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检测内容及依据---------------------- 2
三、检测数量---------------------------- 2
四、检测方法----------------------------- 2
五、仪器设备------------------------ 4
六、附图----------------------------- 5
地下连续墙检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路站为东莞市轨道交通线与R1线的一个“十”字换乘站,本站为线首建工程的第8座车站,站址位于东莞市南城区东莞大道与路交叉十字路口处。
车站在线沿东莞大道呈南北向布置,里程范围是YDK15+173.47~YDK15+825.062,外包尺寸为651.815m(长)X24m(宽)X14.18m(高),覆土厚度3.991m~5.202m,车站主体结构沿线为岛式站台,地下两层三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里程段设双停车线,两端设置盾构吊出井和挡土墙;
车站在R1线沿路呈东西向布置,里程范围是R1YCK8+736.975~R1YCK8+968.425(R1ZCK9+041.635),外包尺寸为304.66(长)mX32.4m(宽)X21.85m(高),覆土厚度4.321m~5.272m,沿R1线为一岛两侧站台,地下三层五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两端设置盾构吊出井,车站主体建筑面积61436m2,附属建筑面积12400m2。
路站沿线方向地势较为平坦,大致呈北高南低走向,沿R1线方向较为平坦,大致呈东高西低走向。
道路交通网发达,路面交通量大,路东西两侧有较宽的绿化带和空地,周边建筑物繁密,主要是商业、办公、金融、居住及会展用地。
车站沿R1线和线共设5个出入口,5组16个风亭,9个预留物业出入口和4组预留物业风亭,车站节点东北角设置联络线和物业区。
路站线主体地连墙由北向南分三段施工(第一段○1-○24轴长190.495m,第二段○24-○48轴长201.6m,第三段○48-○77轴长259.72m,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采用1000厚地连墙分开,第二段与第三段之间采用800厚地连墙分开),节点处为方便线与R1线换乘楼梯土方开挖设置半截砼地连墙,共有800厚地下连续连墙236幅平均宽度为6m,1000厚地下连续连墙36幅,平均宽度为6m,深度约为20.78~26.28m;R1线主体结构共有1000厚地下连续连墙87幅,平均宽度为6m,深度为27.48~33.98m。
路站主体连续墙共计359幅,平面布置图见附图:
二、检测内容及依据
1、检测内容
本次检测为支护工程检测,路站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检查内容主要为墙身的完整性,检测方法为声波透射法。
2、检测依据
①设计院图纸的相关要求;
②《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广东省标准 DBJ 15-60-2008;
三、检测数量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广东省标准 DBJ 15-60-2008中相关规定:地下连续墙墙体完整性应选择声波透射法检测,当地下连续墙作为永久性结构的一部分时,声侧管埋设数量不少于总数的30%,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槽段数的20%,且不得少于3个槽段。
路站地下连续墙共计359幅。
根据上述规范要求,本车站埋设声测管连续墙数量为108幅,具体分布见附图:抽检槽段布置图。
四、检测方法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广东省标准 DBJ 15-60-2008中相关规定,本次路站地下连续墙完整性检测方法为声波透射法。
1、声波透射法检测工作程序
2、声波透射法检测
(1)声测管埋设
地下连续墙单个直槽段中的声测管埋设数量根据槽段长度确定,声测管间距为1.5米,标准槽段每幅埋设5根声测管;对于转角槽段,拐角处声测
管埋设数量设为3根,对于长边根据实际情况按照1.5米间距的原则进行增加埋设声测管。
声测管沿钢筋笼内侧布置。
沿基坑顺时针旋转方向对每个槽段上的声测管依次进行编号(如下图所示),检测剖面编组(检测剖面序号记为j)分别为AB剖面(j=1),BC剖面(j=2),CD剖面(j=3), DE剖面(j=4)。
地下连续墙声测管布置示意图
声测管埋设注意事项:
①声测管内径宜比换能器外径大10mm左右,本次声测管内径为60mm;
②声测管应下端封闭、上端加盖、管内无异物;声测管连接处应光滑过渡,管口应高出混凝土顶面100mm以上,且各声测管管口高度宜一致;(注:声测管管口应高于冠梁顶面100mm)
③声测管安装在钢筋笼的内侧时应该用铁丝绑扎牢固,使之在浇筑混凝土后相互平行。
(2)现场检测
1)现场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①等地下连续墙强度全部达到28天后才能开始进行现场检测;
②采用率定法确定仪器系统延迟时间;
③计算几何因素声时修正值;
④在桩顶测量相应声测管外壁间净距离;
⑤将各声测管内注满清水,检查声测管畅通情况,换能器应能在全程范围内正常升降。
2)现场平测和斜测
①将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通过深度标志分别置于两个声测管道中的测点处,平测时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始终保持相同深度;斜测时发射与接收
声波换能器始终保持固定高差,且两个换能器中点连线的水平夹角不应大于30°;
②检测过程中,应将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同步升降,声测间距不大于200mm,并应及时校核换能器的深度;
③对于每条声测线,应实时显示和记录接收信号的时程曲线,读取声时、首波幅值,当需要采用信号主频值作为异常点辅助判据时,还应读取信号主频值;
④地下连续墙墙身完整性检测时,将同一槽段的相邻两根声测管组成一个受测剖面进行检测;
⑤在同一受检槽段各检测剖面的平测或斜测过程中,声测线间距、声波发射电压和仪器设置参数应保持不变。
槽段检测示意图(平测及斜测)
五、仪器设备
(1)试验装置
声波透射法试验装置包括超声检测仪、超声波发射及接收换能器(亦称探头)、预埋测管等,也有加上换能器标高控制绞车和数据处理计算机。
(2)超声检测仪的技术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接收放大系统的频带宽度宜为5~50kHz,增益应大于100dB,并带有0~60(或80)dB的衰减器,其分辨率应为1dB,衰减器的误差应小于1dB,其档间误差应小于1%。
发射系统应输出250~1000V的脉冲电压,其波形可为阶跃脉冲或矩发射系统应输出250~1000V的脉冲电压,其波形可为阶跃脉冲或矩形脉冲。
显示系统应同时显示接收波形和声波传播时间,其显示时间范围宜大于300μs,计时精度应大于1μs,仪器必须稳定可行,2h中声时漂移不得大于±0.2μs。
(3)换能器应采用柱状径向振动的换能器,将超声仪发出的电脉冲信号转换成机械振动信号,其共振频率宜为25~50kHz,外形为圆柱形,外径Φ
30mm,长度200mm。
换能器宜装有前置放大器,前置放大器的频带宽度宜为5~50kHz。
绝缘电阻应达5MΩ,其水密性应满足在1MPa水压下不漏水。
桩径较大时,采用增压式柱状探头。
(4)声测管是声波透射法检测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钢管,其内径宜为60mm。
试验装置示意图
1—超声检测仪;2—发射换能器;3—接收换能器;4—声测管;5—连续墙
六、不合格处理
若声波透测法检测连续墙不合格时,可采用钻芯取样法加以验证。
七、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