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绪论
三、 请分别列出用于蛋白质和核酸的电泳分析和分离的技术,并说明这 些技术与蛋白质和核酸的性质的关系。
四、 请比较植物和动物基因工程的异同,并在你所熟悉的生物(植物或 动物)的范围内探讨基因工程的前沿和瓶颈问题。
五、 获得一个功能未知的基因克隆后,怎样才能阐明该基因的功能?请 你根据自己熟悉的某种真核生物提出具体的研究方案。
二 简答题 (1)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RNA聚合酶在完成转录后是否还会重新结合上先前 转录后解聚同一SIGMA亚基? (2)在细菌中表达融合蛋白和非融合蛋白各有什么优缺点? (3)请简单说明ex vivo和in vivo 基因治疗之间的不同点?
(4)请简单说明数量感测是怎么会事? 三 问答题
(1)Bt毒蛋白可用来杀害虫,但该类蛋白的种类很多,杀虫谱也不同据你所 知,人们普遍采用什么办法来扩大杀虫的范围?针对害虫产生抗性的问题, 人们采用什么措施? (2)你已获得一套制作基因芯片及研究分析的仪器,你觉得在肿瘤分子生物学 或植物抗旱等方面如何工作? (3)目前植物分子遗传学中确定某一基因功能的办法有哪几个?各有什么优缺 点? 四 附加题 (1)对于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据你所知,现在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方法? (2)对于植物的转录因子方面的研究,你知道些什么?
第一章绪论
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要求
熟知核酸的基本生物化学特性; 熟知生物信息的储存与表达过程; 掌握DNA、RNA和蛋白质的基本代谢过程,特别是基 因的一般结构与生物功能,基因活性的修饰与调节; 掌握分子克隆与DNA重组的基本技术与原理,了解现 代分子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基因治疗与基因组学的 新成果,新进展。
• 1987年,McClintock由于在50年代提出并发现 了可移动遗传因子(jumping gene或称mobile element)而获得Nobel奖。
第1讲绪论
精品
历年考研课程
• 中国科学院各相关研究所:生命科学、农 业科 学和医药科学大部分专业
•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和医药科学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等 • 南开大学:部分生命科学 • 复旦大学:几乎所有涉及生命科学的领域 • 天津科技大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生物
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专业
分子生物学教学核心
考研试题选(1)
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所分子生物学2000年 (一、二、三题为必答题, 五和六可任选一题)
一、 请解释下列名词,并写出它们的英文术词: 1 基因家族 2 持家基因 3 同形异位盒 4 基因沉默 5 功能基因组学 6 信号肽 7 信号传递 8 细胞编程性死亡
二、 限制性内切酶是如何发现的?限制性内切酶可分成几类?如何使用 限制内切酶进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朱玉贤、李毅《现代分子生物学》 第二版(2002)或第三版(2009)
Benjamin Lewin --Genes VII Brown --Genomes (1999) Lehninger:Principles of Biochem. (2000)
1.1现代分子生物学史中的主要里程碑
(11)在细菌lac和Trp操纵子上,为什么阻遏蛋白编码的基因不一定要和结构基因连在一起? (12)假设大肠杆菌中cAMP环化酶基因突变,其乳糖操纵子基因调控会有什么影响? (13)有什么实验证据真核启动子和增强子之间功能的相似性? (14)在T4噬菌体的生活史中dctpase作用是什么? (15)蛋白质磷酸化如何改变酶的活性? (16)为什么人们怀疑甲基化对基因失活的意义重大? (17)生产限制性内切酶的细菌如何保护自己的DNA不被降解? (18)IgG各亚基之间由什么键连接? (19)动物转基因为什么要使用胚胎干细胞? (20)RFLP的中英文名?
六、 在真核生物基因的DNA序列中,哪些部分的核苷酸序列的变异会影 响其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为什么?
考研试题选(2)
北大2002年分子生物学试题
一 综合概念题(20个,每题3分) (1)在混合实验中为什么使用P32和S35而不使用其他放射性同位素? (2)为什么RNA分子的稳定性不如DNA分子? (3)DNA聚合酶Ι和DNA聚合酶Щ在功能上的至少三个不同点? (4)在大肠杆菌的复制过程中,如果gyrase活性突然全部丧失,会不会导致突然停止? (5)RNA聚合酶没有校正功能而DNA聚合酶有,这种功能对DNA聚合有什么重要意义? (6)请提出一种测量新合成的RNA分子其寿命的方法? (7)请简述多顺反子mRNA优缺点各两条? (8)为什么真核生物中转录与翻译无法偶联? (9)对于一个蛋白质而言,什么类型的AA变化不太可能使该蛋白质功能受到影响? (10)何时会发生“姊妹链互换”(sister-strand exchange)
• 1959年,美国科学家Uchoa第一次合成了核糖核 酸,实现了将基因内的遗传信息通过RNA翻译成 蛋白质的过程。
• 同年,Kornberg实现了试管内细菌细胞中DNA 的复制。
• 1962年,Watson和Crick因为在1953年提出 DNA的反向平行双螺旋模型而与Wilkins共获 Noble生理医学奖,后者通过X射线衍射证实了 Watson-Crick模型。
• 1965年,法国科学家Jacob和Monod提出并证 实了操纵子(operon)作为调节细菌细胞代谢的 分子机制.他们还推测存在一种与DNA序列相互 补、能将它所编码的遗传信息带到蛋白质合成场 所并翻译产生蛋白质的mRNA(信使核糖核 酸).1972年,Paul Berg(美)第一次进行了 DNA重组.1977年,Sanger和Gilbert(英)第一产生了理性认识,而Morgan的基因学 说则进一步将“性状”与“基因”相耦联, 成为分子遗传学的奠基石。
• 1910年,德国科学家Kossel第一个分离了 腺嘌呤,胸腺嘧啶和组氨酸。
• 1953年,Watson和Crick所提出的脱氧核 糖酸双螺旋模型,为充分揭示遗传信息的 传递规律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