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

一、填空题(2*20=40分)1.儿童文学创作的三个最基本的母题是:______的母题;______的母题;______的母题。

2.儿童文学作者有三种表述身份:一是______身份,二是______身份,三是____ __身份。

3.从创作动机看,儿童文学作者可划分为:“______”型、“社会使命”型、“娱乐”型、“__ ____”型、“儿童崇拜”型、“______”型六种儿童文学作者类型。

4.按照小说创作的规律,我们把______、______、故事(情节)列为儿童小说的主要元素,其它的如______、语言等则列为相关元素。

5.我国儿歌在已经形成了多种倍受儿童喜爱的特殊的传统艺术形式,如:______、______、______等。

6.图画文学常见的艺术形式包括:______、______和连环画。

在国外,还有____ __式和玩具式的图画文学。

7.童话按其表现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常人体三种形象类型。

二、简答题(选答三题,10*3=30分)1.谈谈学校儿童文学阅读指导应有哪几个基本步骤?可采取哪些指导方法?2.儿童戏剧文学常见的类型。

3.图画文学的特征。

4.成人读者接受儿童文学的主要原因有哪些?5.少年报告文学的结构类型。

6.儿童影视剧的特征。

三、论述题(15*2=30分)1.儿童欣赏文学有什么特点?2.试比较儿童诗与儿歌的异同。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2*20分)1.儿童文学创作的三个最基本的母题是: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的母题。

2.儿童文学作者有三种表述身份:一是成人身份,二是儿童身份,三是人类共同身份。

3.从创作动机看,儿童文学作者可划分为:“教育”型、“社会使命”型、“娱乐”型、“童心”型、“儿童崇拜”型、“童年回忆”型六种儿童文学作者类型。

4.按照小说创作的规律,我们把主题、人物、故事(情节)列为儿童小说的主要元素,其它的如题材、语言等则列为相关元素。

5.我国儿歌在已经形成了十几种倍受儿童喜爱的特殊的传统艺术形式,如:摇篮曲、数数歌、连锁调、问答歌、绕口令、颠倒歌、游戏歌、字头歌、谜语歌等。

(列举三个)6.图画文学常见的艺术形式包括:图文并茂、无文图画和连环画。

在国外,还有动画式和玩具式的图画文学。

7.童话按其表现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超人体、拟人体和常人体三种形象类型。

二、简答题(10*3分)谈谈学校儿童文学阅读指导应有哪几个基本步骤?可采取哪些指导方法?学校环境中的儿童文学阅读指导大致有这样几个步骤:第一步,了解指导对象及图书情况。

第二步,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儿童文学作品。

第三步,对作品进行推荐和介绍。

第四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评论。

第五步,巩固阅读效果。

儿童文学阅读指导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以下一些:(一)组织文学兴趣小组。

(二)组织班级图书角。

(三)开展读书竞赛活动。

(四)举行诗歌朗诵会。

(五)组织各种文体的征文活动。

儿童戏剧文学常见的类型。

按场次不同分:多幕剧和独幕剧(独幕剧是较易为儿童理解、接受的剧种)按内容、性质和产生的审美感受的不同分:悲剧、喜剧和正剧(喜剧是最常见、最受儿童观众欢迎的剧种)按表现题材的不同分: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和童话剧(童话剧在幼儿戏剧中占有优势地位)按演出场地、条件的不同分:舞台剧、广播剧、街头剧、广场剧等。

按艺术表现方式的不同分:儿童话剧、儿童歌舞剧、儿童戏曲、儿童木偶剧、儿童皮影戏、儿童哑剧等。

图画文学的特征。

第一,绘画性。

作为绘画艺术,它十分讲究艺术性,有多样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有严格的审美标准:首先要精美,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其次要充分考虑低幼儿童心理的特点,从而形成审美的引导性。

