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误差理论和测定结果表达

误差理论和测定结果表达

大学物理实验
误差理论基础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
/kcwz/phylab/
物理实验:是研究自然现象、总结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同时也
是验证新理论的必经之路。是一门独立的公共必修课,分二个学期。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绪 a.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测、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学习

误差分类


按其性质和原因可分为三类:

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随机误差)

粗大误差

1.系统误差:误差值的大小和正负总保持不变,或
误 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是有规律的重复。
差 来源: 理 仪器的示值误差;
标准器误差;仪器安装调整不妥,不水平、不 垂直、偏心、零点不准等,如天平不等臂,分 光计读数装置的偏心;
n(n1)
n(n1)
3.粗大误差 :明显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值的误差

来源:使用仪器的方法不正确,粗心大意读错、记错、

算错数据或实验条件突变等原因造成的(坏值)。


处理:实验测量中要尽力避免过失错误;
在数据处理中要尽量剔除坏值。


实验结果的评估:

1.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 即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对被测量量进行多次测量时,所
物理实验知识,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对科学 实验重要性的认识;

b. 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如阅读资料、常用 仪器使用、实验现象分析与判断、数据记录与处理等。
c. 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要求学生具有理论联 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等。
值最接近被测量的真值,测量次数越多,接近程度

越高(当 n时,平均值趋近于真值),因此我

们用算术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的最佳值。

x1 n(x1x2x3xn)1 ni n1xi
论 结论二 一测量列的随机误差用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来估算。平均值的标准偏差计算公式为

sx
(xi x)2 (xi)2
(随机)的方式变化并具有抵偿性的测量误差分量。

理 来源:是实验中各种因数的微小变动性引起的。例如实验
周围环境或操作条件的微小波动,测量对象的自身涨落,
论 测量仪器指示数值的变动性,以及观测者本人在判断和估
计读数上的变动性等.

特点:个体而言是不确定的; 但其总体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

处理:可以用统计方法估算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标准 差),不可修正,但可减小之。
正态分布规律:大多数偶然误差服从正态分布(高斯分布)规律
误 特点:

1)有界性.

2)单峰性.

3)对称性.

4)抵偿性.
lim
n
1 n
n
i
i1
0

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利用其统计规律达到互相抵偿
随机误差,找到真值的最佳近似值(又叫最佳估计值或
最近真值)。
结论一 当系统误差已被消除时,测量值的算术平均
差 得结果之间符合的程度,简称为精度。
理 2. 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大小的程度。
它反映了在规定条件下,测量结果中所有系统误差的综
论 合。
基 3. 精确度:表示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一 础 致程度。
它反映了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综合。





a)精密度低,
(b)精密度高, (c)精密度、
E 100% 100%
X
x
真值 就是与给定的特定量的定义相一致的量值。客观存 在的、但不可测得的(测量的不完善造成)。

差 可知的真值:

a. 理论真值----理论设计值、理论公式表达值等
如三角形内角和180度;

b. 约定(实用)真值-----指定值,最佳值等,

如算术平均值当真值等。

二、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

准确度高
准确度低
准确度和精确度皆高
三、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测量结果表示为:测量值=最佳估计值±不确定度(单位)

xx(单位)
差 1.什么是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是指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被测量值不能
•测量 就是把待测的物理量与一个被选做标准的同类物

理量进行比较,确定它是标准量的多少倍。
差 •测量值必须包括: 数值和单位,
如测量课桌的长度为1.53m。
理 测量的分类:
论 按测量方式通常可分为:
直接测量——由仪器或量具直接与待测量进行比较读数。

如:用米尺测量课桌的长度,电压表测量电压等
础 间接测量——借助一些函数关系由直接测量量计算出所
论 仪器的零值误差;
仪器测量附件误差;
理论公式为近似

理论或方法误差;
或实验条件达不 到理论公式所规 定的要求

人员误差---生理或心理特点所造成的误差。
特点:同一被测量物多次测量中,保持恒定或以可预知的 方式变化(一经查明就应设法消除其影响)
2.偶然误差(随机误差):是指在同一被测量量的
误 多次测量过程中,测量误差的绝对值与符号以不可预知
要求的物理量.
如:测量单摆的振动周期T,用公式 T 2 求l /得g
g
误 ❖ 由于测量方法、测量环境、测量仪器和测量者

的局限性——误差的不可避免性,待测物理量

的真值同测量值之间总会存在某种差异,这种
差异就称为测量误差,定义为

测量误差= 测量值- 真值
基 ❖ 绝对误差 δ= x - X
础 ❖ 相对误差
原始数据经教师 签字认可才有效
名称
目的
预 习
仪器

原理

内容或 步骤
数据记录 和处理
数据处理和 结果表示
小结和讨论
二、误差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物理实验和测量误差 ❖误差分类——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 ❖误差计算——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数据格式——有效数字
一、 物理实验和测量误差

验 一 实验预习并写出预习报告 15%

节 及

实验实际操作
50%+5%(整理仪器)

绩 三 实验数据处理及总结并完成实

验报告
30%

注:未做实验者,预习报告及实验报告无效,实验成绩为 0分。若习内容
a 实验名称
预 习
b 实验目的 c 主要仪器设备 d 实验原理摘要
为避免与实验报告两次重复, 直接写在实验报告上
报 告 和 实
注意: 还需在实验原始记录纸中画好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
二 实验报告
a 实验名称 实验环境记录 b 实验目的

c 主要仪器设备(型号、规格、编号等)

d 实验原理摘要

e 实验步骤
f 数据处理与结果表示(数据表报告中也要画)
g 小结与讨论
画好原始数据记录表 画好原始数据记录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