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大家好!
说课课题:《角的分类》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是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七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探究掌握这些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从而体会“学数学”、“做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从实际出发,通过互动学习,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概念,通过观察掌握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然后能根据角的大小对角进
行分类。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分类的探索过程。
体会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能按一种合理的标准对角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周角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突破重难点:这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让学生主动探究、教师适时点
拨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学会分析和归纳,
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为终身可持续性学习素养的形成打下基础。
)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于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本节课,我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
三、教学方法:
1、让学生体验数学分类的过程,体现从简单――复杂――简单的过程,突出探究活动,
重视合作学习。
2、以直角为主,让直角向内向外移动后的角和直角比较起来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导
出锐角和钝角,突出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
3、使用活动角,通过师生互动,探究科学分类法。
同时使用课件,让直角的两条边移
到同一条直线上,两条边重合探究出平角和周角的特点,提升学生的认知与思维层
次。
四、教具、学具
长方形纸片、圆形纸片、活动角、量角器
五、学法渗透
本着“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阵地,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 体验数学”的思想,我们要帮助学生找准知识的生长点, 帮助概念的建构。
在移动上下工夫,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和形成。
让数学与生活相联系,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六、教学程序设计
复习准备
(这部分教学,是以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为基础的因此我将复习分为两部分。
)(1)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
(2)复习量角器以及量角的方法
通过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量角器以及量角的方法,说出课件上角的度数,让学生重新对角有进一步的认识,进一步的掌握测量角的方法。
然后提出问题“我们是否能根据测量角的大小对角进行分类呢?”导入新课《角的分类》。
学习新课
认识直角: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跟我一起对折,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让学生观察自己折出的角是什么角?请学生量一量这个角的度
数,告诉大家你量的角是多少度?从而得出直角90°。
接着我提问:数学
书封面的每一个角是多少度?课桌面的每一个角是多少度?黑板的每一个角
是多少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一个角是多少度?为什么它们都是90°呢?
请同桌相互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然后我再课件演示直角的表示方法:凡
是标有这样像个小正形的角就是直角。
最后让学生练习画一个直角。
认识锐角:在教学锐角时,我首先演示直角是90°,然后将直角的一条边向内移动,接着提问:老师移动的角和直角比起来是大一些还是小一些?学生回答
后我就小结出:那么像这样比90°小的角我们把它叫做锐角。
也就是说锐
角小于90°。
最后我让学生练习画一个锐角。
认识钝角:教学钝角时,我还是通过演示直角是90°然后将直角的一条边向外移动,让学生观察移动后的角和直角比较起来是大一些这是小一些?学生回答
后,我就小结出来: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我们把它叫做钝角。
接着
让学生练习画一个钝角。
在学生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后,我再通过活
动角的演示,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认识平角:在教学平角时,我先用活动角演示:将直角的一条边继续向外移动,使直角的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让学生说一说这样是不是一个角?它的顶
点在哪?两条边在哪呢?接着我再用课件演示:一个直角,我们把它的一条
边向外移动,一直移到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像这样两条边在同一
直线上的角我们把它叫做平角。
对于平角多少度?我主要启发学生通过直角
移动成平角,或者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从而得出平角180°。
接着讲
解平角的表示方法。
在教学平角和直角的关系,我主要通过活动角的演示:
我们能把直角移动成平角,那么平角里有多少个直角呢?学生回答后小结出
1平角=2直角。
认识周角:首先我用活动角演示。
把直角的一条边继续绕着端点旋转,使它的两条边重合,告诉学生这样也是一个角,我们把它叫做周角。
然后我再课件
演示一遍,加深学生对周角的认识。
在讲解周角的度数的时候,我还是通
过活动角的演示,得出周角360°接着让学生观察周角的表示方法。
最后
通过演示活动角,让学生说出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最后小结出1周
角=2平角=4直角。
小结本节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用活动角演示几种不同的角。
学生再想想说说看看学学。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道习题。
习题的设计如下:
1想一想,排一排
先让学生想一想图中各是什么角,并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巩固学生对新知的认识。
2折一折,想一想。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对折两次后,回答相应的问题。
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的加深对直角、平角、周角以及直角、平角周角之间关系的认识。
3看一看,说一说
这道题是把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让数学与生活相联系,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形成了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分析能力,并切身体会到自己探究成果的乐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大千世界的欲望。
4分一分,填一填
通过对角的分类,检验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是否能根据一定标准将角分类.
这四道习题内容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让学生在练习中总结本课内容,在练习中看到生活中的数学,从而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