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课程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面向本专科大学生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是国家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必修课,它从历史教育角度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
导言(2学时)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本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教学目的:通过冲述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的历史概述,使学生了解由于鸦片战争以及资本——帝国主义一次又一次的侵略,中国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两大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2、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二、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1、两对基本矛盾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四、基本历史线索1940—1919年的中国重点难点: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对近代以来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以及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的讲述,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坚贞不屈,勇于反抗外来压迫的民族,以增强民族的自信心。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一、军事侵略二、政治控制三、经济掠夺四、文化奴役第二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第三节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一、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二、从睁眼看世界到“救亡图存”、“振兴中华”重点难点:正确分析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讲述近代社会各阶级、阶层对国家民族出路的探索过程,使学生了解当时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地主阶级的改革派以及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不能实现中国真正的独立与富强。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一、洋务新政的兴办二、洋务新政的失败第三节维新运动的进行与夭折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二、思想启蒙及其意义三、戊戌维新运动夭折的教训。
重点难点:了解近代中国不同阶级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认识无论农民战争、地主阶级改良还是资产阶级的维新都不能实现中国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讲述辛亥革命的发生及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说明这场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必然,以说到辛亥革命的胜利是历史上的巨变,但是最终失败说明资产阶级共和方案不能救中国,也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一、封建帝制的覆灭二、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一、共和制蜕变为封建军阀专制二、旧民主义革命的终结重点难点:理解近代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认识辛亥革命与中国历史的巨大变化,认识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19—1949)本编综述天翻地覆的三十年(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概述1919-1949年的历史体系,说明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并处在一个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让学生较清楚的了解这30年的历史进程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与国际环境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与国际格局的变化二、三座大山的重压1、从北洋政府到国民党政府2、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3、外国在华资本的垄断地位4、官僚资本的膨胀与民族资本的困境5、人民的悲惨境遇三、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1、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2、两个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四、基本历史线索1919—1949年的中国重点难点:认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比较分析近代中国三种建国方案、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方案最终成为人民的选择。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让学生正确认识北洋军法的统治,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尤其是认识到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二、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三、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特点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面貌一、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二、工农运动的发动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重点难点:正确理解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讲述土地革命战争及延安整风,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胜利和失败的反复,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中国新道路的开辟凝结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毛泽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过程。
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一、大革命失败与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三、延安整风及其历史意义重点难点:认识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寻求到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解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倡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对抗日战争的全过程讲述,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及伟大意义,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二、残暴的殖民统治三、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三、全国性抗战的开始四、国共合作,共赴困难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一、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二、从片面抗战到消极抗战三、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一、人民战争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二、敌后战场与游击战争的战略作用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四、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一、抗日战争的胜利二、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重点难点:正确认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战争;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和意义。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4学时)教学目的:通过讲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过,让学生了解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二、国民党发动内战与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三、第二条战线的开辟四、国民党统治的经济、政治危机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一、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和政治主张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三、第三条路线和第三大党运动的失败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第四节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二、人民政协与临时宪法——《共同纲领》三、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重点难点:分析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执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本编综述走向辉煌的五十年(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对建国的以后的历史讲述,让学生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胜利与挫折,理解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名言,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的信心和决心。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二、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四、基本历史线索1949—年的中国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讲述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确立过程让学生了解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对当时的内外形势进行正确的估计、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尤其正确说明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及其过渡性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第二节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工业化的任务与发展道路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社会历史条件第三节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重点难点:正确理解新民民主义社会的性质;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对建国后一段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的讲述,让学生能正解的评价这段历史,正确估量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对挫折和失败违约客观的、科学的分析,总结其经验教训。
第一节良好的开局一、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第二节严重的曲折一、“大跃进”及其纠正二、“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三、错误的性质、原因和教训第三节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一、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基本建立二、经济、科教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提高三、大国地位的初步确立与国际环境的改善四、确立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大原则重点难点:正确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对11届3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历史进行讲解,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全面理解13届4中全会和党的16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探索,对新时期的巨大成就有深刻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一节建国以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解放思想,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二、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三、改革开放的起步第二节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和巨大成就一、改革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积极推进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三、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式及其作用四、外交战略的实施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