第二,传达性。

绘画传达性是图画文学最具实质性的特征,其传达是一种视觉的传达,必须有一种贯穿始终的整体感,应该富于动态感。

第三,趣味性。

主要指儿童情趣,让孩子得到快乐,让他们赏心悦目,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在开心、振奋、甚至震惊中形成深刻印象。

成人读者接受儿童文学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儿童文学有着自己特殊的服务对象和读者群体,这就是儿童。

儿童读者是儿童文学首位的、基本的阅读者和接收者,但儿童文学也常常吸引着成人读者的光顾。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成人读者出于“身份”和“职业”的需要走向儿童文学。

在家庭中,家长的身份需要,在学校理,教师的职业需要;在儿童文学的社会化的生产过程中,编辑、评论家的职业位置需要;特别是在幼儿文学领域,由于幼儿还不具备独立的直接欣赏作品的能力,因而还需要借助家长、教师等成人的帮助和传达。

二是有些成人读者在阅读天性上、在文学心灵的深处与儿童、儿童文学有一种沟通、默契和认同感。

这类成人读者摆脱了文学以外的种种功利目的和戒备心理,而进入到一种与儿童文学的纯净的艺术交流和对话之中,重温久已失落的童年的梦幻,唤醒潜藏着的童年生命感觉。

成人读者在儿童文学接受领域的存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成人读者是儿童文学艺术生产过程的参与者,也是儿童读者文学阅读过程的引导人和帮助者。

另一方面,成人读者参与儿童文学阅读也有其自身的意义和价值。

成人读者的儿童文学接受是童年阅读经验在新的精神里程上的接续、感应和延伸,展示着一切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恒久的、永不衰退的艺术魅力。

少年报告文学的结构类型。

第一,小说化的结构类型。

吸收小说的基本表现方法来写作,其环境的烘托、人物的刻画、悬念的设置等均是模拟小说的手法,与小说所不同的知识作品中的人物、事件都是真实的。

第二,散文化的结构类型。

以散文化的笔法和语言形式来写作。

第三,日记体式。

将事件的发生、人物的活动有机地安排到各段日记之中,以第一人称的自述或目睹来叙述。

第四,影视分镜头。

吸收影视剧本的分镜头写法,将事物、人物予以报道。

此外,还有对话式、书信式甚至传统话本式的结构方法。

儿童影视剧的特征。

第一,人物形象性格鲜明,富有个性。

影视剧的画面感非常突出,人物形象的每一个细微表情、动作都可以逼真地展现在观众眼前,这就要求剧中人物形象真实可信,在此基础上再力求人物性格鲜明、富有个性。

第二,情节单纯,富于悬念。

影视剧受放映时间的限制,要求情节精炼而又环环相扣,情节采用单线式发展结构,注重悬念的设置,不断激起小观众对人物命运的关注,吸引他们的视线。

第三,动感突出,基调明快。

影视人物的塑造是通过演员的行为动作、语言动作来表现的,画面要线条明朗、色彩鲜艳,整个基调要明快、乐观,最好具有些幽默滑稽的戏剧色彩。

此外,影视剧拍摄过程中要求尽量避免长镜头和空镜头,少用“蒙太奇”,人物对话要简练。

三、论述题(15*2分)儿童欣赏文学有什么特点?首先,儿童的文学欣赏水平还比较低下,有待学习和提高,需要教师或成人长辈的适当指导。

真正的审美活动是感知、想象、情感、理智等多种因素参与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是需要有文化修养和生活经验参与的高级的精神活动,儿童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

其次,儿童的文学欣赏方式也有不少特殊性,概括起来大概有这样一些:一是偏重直观感受。

这是由儿童的思维方式尚保留着较多的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所决定的。

他们注重文学作品中的形状、声音、色彩的描述,对“新、奇、动”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特别敏感,特别有兴趣;而对那些抽象的、理性的阐述往往产生反感和厌恶,乃至于不予理睬。

