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规律(自然运动)
图4-11 闪电的拍摄规律
如果是夜晚,其顺序可以 调整为⑥②③④⑤⑥。
四、闪电的两种表现方法 (一)直接出现闪电光带 闪光带一般有两种画法,一种是树枝型(图4-12),另一种 是图案型(图4-13)。
图4-12 树枝型的闪电光效
图4-13 图案型的闪电光效
(二)不出现闪电光带 不出现闪电光带只表现天空中电光闪亮的效果。
表现雾一般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把雾处理成带状,用透明颜 色涂在赛璐珞片上;另一种办法是用喷笔将白色直接喷在一块长 玻璃或长赛璐珞片上。
第三节 雷电
一、雷电的形成
打雷闪电,往往发生在空气对流极其旺盛的雷雨季节。雷雨云是带 电的,一边带有正电,一边带有负电。当带电的云层正负电荷之间, 或是云层与云外物体的正负电荷之间的电磁场差大到一定程度时,正 负电就会互相吸引,产生火花放电现象。火花放电时产生的强烈闪光, 叫闪电。放电时温度很高,使空气突然膨胀,水滴气化,发出巨大的 响声,就是打雷。 闪电的光带有比较垂直的和比较平斜的。地方性的雷雨云,一般是 垂直发展的,闪电的光带自上而下,叫“直雷”;地区性的雷雨云, 往往有个平斜面,因此,闪电的光带比较平斜,叫“横雷”。
(一)云的运动特点 云在运动中除总体移动外,本身也瞬息万变的。由于空气的对流运 动以及云体内部的运动,使得云的形状不断发生变化,有的发展扩大, 有的缩小消失;有的互相分离,有的互相结合。 一般来说,云的运动速度是不一样的。乌云翻滚、风卷残云,其运 动速度比较快;比较轻盈的云,其运动速度比较慢。比如慢慢漂移的浮 云,速度慢慢地移动,更增加了一种祥和的气氛、一种愉快的心情。 在多数动画片中,都是把云画在背景上,除了随着背景移动外,不 去表现云体本身的运动,但在有些动画片中,也会直接描绘云体本身的 运动,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有时是将云作为拟人化的角色。这里讲的 主要是作为自然形态的云体的运动。云的形态可以随意变化,但必须运 用曲线的运动规律,动作柔和、缓慢。 (二)云的造型特点 动画片中云的造型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写实型,另一类是装饰型。 写实型可以描线、上色,也可以直接用喷笔将颜色喷在赛璐珞片上 (图4-7、4-8)。
图4-1① 树叶、羽毛随风扬起 选自迪斯尼影片《狮子王》
二、动画片中风的表现 自然形态的风,大体上有表现四种表现方法。 (一)运动线表现法 凡是比较轻薄的物体,例如树叶、纸张、羽毛等,当它们被 风吹离了原来的位置,在空中飘荡时,可以用物体的运动线来表 现。在设计这类物体的运动线及运动进度时,应考虑到风力强弱 的变化,物体与运动方向之间角度的变化,迎角时上升,反之则 下降;物体与地面之间角度的变化,接近平行时下降速度慢,接 近垂直时下降速度快。由于这些因素,使得物体在空中飘荡时的 动作姿态、运动方向以及速度都不断地发生变化(如图4—2)。
闪电的速度很快,由一个“先导闪击”开始,紧跟着是“主闪 击”,接着主闪击而来的则是一系列的放电,数目可达20个以上。由 于整个放电过程一般只有半秒左右,所以肉眼无法区别,只能感到一 系列明显的闪烁。相比之下,雷声持续的时间要长得多,有时甚至可 达1分钟之久。 动画片中出现闪电的情况不多,有时根据剧情的需要,为了渲染 气氛,也要表现电闪雷鸣。动画片表现闪电时,除了直接描绘闪电时 天空中出现的光带以外,往往还要抓住闪电时的强烈闪光对周围景物 的影响加以强调。发生闪电的天空总是乌云密布,周围景物也都比较 灰暗。当闪电突然出现时,人们的眼睛受到强光的刺激,感到眼前一 片白,瞳孔迅速收小;闪电过后的一刹那,由于瞳孔还来不及放大, 眼前似乎一片黑;瞳孔恢复正常后,眼前又出现闪电前的景象(图410)。
