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藻学试题

海藻学试题

海藻学试题A答案一.是非题.(20%,每个1分,√或×)1.蓝藻生活史中没有具鞭毛的游动细胞。

()2.红藻门植物的果孢子均是单倍体的。

()3.马尾藻的有性生殖为同配生殖。

()4.浒苔生活史中具同形世代交替。

()5.石莼的生活史中只有核相交替无世代交替。

()6.褐藻门的藻体都是多细胞体。

()7.蓝藻生活史中没有具鞭毛的游动细胞。

()8.在一些蓝藻的藻丝上常有异形胞,它的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和营养繁殖。

()9.绿藻细胞中的载色体和高等植物的叶绿体结构类似。

()10.江蓠生活史中具有孢子体、配子体和果孢子体三种藻体形态。

()11.蓝藻门和红藻门藻体的色素体均具有藻胆素。

()12.红藻门植物的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均不具鞭毛。

()13.红藻门植物的果孢子均是单倍体的。

()14.多管藻属植物的生活史中的配子体、果孢子体和四分孢子体均能独立生活。

()15.褐藻门在营养时期细胞不具鞭毛。

()16.褐藻门的藻体都是多细胞体。

()17.水云的多室配子囊是多细胞结构,每个细胞都产生配子。

()18.海带的孢子为异型孢子。

() 19.我们所食的海带为配子体,其可分成固着器、柄和带片三部分。

()20.似亲孢子是指在形态上与母细胞相同的游动孢子。

()二.不定项选择题.(20%,每个1分)1.在下列藻类植物中具原核细胞的植物是。

A.发菜B.海带C.石莼D.原绿藻2.下列藻类植物的生活史中,具核相交替的是()。

A.颤藻B.衣藻C.裙带菜D.紫菜3.在绿藻门的下述特征中,()与高等植物特征相同。

A.叶绿素a和b B.尾鞭型鞭毛C.接合生殖D.光合产物为真淀粉4.下列藻类生活史中,孢子体占优势的异形世代交替是()。

A.水云B.多管藻C.海带D.石莼5.下列藻类植物中,具世代交替的是()。

A.颤藻B.扁藻C.水云D.多管藻6.下列藻类植物中,植物体(营养体)不为二倍体的是()。

A.紫菜B.马尾藻C.松藻D.海带E.鹿角菜7.()是二倍体的。

A.果孢子体B.四分孢子体C.果胞D.多室配子囊E.雄配子体F.孢子体8.下列藻类生活史中,孢子体占优势的异形世代交替是()。

A.水云B.多管藻C.海带D.石莼9.下列藻类生活史中,配子体占优势的异形世代交替是()。

A.裙带菜B.紫菜C.海带D.萱藻E.礁膜10.下列藻类植物中,是藻类植物中最大的1门。

()A.Chlorophyta B.Cyanophyta C.Phaeophyta D.Rhodophyta 11.下列藻类植物中,细胞含叶绿素a和b的为();叶绿素a和c的为();叶绿素a和d 的为()。

A.褐藻门B.红藻门C.绿藻门D蓝藻门E.原绿藻门12.在藻类植物生活史中,核相交替与世代交替的关系正确的是()。

A.有核相交替就一定有世代交替B.有世代交替就一定有核相交替C.有核相交替不一定有世代交替D.没有核相交替就一定没有世代交替13.下列藻类植物细胞中不具载色体的是()。

A.地木耳B.原绿藻C.紫菜D.褐藻14.在紫菜生活史中,产生的孢子为()。

A.外生孢子B.单孢子C.中性孢子D.果孢子E.壳孢子F.似亲孢子G.复大孢子15.绿藻门植物游动细胞的鞭毛特点是()。

A.顶生,等长,茸鞭型B.侧生,不等长,尾鞭型C.顶生,等长,尾鞭型D.侧生,等长,茸鞭型16.藻类植物的减数分裂由于发生的时间不同,基本上可分为()。

A.合子减数分裂和配子减数分裂B.配子减数分裂和孢子减数分裂C.合子减数分裂和孢子减数分裂D.合子减数分裂、配子减数分裂和孢子减数分裂17.在下列特征中,蓝藻门和红藻门相似的特征是()。

A.光合色素具藻胆素等B.生活史中无带鞭毛的细胞C.具载色体和蛋白核D.光合作用产物为淀粉18.多数植物学工作者承认高等植物的祖先是下列藻类中的()。

A.蓝藻门B.红藻门C.绿藻门D.褐藻门19.蓝藻是地球上最原始、最古老的植物,细胞构造的原始性状表现在()。

A.原核B.鞭毛类型为茸鞭型C.叶绿素中仅含叶绿素a D.没有载色体及其它细胞器E.细胞分裂为直接分裂,没有有性生殖F.无细胞壁20.下列()藻类无世代交替现象。

A.颤藻B.海带C.石莼D.紫菜三、填空题:(20%,每个空0.5分)1、颤藻的丝状体上有时有空的死细胞,呈双凹形,丝状体断裂分成数段,每一段叫做一个藻殖段。

2、海带孢子体分三部分,内部为无色的,表面常见到暗褐色的是游动孢子囊;细胞中的叶绿素为Chla和Chlc,光合产物为褐藻淀粉和甘露醇。

3、蓝藻门植物通常以产生厚壁孢子、外生孢子和内生孢子进行无性生殖。

4、蓝藻细胞的原生质体分化为中心质和周质两部分,其中光合色素含在周质部分。

5、绿藻门植物以产生游动孢子、静孢子、似亲孢子和厚壁孢子进行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有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卵配生殖和接合生殖四种类型。

