,全变 则强,小变仍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15年修订版)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背景
祖宗之法不可变; 宁可亡国,不可 变法。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顽固派 欲兴民权,只速 乱耳,安得不亡; 民主万不可设, 民权万不可重, 议院万不可通。
洋务派 民权之说一倡, 愚民必喜,乱 民必作,纪纲 不行,大敌四 起。……此可 谓有百害者也。
维新派 君主立宪可以 “解生民于倒悬 之危,置国家于 磐石之安”。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经验
康有为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撰写了《变法 通议》,谭嗣同撰写了《仁学》,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等。 康有为还向光绪皇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波 兰分灭记》等书。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创设学会
学会名称
强学会
创办时间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的意义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 次正面交锋。论战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 束缚的思想。
湘剧《谭嗣同》中“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场面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戊戌变法 (6'46")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以宗教来发动 群众,没有科 学理论指导, 无法提出正确 的政治纲领
不能克服领导 集团自身腐败 和保持领导集 团的团结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 建的中国,农民 具有伟大的革命 潜力
农民无法担负反 帝反封建领导重 任
单纯的农民战争 不可能完成民族 独立和人民解放 的历史任务
1872年中国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对外国资 本主义侵 略具有抵 制作用, 但又有妥 协和勾结
对中国民 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 有促进作 用,但也 有阻碍
冲击了封 建思想和 观念,但 没能突破 封建体制 的束缚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
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
外国侵略者 的压制破坏
天 京 陷 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时期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目》、《资政新篇》 等,明确规定了土地制度、军队编制和施政方针。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天朝田亩制度》
1853 年,太平天国颁布了体现 其社会理想的纲领性文件——《天 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精神 是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 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1
2
3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洋务运动 (10'44")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洋务派
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一部分靠镇压农民起义起家的地方军 阀官僚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与外国侵略者打交道较多的中央权贵,开始认 识到只有学习西方先进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才能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危机, 从而形成了洋务派。
长期以来,中国广大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剥削下,过着极其贫困和 不自由的生活。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背景
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 空,清政府及各级官吏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背景
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 逐渐解体。鸦片贸易在战后进一步泛滥,白银外流更加严重,导致银贵钱贱, 又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1898年(农历戊戌年)6月11日,在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推动下,光绪 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开始变法,此后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 政令。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或“戊戌 变法”。
光绪皇帝与康有为、梁启超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百日维新的内容
政治方面 改革行政机 构,裁汰冗员
直隶宁津县银钱和商品价格指数 年份 1821 1845 1850 银钱比价指数 100 159.9 176.1 农产品价格指数 100 98.8 112.2 手工业产品价格指数 100 104.2 120.7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发展进程
1851 年 9 月 , 攻 占 永安 永安,封王建制诸 王,初建政权。
提倡向皇帝 上书言事 取消旗人特 权
经济方面 奖励农工商 业和发明创造
办商学、商 报,设商会 改革财政, 编制国家预算
军事方面 裁减旧式绿 营兵,改练新军
采用西洋兵 制,练洋操,习 洋枪
文化方面 设学堂,倡 西学,废八股
设译书局, 派遣留学 奖励办报, 准许自由组织学 会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百日维新的失败
3
缺乏实行 的客观条件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 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 的统治根基。 太平天国起义历时 14 年转战 18省,先后攻克城镇 600多座,规 模空前宏伟,成为中国历史旧式 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太平天国革命是19世纪中叶亚洲反对殖民主义斗争中规模最大、时间最 长的一次,对当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有着很大影响。
1862年4月,打伤英国海军司令何伯 1862年5月,击毙法国海军司令卜罗德 1862年6月,俘虏“常胜军”副统领法尔思德 1862年9月,“常胜军”头目华尔被打伤毙命
中坪
樟村
洪秀全称 “天王”
大旺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 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 “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 平军”。
东乡
金田村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发展进程
1851
1853
1856
1864
金 田 起 义
永 安 建 制
定 都 天 京
北 伐 西 征 东 征
天 京 事 变
重 建 领 导 核 心
1895
创办地
上海
创办人
康有为、梁启超
粤学会
闽学会 蜀学会 关学会 南学会
1897
1898 1898 1898 1898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湖南
康有为
林旭 杨锐 杨深秀 谭嗣同、唐才常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设立学堂
康有为主持的广州万木草堂
梁启超主持的长沙时务学堂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创办报刊
1895-1898年间, 维新派在全国创办报刊达 30多种,有宣传变法的《中 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有专门介绍西方科技的《实学报》、 《通学报》等;有专门报道经济的《工商学报》、《商务报》等。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兴办近代企业
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创办人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军事工业 上海轮船招商局 天津开平矿务局 汉阳铁厂
创办人 李鸿章 李鸿章 张之洞
天津机器局 湖北枪炮厂
崇 厚 张之洞
湖北织布局 上海机器织布局
张之洞 李鸿章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建立新式海陆军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
左宗棠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宗旨和“自强、求富”的口号 下,以拯救清王朝统治、御侮自强为目的,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为主要内容 的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兴办近代企业
从1860年到1890年,洋务派先后创办了20多个军工企业。其中 最早的是安庆内军械所,规模最大的兵工厂是江南制造总局,最大 的造船厂是福州船政局,设备最先进的兵工厂是湖北枪炮厂。
改革领域
改革内容
政治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