二是易于情感投入。

儿童较之成人更容易情感投入,他们会把自己编织到作品的故事情节中去,与作品中的人物同苦乐共悲喜。

当他们被牵引进入文学作品的情境之后,往往要施展自己想象的才能,他们会按照自己的好恶情感,乃至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改造作品原来的故事情节,在想象中创编出一个符合自己意愿的新的故事来。

三是善于模糊解读。

“少年儿童的阅读特具一种跳过不懂之处的巧妙能力,生字、生词、生事、生义从来就难不倒他们作出大体的把握;反过来,大体的把握又帮助了他们对那些生疏的地方连猜带蒙地竟有所提前领会掌握。

”(班马《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构想》)然而,这些作品中的形象、气氛、情感只是作为一个主观化程度很浓的“幻象”保留在记忆之中。

四是拙于鉴别批判。

儿童一旦被作品的形象所牵引,全身心地沉浸于虚构的世界,任凭想象的奔驰,很难再脱身出来,冷静地对作品进行分析、判断。

事实上,他们还不习惯也不善于理智地认识事物。

他们对作品不能作出实质性的鉴别,缺乏理性的审美反应,作品内容上的真伪、艺术上的优劣,也就容易在儿童的审美感觉中混淆起来,分辨不清。

虽然儿童的欣赏水平还不高,他们独特的欣赏方式也还有不少缺陷,但文学欣赏对儿童来说还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因为文学欣赏毕竟是一种净化心灵的高雅的审美活动,可以在整体上提高人的素质,而且儿童要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和欣赏质量,也只有不断地参加到欣赏活动中去,即在欣赏中学会欣赏。

试比较儿童诗与儿歌的异同。

儿童诗与儿歌同属于儿童诗歌类,它们虽然都具有诗歌的共性特征,但又各自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从读者对象的角度看,儿歌是以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儿童诗则是以学龄中后期的儿童为主要对象。

(二)从主题思想的表现看,儿童诗的主题思想常常以间接方式表现出来,比较深刻、含蓄;儿歌则往往是比较单纯浅易地表现它的主题思想。

如儿童诗《小弟和小猫》与儿歌《洗手》都是以要讲究卫生为主题的作品,但表现方式却明显不同。

(三)从语言表现形式上看,儿童诗与儿歌的语言均要求凝练、简洁、有概括性。

由于表现深度的不同,儿童诗的语言比儿歌的语言更纯粹、更集中,更富有想象的张力。

在韵律方面,儿童诗不像儿歌那样讲究音韵的和谐和节奏的整齐。

(四)从篇幅长短看,诗有长有短,不受限制,其中叙事诗、童话诗的篇幅都比较长;而儿歌因为有口头创作、供幼儿吟唱的特征,一般都较为短小。

第一章:儿童的发现与儿童文学的发现1、儿童文学是成年人为吸引、提升少年儿童鉴赏文学的需要而创制的一各特殊文体。

2、左右了中国几千年的“儿童观”:鲁迅说:往昔的欧人,对于孩子的误解,是以为成人的预备;中国人的误解,是以为缩小的成人。

导致导致3、人的发现儿童的发现儿童文学的发现来自来自4、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第一次提出“人的文学”口号的周作人,在回顾了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之后,曾感叹去说:“中国还未曾发见了儿童,——其实连个人与女子也还未发见,所以真的为儿童的文学也自然没有。

”5、“儿童文学这名称,始于…五四时代‟”(茅盾语)中国儿童文学的真正发现与发展,是从五四新文学运动开始的。

6、从世界儿童文学发展的历史考察,一个国家与民族儿童文学的发生与发展,必然与这个国家与民族的思想启蒙运动、女解放运动的高涨,儿童的发现、儿童问题、儿童教育、儿童文化的重视以及整个社会重视人、尊重人、解放人的思潮与整个文学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

第二章:中国传统儿童文学的初步考察1、五四以前的中国儿童文学,包括传统儿童文学的近代儿童文学,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与近代文学对社会群体“儿童观”的影响,并由此规范和制约着儿童文学的顺逆曲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