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秋季学期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13 小题,每题 5 分,共 65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凛(lǐng)冽疙瘩.(da)
B.颓.(tuí)然羞涩.(sè)
C.
澎湃.(bài)忧虑.(lù)
D.狞.(níng)笑势不可当.(dǎng)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搏.斗单薄.博.学
.筹.划愁.绪仇.视C.
干燥.暴噪.躁.音D.
磁.石慈.爱辞.退
3.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百草园”诗社今天成立了!
②王老师高兴地向同学们:“ 下周,我们学校将举行运动会。
”
③我们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做好环境保护的工作。
A.
宣告宣布宣传
B.宣布宣告宣传
C.
宣传宣布宣布D.宣
告宣传宣布
4.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别出心裁.:裁剪
B.技.高一筹:技能,本领
C.
弄巧成拙.:笨,不灵巧
D.全神贯注.:(精神、力量)集中
5.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B.《江城子·密州出猎》借历史典故抒发了苏轼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C.
我们同敌人同.仇.敌.忾.,奋战了几天几夜。
D.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6.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
《楚辞》
B.《诗经》
C.《唐诗三百首》
D.
《宋词三百首》
7.以下哪个不属于应用文?
A.小说
B.请假条
C.
倡议书D.
书信
8.官渡之战是哪两方之间的对战?
A.刘备和袁绍
B.刘备和孙权
C.
曹操和孙权D.
曹操和袁绍
9.下列对省略号的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还好,总算活着回来啦。
⋯⋯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什么呢?”(省略号表示语意的跳跃。
)
B.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省略号表示说话不流畅,欲言又止)
C.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省略号表示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
D.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10.姐姐对我说:“我在学校借的《绿山墙的安妮》先借给你看。
”
这句话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是()
A.姐姐对我说,我在学校借的《绿山墙的安妮》先借给你看。
B.姐姐对她说:“我在学校借的《绿山墙的安妮》先借给她看。
”
C.姐姐对我说:“她在学校借的《绿山墙的安妮》先借给我看。
”
D.姐姐对我说,她在学校借的《绿山墙的安妮》先借给我看。
11.下列对句子描写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心理描写)
B.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动作描写)
C.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
(神态描写)
D.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环境描写)
12.将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所以,诗人写道:“春色先以柳芽归,春风杨柳万千条。
”
②你看,在那冰雪初融的时候,不是暗暗泛青的柳芽首先把春意带到人间吗?
③在北方广大地区,感受春意最早的乔木是垂柳。
④你再看,大多数树木久睡刚醒,而垂柳已将粒粒柳芽抽成万条柳丝。
⑤它那轻盈婆娑的树姿,那迎风摇摆的树枝,那青翠欲滴的细叶,不仅为桃杏增添了色彩,还给人们送来了春的气息。
A.③②④①⑤
B.⑤①②④③
C.③②④⑤①
D.②④③⑤①
1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草原》一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 主客联欢图”。
B.《开国大典》中的场面描写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C.《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介绍了科学家对“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这一课题的探索。
D.《穷人》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渔夫夫妇的生活是如何艰辛和贫困。
二、现代文阅读(共 5 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
皮箱与柿子
尤今
从义乌搭乘火车到上海,历时三个小时。
从来不把购物当作旅游重点活动的我,来到义乌后,却抵制不了诱惑,一头扎进商品海洋里,大买特买,原本携带的两只皮箱装不下,只好另外买了一只超大的箱子。
上了火车后,才知道“累赘”两个字怎么写。
把两只较小的箱子放到头顶上的行李架上,那只超大的皮箱,只好硬塞在座位旁边的空间里——那个空间,原本是让乘客伸展双腿的。
刚把一切安顿好,上来了一对日本夫妇,他们手拿着车票找座位,来到我们面前,对了对号码,座位正是对着我们的。
一看到挤在座位旁的大行李,他们便露出了极不满意的神情。
他们指着那件行李,叽叽咕咕地说了一大堆话,我清楚地知道,他们是嫌那件行李占据了应该属于他们的空间。
语言不通,我只好通过手势“说出”困境——头顶上的行李架实在承受不了这件行李的体积和重量呀!他们虽然明白了,可是,脸却像一块铁,沉沉地坠着。
空气中弥漫着尴尬的气氛,我心想:三个小时的行程呢!不过,理亏的是自己,又有什么办法呀。
火车在奔驰,我们为了避免四目相对的尴尬,都极不自然地把脸扭向一边,假装看窗外的风景。
我的脖子因为长时间扭向一个方向,开始有点酸痛了。
就在这时,我想起了前一天在义乌市场购买的四个柿子。
这柿子,皮极薄,
红似火,饱满亮滑。
我把它们从手提袋里小心翼翼地取了出来,将其中特大、特圆、特饱满的两个,递给了他们。
他们惊了一下,原本紧紧绷着的脸,出其不意地松懈了,还慢慢地注入了一
点笑意。
然后,两个人齐齐伸出双手来接,用日语说道:“谢谢啊,谢谢!”僵持
的气氛,全然扭转了。
两张硬硬的脸,变成了两团软软的棉花糖。
他们一边吃一边竖起拇指称赞,甜甜的汁液自嘴角淌出。
过了不久,有服务员前来兜售橘子,他们一买便是四包,投桃报李,送了两包
给我们。
大家高高兴兴地剥着橘子吃,金黄色的橘子皮,化成了浮动在空气里一圈
圈美丽的光晕,我们在氤氲的橘子香里对视、微笑。
少顷,他们从皮包里掏出了一本袖珍字典——是日语和中文对照的——翻开来,指着一些日常用语,虚心地向我讨教汉语的发音。
我起劲地教,他们开心地学,有些卷舌音,他们怎么也无法发出准确的音,边学边笑,大家笑得几乎岔气。
火车抵达上海后,夫妻俩见我们行李太多,自告奋勇地帮我们将那个累赘的大
皮箱一步一步地拖下火车去。
站在绚丽的阳光下,他们用蹩脚的汉语喊道:“再见,再见!”
那声音,蕴含着甜甜的笑意。
14.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5.“有服务员前来兜售橘子,他们一买便是四包,投桃报李,送了两包给我们。
” 中
有“投桃报李”一词,“投桃”和“报李”在文中分别指的是()
A.“我”给日本夫妇柿子;日本夫妇给“我们”橘子。
B.“我”给日本夫妇橘子;日本夫妇给“我们”橘子。
C.
日本夫妇给“我们”柿子;“我”给日本夫妇橘子。
D.
日本夫妇给“我们”柿子;“我”给日本夫妇柿子。
16.“他们惊了一下,原本紧紧绷着的脸,出其不意地松懈了,还慢慢地注入了一点笑意。
”这句话是描写,体现出。
17.文章为什么以“皮箱与柿子”为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因为皮箱与柿子是作者非常珍贵的两样物品。
B.因为本文主要讲了皮箱与柿子之间的故事。
C.因为这两样物品帮助作者和日本夫妇建立了友好关系。
D.
因为全文围绕它们展开,它们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18.作者这次乘火车的经历,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生活启示?谈谈你的感想和收获。
三、习作(共 10 分)
题目:“校园环保”倡议书
提示:校园是我们汲取知识和营养的地方,当我们在美丽的校园中学习时,都希望有一个整洁明亮的校园,请你代表“校园环保小卫士”活动小组,就这个问题写一份倡议书,倡导大家共同创建一个绿色和谐的校园环境。
200 字左右(字数少于 100 字扣除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