图4-14 通过景物表现闪电
五、制作要点 原画在摄影表上填写闪电效果的位置和张数。摄影师拍摄或扫 描时做特技的效果处理,但是背景必须有两张,一张是雷雨时的暗 色天空或景物,另一张是有闪电光亮效果的天空或景物。这种景物 亮部和暗部的对比必须强烈,构图的位置及画面中的景物应完全的 相同。另外还需准备一张白纸和一张黑纸。在电脑动画影片中,亮 光表示雷电的方法是在该画面上罩上一层透明的白色光。一次闪电 大概需要5~6帧画面,也可一次闪电后间隔6~8帧后紧接第二个闪 电. 图例解析: 六、闪电中人和物的处理方法 图4-15是表现人物的特写,角色紧
图4-2 被风吹起的纸
(二)曲线运动表现法 凡是一端固定在一定位置上 的轻薄物体(如系在身上的绸带、 套在旗杆上的彩旗等),被风吹起 而迎风飘扬时,可以通过这些物 体的曲线运动表现风(图4-3)。
图例解析: 这一组动作表现了风吹动窗帘形成的 曲线运动。通过固定在窗户一端的窗 帘的运动表现风的存在。在制作过程 中,要先算出整个动作的时间,再画 出物体转折时的关键动作,然后按加 减速的变化确定每张原画之间加几 张动画,形成最终的动作节奏。可做多 次循环,使窗帘的飘动更加自然、丰 富。
二、雾
雾的3个形成条件分别是:冷却、加湿、有凝结核,增加水汽含量。雾 通常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 在的夜间和清晨。 在城市中大量排放的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 的条件下,不易扩散,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比较容易形成雾, 而这种雾持续时间往往较长。
图4-7 写实型云的游移
图4-8 云朵的运动
表现装饰型云的运动可以先画原画,再加动画;也可以画好设 计稿以后,一张张地顺序画下去。云的形状要不停地变化,否则容 易呆板,但动作必须柔和,速度必须缓慢(图4-9)。
图4-9 装饰型的云
(三)云的制作特点
画云时线条要圆顺,动作要柔软缓慢。云层要清 楚,阴雨天的云浓密灰暗,并随着气候、季节和早 晚的不同而变异。 另外,传统的动画制作云或雾时,是可以用喷笔 在化学板上喷成云块;拍摄时,固定在移动轨道上, 逐格缓缓移动,产生缓缓移动的效果。雾不能喷得 太厚,并且要有变化,有些地方可喷得稍厚一些, 有些地方喷得薄一些,否则不能造成动的效果。 现在的电脑软件制作可以很好地模拟真实的云的 效果。
图4-4 龙卷风
(四)拟人化表现 根据动画影片剧情和艺术风格的 需要,有时会把风直接夸张成拟人化 艺术形象,在设计时既考虑风的运动 规律,又相对灵活,不受其影响,充 分发挥夸张和想象力(图4-6)。
图4-6 拟人风的运动形态 三、动画片中风的绘制 当我们根据剧情及上述因素设计好运动路线,并计算出这组动作的时 间后,可以先画出物体在转折点时的动作姿态作为原画,然后按加减速度 的变化,确定每张原画之间需加多少张动画以及每张动画之间的距离。加 完动画后连接起来,就可以表现出物体随风飘荡的运动效果了。
二、雨的两种表现方法 (一)用动画表现下雨 下雨时,往往有一片比较广阔的雨区,为 了表现远近透视的纵深感,可以分成三层 来画。
图4-18 雨滴落下 选自短片 《当蝙蝠静下来的时候》 图例解析: 图4-18中,雨由一些长短不同的直线斜着从 空中落下来,距离我们眼睛比较近的雨,大 致能看清它的水滴形态。
图4-3 风吹起窗帘
(三)流线表现法 对于那些旋风、龙卷风以及风 力较强、风速较快的风,仅仅通 过被风冲击的物体的运动来间接 表现是不够的,一般都要用流线 来直接表现风的运动。 运用流线表现风,可以用铅笔 或彩色铅笔按照气流运动的方向、 速度,把代表风的动势流线在动 画纸上一张张地画出来。有时根 据剧情的需要,还可在流线中画 出被风卷起的沙石、纸、树叶或 是雪花等,随着气流运动,以加 强风的气势,造成飞沙走石的效 果(图4—4)。
