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
第一组曲线形水纹到第二组水纹之间,动画须找准水纹位置,画出中间的 变化过程。
在两个大水纹之间,应该画一些运动着的线条或小的水纹。 一般以匀速表现,不可忽快忽慢。 可用透明颜色上色。
三、水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三、水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三、水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三、水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例如:被风吹落的树叶、羽毛、吹起的纸张等在表现这类动作时,必须用运
动线表现法来表现。 先画出该物体的运动线,再画出物体在转折点的动作,并且计算出这组
动作的运动时间。
运用运动线表现法时应注意:
1、根据风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来确定物体运动的速度;
2、应考虑到物体与运动方向之间角度的变化,迎角时上升,反之则下降;
火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2、上升的火苗是走势是S型。
火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3、形状粗略是圆锥形。
4、动作时间在底部最快,上面时间变化慢。
火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三、火的三种表现方法
1、小火苗运动——单个火头,火苗较小,如蜡烛;
火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蜡烛熄灭示意
火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2、中火运动——一个火头或几个紧靠的火头一起燃烧,火苗较大,变化较多;
三、水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水滴
水滴下落时呈头大尾细的流线型,拉长, 落地迅速变扁并分裂,向四面飞溅。
三、水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水圈一件物体落入平静的 水中,圈形波纹围绕物体落点 向外扩散,圆圈逐渐扩大至最后 消失。
三、水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三、水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水纹一件浮在水面的物体向前行驶,冲
三、水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水浪:
水在流动时,遇到阻力就会形成浪。 根据水的运动速度与阻力大小不同,会分别形成大浪、中浪或小浪。 表现宽阔水面上的水浪,可分为多层,上层画大浪,中层画中浪,下层画小 浪,速度也要依次减慢。
三、水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水在推力和阻力共同作用下,形成浪头
三、水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为了体现大火的层次和立体感,上色时可分成2-3种颜色。
火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大火示意 1 ——注意整体变化
火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大火示意 2
火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大火示意 3
3、在转折的地方,物体的变化速度较慢,在飘行的过程速度较快; 4、物体与地面角度的变化,接近平行时下降速度慢,接近垂直时下降速度快。
二、 动画片中风的表现
二、 动画片中风的表现
(二)曲线运动表现法 凡是一端固定在一定位置上的轻薄物体,被风吹起而迎风飘扬时,可以
通过这些物体的曲线运动表现风。
三、水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宽阔水面上的水浪画法
第三章 火
火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火是可燃物体在燃烧时发出的光和焰,由燃烧的微粒和气体组成。 火的运动形态有以下七种: ①扩张 ②收缩 ③摇晃 ④上升 ⑤下收 ⑥分离 ⑦消失
火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火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二、火的基本特点: 1、产生分叉的过程:上升—膨胀—分裂—收缩。
火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2、大火运动——大火有多个火头,火势大,变化多。 可看作是若干个小火和中火的集合体。 画大火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大火中小火苗的变化要比总体形态的变 化多。
火焰的顶部形态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状况。
表现大火时,每一张原画和动画都应当注意符合曲线运动规律,切勿简单循 环。
⑦波浪形变化
二、水的基本运动规律
聚合
二、水的基本运动规律
分离
二、水的基本运动规律
推进
二、水的基本运动规律
“S”形变化
二、水的基本运动规律
曲线形变化
二、水的基本运动规律
扩散形变化
二、水的基本运动规律
波浪形变化
三、水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 • • • • •
1、水滴 2、水圈 3、水纹 4、水流 5、水花 6、水浪
二、 动画片中风的表现
二、 动画片中风的表现
