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沁园春· 雪
作者:毛泽东
北国风光
毛泽东简介
•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 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 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 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 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 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 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 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 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 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分析下阙
• • • • • • 1.词人为引出对历史人物的评论用了一个过渡句,请同 学们读出。 问:过渡句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哪句承上,哪句 启下? 2.词中写到了哪几位历史人物?(板书) 3.毛主席对历代帝王的美中不足用了一个词表明态度, 请问是哪个词? 4.这些人物不愧为民族英雄,但毕竟已经成为过去,决 定民族命运主宰祖国山河的人是谁?词中是怎么说的? 5.下阕评论历史人物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为了赞美这 些人物?
英雄人物(一)
• 秦 始 皇 • 汉武帝
英雄人物(二)
• 唐 太 宗 • 宋太祖
下阕评论历史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是不是为了赞美这些人物?
毛泽东的伟岸身姿 • 评古论今,为了与现 代的英雄人物作对比, 以此引出作者的政治 抱负,并赞颂当今英 雄。
总结全文
这首词由写北国风光很自然的引出对历史人 物的评论,赞颂了当代英雄。把赞美、赞 颂与描写、议论、抒情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理解“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
• 前两句把静景化为动景,这里再用拟人把 群山高原的顽强性格体现了出来,这更是 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 雄气概。这不由使我想起《白杨礼赞》中 赞美北方农民的一句话“我赞美白杨树, 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 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 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沁园春写作背景简介
•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被 选为主席。1933年,被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从 1930年底起,同朱德领导红一方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 多次“围剿”。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领导集团进 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后,将毛泽东排斥于党和红军的领导 之外,他们执行不同的战略和政策,导致第五次反“围剿” 战争失败。1934年10月,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长征途 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召开扩大会议(即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10 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结束长征。《沁园 春· 雪一词写作的时间就在此时》此时的毛泽东意气风发, 对革命的胜利充满了必胜的信心。12月,作《论反对日本 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经过长征到达甘 肃境内,先后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问:作者在写了眼前的实景之后, 为什么还要写想象中的虚景?
• 当时我工农红军反“围剿”成功,但革命 仍未完全胜利,然而作者的眼中已看到了 祖国山河的美好,作为领导全中国走向胜 利的伟大领袖,此时已经在对未来憧憬了, 革命胜利后的祖国将会更美好。
总结上阕,字里行间表达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热爱祖国河山 结构上总分 描写景物方法虚 实
问:作者为什么要以长城、黄河、 山、原这些景来写北国风光?为什 么不用别的景物?
如让你介绍家乡麻城你会怎么介绍?(选 一两处有代表性的地方) • 这些景物能代表北国风光,形象非常雄 伟,可以象征我们伟大的祖国。
大雪纷飞时的景象我们已经看见了, 那么雪后初晴又是怎样的景色呢?
思考
• 词人把北国风光比成少女,用了比喻修辞, 这景象是作者看到的吗?由哪句话表现出 来? 由“须晴日”表现出是作者想象的, 此处写景是虚写。
读上阙
• 问:哪几句总写了北国风光? • 前三句总写了北方的雪景:一望无垠的 大地,大雪飘飞,如此景象应是十分壮观 啊。注意:“千里”“万里”的含义并非 实指。——出示雪景图片,就图片评论
理解
• 问:那个词能表现出作者的立足点? • 望(登高远眺),还表现了作者顶天立地的形象。 • 作者望到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 长城怎样,大河怎样?(惟、顿)理解表达效果 • 惟:表达准确,除此之外,其他一切都不见了。 顿:突 出天寒地冻,表达出结冰速度快。 • 在这样的情况下,山怎样,原怎样?“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问: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 •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两个比喻把原本不动的景物写活 了,给人以动态之感。 • 问: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景物呢? • 明确:①视觉因素。站得高看得远,看到山势起伏有动感。 ②精神因素。作者精神振奋,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 自然也生气勃勃。
板书设计
• 沁园春· 雪 • ——毛泽东 • 冰封 雪飘 (总写) • 上阕:描写北国风光 长城 惟 大河 顿(分写)描 写、议论、抒情 • 热爱祖国河山 山 舞 原 驰(实写) • 须 红装素裹 (虚写) • 秦皇 汉武 略输 • 唐宗 宋祖 稍逊 惜 • 下阕:评论历史人物 成吉思汗 只识 • 赞颂当今英雄 数 风流人物
教学目标
• 教学目的: • 1.认真品味作品,体会作者的伟大的胸 襟和坚定的信心。 • 2.理解诗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 3.以读促背。
提问(一)
• (一)问:作者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写的这首诗词?(请一名同学读预习提示) • 教师总结:这首词写于1936年,当时我工 农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连续“围 剿”,毛泽东同志于1936年在陕北看大雪 时写下了这首热情歌颂祖国山河,歌颂当 代革命英雄的壮丽诗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