图4-10 闪电效果
二、闪电的运动规律 一般闪电是这样表现的:正常(灰)—亮(可强调到完全 白)—暗(可强调到完全黑)—正常(灰)。在半秒钟的放电过程 中,闪电次数很多,而我们只有12格胶片,所以只能加以简化,在 十几格胶片中,闪烁两三次。 三、闪电的制作特点 表现闪电的镜头,一般要画3张景物完全相同而明暗差别很大的 背景:(1)灰,阴云密布的日景;(2)亮,在强烈的电光照耀下 的非常明亮的日景(冷色调);(3)暗,阴云密布的夜景。另外, 还可加上1张白纸和1张黑纸,拍摄时交替出现,每张拍一格或两格。 如果是白天,其顺序大体如图4-11所示。
第二节 云、雾
一、云
天空的云有高有低,高的有一万多米,低的只有几十米,有时 与地面上的雾连成一片。其实,云和雾实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它们 所在的高度不同。地面上的雾升高后,我们就不称它为雾,称为云。 云是由悬浮于空中的水汽凝结成的小水滴和冰晶,或由两者混合构 成。因大气产生凝结的条件不同,形成的云在高度和外形上也不同。 云的运动可以显示气流的方向和速度,而云状的演变也表明大气结 构情况和天气的变化。 动画片中的云多数是在背景中使用,如晴天的云、阴雨天云、 早霞和晚霞等。
图4-20 雨滴的设计轨迹
图4-21 雨滴落在地面溅起的水花
(二)传统特技方法表现下雨 在两张赛璐珞片上涂满黑色(要涂得厚一些,使之不透光),然后用 竹笔刮出一条条透明的直线。 用两次曝光或多次曝光的办法拍摄,先拍其他景物,然后拍雨。拍 雨时,底层放一张浅色天片,打较强的光;两张赛璐珞片均置于上层, 甲层赛璐珞片固定不动,乙层赛璐珞片向左逐格移动,移动距离根据雨 点降落的速度来决定。移动距离大,雨点降落速度快;距离小,速度慢。 移动方向不能搞错,否则雨点就会向上飞,而不是向下落。曝光度的多 少应与天片光的亮度联系起来考虑。 如果觉得一层雨太单薄,可以把片子倒回去,再拍一次或两次。但 应注意改变规格,使每层雨点的大小有所变化。 二、暴风雨的表现方式 暴风雨的特点是速度快,雨滴设计可为倾斜一些,但要表现为不规则的 阵阵狂风,难度较大。
运动规律
-苗腾辉 苗腾辉
第四章 自然现象运动规律
第一节 风
一、风的形成
空气流动形成风, 空气流动形成风,风是无形的 气流。 气流。 风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 现象。通常来讲, 现象。通常来讲,我们是无法辨 认风的形态的,虽然在动画片中, 认风的形态的,虽然在动画片中, 我们可以画一些实际上并不存在 的流线, 的流线,来表现运动速度比较快 的风。但在更多的情况下, 的风。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 还是通过被风吹动的各种物体的 运动来表现风的。因此, 运动来表现风的。因此,我们研 究风的运动规律和表现风的方法, 究风的运动规律和表现风的方法, 实际上就是研究被风吹动着的各 种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具体的表现 方法。 方法。,前层至少要画12~16张,中层至 少要画16~20张,下层至少要画24~32张,也就是说,至少要比雨点一 次掠过画面所需要的张数多一倍。可以画两组构图有所变化的动画,循 环起来才不会显得单调。 单个雨滴画成直线,动画轨迹设计成稍稍交搭的(图4-20)。为了 真实感,雨的动画几乎需要拍单格。在表现地面雨滴时,可以增加雨滴 溅起水花的效果来表现随意的效果(图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