(三)流线表现法 对于那些旋风、龙卷风以及风力较 强、风速较快的风,仅仅通过被风冲击 的物体的运动来间接表现是不够的,一 般都要用流线来直接表现风的运动。
流线表现法是Biblioteka 按照气流的运动方向画成疏密不等、虚实结合的流线。有 时根据需要,在流线范围内,再画上被
二、动画片中雨的表现
常用三层绘制来表现下雨的层次感。 第一层:离我们最近的雨点,可用粗短的 线,可稍绘出带水滴的形状, 每张动画之间距 离较大,运动速度快;
第二层: 画粗细适中而较长得直线表现,每 张动画之间的距离也比前层稍近一些,速度中 等;
第三层:画细而密的直线,形成片状,每 张动画之间的距离比中层更近,速度较慢;不 要过于均匀。
表现风的方法,实际上就是研究被 风吹动着的各种物体的运动规律和 具体的表现方法。
二、 动画片中风的表现
自然形态的风,大体上有四种表现方法: (一)运动线表现法 (二)曲线运动表现法 (三)流线表现法 (四)拟人化表现
二、 动画片中风的表现
(一)运动线表现法 被风吹起质地比较轻薄的物体,脱离了它原来的位置,便会在空中随风飘扬,
放电时温度很高,使空气突然膨胀,水滴气化,发出巨大的响声,就是 打雷。雷声持续的时间要长得多,有时甚至可达1分钟之久。
一般闪电是这样表现的:正常(灰)—亮(可强调到完全白)—暗(可 强调到完全黑)—正常(灰)。在半秒钟的放电过程中,闪电次数很多,在 十几格胶片中,闪烁两三次。
二、 闪电的表现方法
击水面形成人字形波纹。波纹由物体两侧向
外扩散,向远方拉长至消失。
三、水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三、水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三、水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三、水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水花:水遇碰撞时会溅起水花,水花的溅起速度较快升至最高点时, 速度逐渐减慢。分散下落时,速度逐渐加快。水花在水中形成时通常伴有
二、动画片中雪的表现
第三章 水
一、 水的形态
水的常态是液体,它的动态很丰富,形状各异、变化无穷。 “水往低处流”是水的最基本的运动规律。 水的边缘应光滑、圆润、流畅、自然,避免画成机械形。
二、水的基本运动规律
水的运动规律可归纳为七种基本动态: ①聚合 ②分离 ③推进 ④“S”形变化 ⑤曲线形变化 ⑥扩散性变化
风卷起跟着气流一起运动的沙石、树叶
等物体,随着气流运动。一般来说,风 势的走向和旋转的方向应当一致。
二、 动画片中风的表现
二、 动画片中风的表现
(四)拟人化表现 根据动画影片剧情和艺术风格的需要,有时会把风直接夸张成拟人化艺
术形象。
三、 动画片中云的表现
云在运动中除总体移动外,本身也瞬息万变的。 一般来说,云的运动速度是不一样的。
(一)直接出现闪电光带 闪光带一般有两种画法,一种是树枝型,另一种是图案型从无到有再到消
失大约七张动画,除4可拍一格或二格外,其余均拍一格。
二、 闪电的表现方法
(三)、场景明暗表现法
(二) 不出现闪电光带只表现天空中电 光闪亮的效果。
第一章 雨、雪
二、动画片中雨的表现
下雨的镜头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在动画片中常采用长短不等,方向一致的直 线来绘制。注意疏密不要太均匀,其速度是匀速运动。雨的体积很小,降落 的速度较快。
动画运动规律
第四部分 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
第四部分 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
第一章 风、云
第二章 雷电
第三章 雨、雪 第四章 水 第五章 火 第六章 爆炸、烟、汽、灰尘
第一章 风、云
一、 风的形成
空气流动形成风,风是无形的气流。 风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
然现象。我们研究风的运动规律和
要用曲线的运动规律,动作柔和、缓慢。
动画片中云的造型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写实型,另一类是装饰型。
第二章
雷 电
二、 雷电的形成
打雷闪电,往往发生在空气对流极其旺盛的雷雨季节。雷雨云是带电的, 一边带有正电,一边带有负电。当带电的云层正负电荷之间,或是云层与云 外物体的正负电荷之间的电磁场差大到一定程度时,正负电就会互相吸引, 产生火花放电现象。火花放电时产生的强烈闪光,叫闪电。闪电的光带有比 较垂直的和比较平斜的。放电过程一般只有半秒左右。
水浪运动示意 1(逆向)
三、水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水浪运动示意 2 《哪吒闹海》中海浪运动原画(顺 向)
三、水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水浪运动示意 3
三、水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水浪运动示意 4
海浪撞击岩石
三、水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水浪运动示意 5 海浪冲上沙滩
三、水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不同的水浪造型
二、动画片中雪的表现
为了表现远近透视的纵深感,也可分成三层来画:前层画大雪花;中层画中雪 花;后层画小雪花,合在一起拍摄。远处比近处略小略慢。
前层大雪花每张之间的运动距离大一些,速度稍快。 中层次之;后层距离小,速度慢,但总的飘落速度 都不宜太快。 (3)最远处的雪一般不画到银幕下部,而是在银幕某处随意漂散,至于它消 失在什么地方,要依背景的具 体情况而定。
水圈。
三、水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在地面上形成的水花
三、水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在水面上形成的水花
1(皇冠式)
三、水的常见运动形态与表现
在水面上形成的水花
2(喷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