6、石莼的生活史中出现2种植物体,其中孢子体是二倍体,配子体是单倍体,为孢子减数分裂,具世代交替。

7、所有的藻类都含有的色素有Chla和β-胡萝卜素。

8、红藻门分为原红藻纲和真红藻纲两个纲。

9、蓝藻门和原绿藻门的藻类是原核藻类。

10、根据褐藻繁殖和生活史的不同特点分为3纲,即褐子纲、不动孢子纲和圆子纲。

11、藻胆素是藻红素和藻蓝素的总称;含藻胆素的藻类是蓝藻门和红藻门。

12、麒麟菜属种类在分类地位上属于红藻门杉藻目,其藻体是提取卡拉胶的原料。

四、名词解释:(10%,每个2分)1.果孢子体:亦称囊果,它是雌配子体上的果胞经受精后所产生的一种二倍体的植物体,自身不能独立生活,寄生于雌配子体上。

它是真红藻纲藻类生活史的一个阶段,其内产生果孢子。

四分孢子体:为真红藻纲中由果孢子萌发产生的二倍体的孢子体,是其生活史的一个阶段。

四分孢子体上产生四分孢子囊,经过减数分裂后,产生单倍体的四分孢子。

2.孢子体:在植物无性世代中产生孢子的和具二倍体染色体的植物体。

配子体:在植物有性世代中产生配子的和具单倍体染色体的植物体。

3.同形世代交替:在形态构造上基本相同的两种植物体互相交替循环的生活史。

异形世代交替:在形态构造上显著不同的两种植物体互相交替循环的生活史。

4.孢子囊:产生孢子的母细胞或器官。

配子囊:产生配子的母细胞或器官。

5.孢子:无性生殖的生殖细胞。

配子:有性生殖的生殖细胞。

五.问答题:(30%,每题10分)1.试从体色、营养细胞结构特点和生殖细胞结构特点比较点叶藻、幅叶藻和鹅肠菜。

(1)点叶藻体上有较为明显的深褐色斑点,藻体颜色较幅叶藻(绿褐色)和鹅肠菜(黄褐色)为深。

(2)点叶藻内部两层细胞,较大,呈长方形,细胞间无空隙存在。

幅叶藻内部两层细胞,其中髓部一至数层细胞较大,多椭圆形,无色,细胞间有空隙存在。

鹅肠菜藻体较厚,分皮层和髓部,髓部为丝状体交织组成。

(3)点叶藻单室孢子囊埋在藻体内,多室孢子囊发育较晚,集生成群,稍突出于体表,形成褐色斑点;幅叶藻由藻体的表面细胞向外突出4-6排细胞,形成多室孢子囊。

鹅肠菜由藻体表层细胞形成多室孢子囊,孢子囊成熟时,在叶状体上出现褐色斑点。

(4)三种藻都属于褐子纲网管藻目,点叶藻属点叶藻科点叶藻属,幅叶藻属宣藻科幅叶藻属,鹅肠菜属宣藻科鹅肠菜属2.试从藻体形态结构、细胞构造、鞭毛数及位置、贮藏的光合产物、繁殖和习性等方比较蓝藻门、红藻门、褐藻门和绿藻门主要特征比较。

门藻体形态结构细胞壁鞭毛贮藏的光合产物生殖结构习性蓝藻门单细胞、群体,极少数为多细胞丝状体果胶质、纤维素,具胶质鞘无蓝藻淀粉单细胞(单室)淡水、海水,浮游或底栖红藻门极少单细胞,绝大多数为多细胞,丝状、叶状、枝状细胞壁由纤维素和藻胶构成无红藻淀粉单细胞(单室)多为海产褐藻门均为多细胞;丝状、叶状、管状等。

有的有一定的组织分化具细胞壁,含纤维素和藻胶许多种类生殖细胞具2条侧生不等长的鞭毛褐藻淀粉、甘露醇单细胞(单室),多细胞(多室)绝大多数海产绿藻门单细胞,群体,叶状体,丝状体具纤维素的胞壁多为2、4条,顶生,尾鞭型淀粉单细胞(单室)多淡水产,一部分海产3.试述海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答:藻类植物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1、食用;美味食品如海带,紫菜等2、与渔业关系密切;藻场作为动物的产卵场、护幼场和索饵场,水生生物饵料,赤潮种类3、在农业上的应用;肥料等4、在工业上的应用;工业原料如琼胶等5、在医药上的应用;海洋藻类植物紫菜、龙须菜、裙带菜、羊栖菜、马尼藻、海带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氨基酸、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磷、镁、钠、钾、钙、碘、铁、硅、锰、锌等矿物质,其中有些成分是陆生蔬菜所没有的。

近几年,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海藻的食用研究,发现经常吃海藻食物可使体液保持弱碱性,于健康有利,并对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多种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海藻中的活性多肽,其功能同胰岛素相似,对糖尿病患者有较好的治疗和保健功能,海藻中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正是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所需要的。

海带中的甘露醇有脱水利尿作用,可治肾功能衰竭、药物中毒、老年性水肿。

紫菜中的牛磺酸对保护视力和老年人大脑起重要作用。

海藻中的碘是甲状腺功能低下者的最佳治疗食物。

海藻还能滤除锶、镭、镉、铅等致癌物质,有预防癌症的功效。

6、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海环境的维持者和稳定者,延缓富营养化和赤潮的指示生物。

一、是非题(20%,每个1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选择题:(20%,每个1分)1.A,D2.B,C,D3.A,B,D4.C5.C,D6.A7.A,B,F8.C9.B,D,E10.D 11.C,E;A;B12.B,C,D13.A,B14.B,D,E15.C16.D17.A,B,D18.C19.×A,C,D,E20.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