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中环线方案介绍

上海市中环线方案介绍









快速道路系统
快速系统匝道与地面道路衔接
地面道路系统
交叉口与入口匝道之间的距离 取值在80-100m或以上 出口匝道与交快速 叉路 口匝 之道间与的地距面离道路 取衔 值接 在关18系0-200m或以上
4、布置方案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中环线(浦西段):共有接地匝道47条,其中进 口匝道22条,出口匝道25条。一对匝道平均间距 1.6km。
对于扩大对外交通联系,增强城市的积聚辐射能力, 推动苏、浙、沪经济的互动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1、项目背景
中环线是一条介于内、 外环线之间的城市环行快 速路,工程的建设始终得 到市委、市府的高度重视, 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已列 入“十五”期间本市基础 设施建设的重大工程项目。
跨区域,浦西段八个区:
道路实施线45~70米,道路规划红线70米,道路控制线100米。
5、道路形式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高架快速路+地面道路
41.0
快速路规模采用主线基本车道数双向8车道,局部路段增加辅助车道;辅道或 高架下地面道路规模采用双向4~8车道。
道路实施线45~70米,道路规划红线70米,道路控制线100米。
5、道路形式
汶水路
翔殷路 邯郸路
真北路
军工路 军工路越江 金桥路
北虹路
全长约70公里
申江路
虹许路 虹梅路
上中路越江 上中路
华夏路
4、建设规模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考虑因素:
路网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总结快速路建设和运营情况,为发展留有余地;
交通流量需求; 路段不同功能; 车道数的连续和平衡。
结论:
路段
快速路车道数
上中路(越江~虹梅南路)
8
虹梅南路(上中路~沪闵路)
8
虹梅路、虹许路(沪闵路~虹桥路)
8
西郊宾馆地道(虹桥路~虹古路)
8
北虹路(虹古路~天山路)
8
苏州河桥节点
8
辅道或地面道 路基本车道数
6 6 4 0 4 0
总车道数
14 14 12 8 12 8
真北路(苏州河~梅川路)
8
快速路基本车道数双向8车道, 真北路(梅川路~铜川路)
3、设计原则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引导上海城市形态发展,结合周围环境,体现 “美丽、含蓄、和谐”的城市景观。
以规划建设适当超前为原则,使中环建设与骨架 路网相协调,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为今后发 展留有余地。
建设标准与功能定位相适应,力求全线标准的一 致性。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合理确定建设规 模,使工程方案充分体现合理性、适用性、可行性 和性价比优势。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中环线(浦西段)工程 总体设计方案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2020年7月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汇报内容: 第一部分 工程概况 第二部分 总体要求 第三部分 工程方案 第四部分 道路景观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1、 项目背景 2、 功能定位 3、 建设规模 4、 路线走向 5、 道路形式
坚持“以人为本”,完善人行过街设施,配合创建无障碍示范城 规划,同步建设方便残疾人、老年人和弱视群体服务的工程配套设施, 并妥善安排公交车线路、交通枢纽站、港湾式停靠站、非机动车通道。
确保工程环保、质量、安全,严格方案审批,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5、技术标准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计算行车速度:
快速路: 80km/h 出入口或匝道:40km/h 辅道或地面道路:40~50km/h 立交匝道:30~40km/h
8
4~6
12~14
6
14
真北路(铜川路~真南路)
8+2
北段“8车道+辅助车道”为主; 真北路(真南路~汶水路)
8
汶水路(真北路~共和新路)
8பைடு நூலகம்2
辅道和地面道路近期4~8车道, 汶水路(共和新路~大柏树)
8+2
邯郸路(大柏树~国定路)
8
4~6
14
6
14
8
18
8
18
4
12
保留远期增加车道的余地。
五角场(国定路~国和路) 翔殷路(国和路~中原路) 翔殷路(中原路~军工路)
5、技术标准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荷载等级:
道路类型
荷载等级
备注
快速路
城-B级
重车线路按
地面桥涵
城-A级
挂-120和 特种平板
挂车-300验算
人群荷载
按《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 (CJJ 77-98)取用
路面计算荷载
BZZ-100型标准车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第三部分:工程方案 1、 出入口布置
2、 工程方案
4、设计对策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总结已建快速路的建设经验,克服弊端,优化设计,控制投资。
匝道出入口的布置位置、形式、数量应与疏解路网交通相结合, 与交通管理相结合,研究相应地区配套路网,保证主线交通流畅。
立交总体设计应充分体现交通设计的理念,达到功能完整,疏解 交通、均衡流量的目的。
总体方案和分期实施方案相结合,通过结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工程实施的阶段性方案,提高科技含量,妥善处理交通、景观、环境 的协调关系,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好统一。
匝道布置间距介于内、外环之间:内环线浦西 一对匝道平均间距1.3km;外环线浦西段一对匝道 平均间距1.8km。
入口与出口间距均大于750m,避免了交织。
4、布置方案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5、工程方案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中环南段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采用整体式高架快速路方案, 工程规模:长度4.91km,高架双向8车道,地面道路双向6车道。
4.匝道布置形式上应优先考虑先下后上(先出后进),减少因匝道出入车辆引起的快 速路主线交织、合流、分流的影响,保证主线交通的畅通。
5.根据中环快速、大容量客运交通的功能定位,中环线上行驶的车辆以中长距离为主, 出入口间距应合理,确保高比例快速路的基本路段,并注意匝道间距不宜过大,致使 匝道与地面道路衔接处的流量过于集中而交通阻塞。在缺少OD调查资料的前期下,匝 道的间距一般控制在2km左右,保证主线基本段的交通运行要求。
地道
互通立交
5、道路形式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地面快速路+两侧辅道
快速路规模采用主线基本车道数双向8车道,局部路段增加辅助车道;辅道或 高架下地面道路规模采用双向4~8车道。
道路实施线45~70米,道路规划红线70米,道路控制线100米。
5、道路形式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高架快速路+地面道路
快速路规模采用主线基本车道数双向8车道,局部路段增加辅助车道;辅道或 高架下地面道路规模采用双向4~8车道。
以人为本,妥善处理好快速路建设与环境、轨道交通换 乘、居民日常出行的关系;在符合城市路网布局、交通 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期下,重点研究路网衔接、交通适 应性、出入口布置,使中环建设方案有利于城市交通的 集散和疏解,有利于均衡路网流量,有利于发挥路网整 体运行效率,有利于地区规划的开发和协调,注重环境 与交通的协调,改善环境的质量,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方针,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5、技术标准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车道和路缘带宽度:
道路类型
中环快速路
小型车 大型车
快速路匝道
辅道或地面道路
公交停靠车道
快速路
路缘带宽度
地面道路(50km/h) 匝道与地面道路
(40km/h)
地面道路交叉口进口道最小宽度
宽度(m) 2×3.25 2×3.50 3.25+3.50
3.50/每车道 3.00 0.50 0.50
1、项目背景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中环线工程建设对于扩展城市基础设施、完善路网系 统,适应内外环区域交通需求,合理路网功能和布局,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优化和引导城市形态及发展,提升内外环区域城 市功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强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 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对于分流内外环线流量,均衡路网流量,减轻中心城 区道路交通压力,具有重要的交通作用;
70 0.3 110
采用值
80 400 250 2000 70 140 一般路段 5% 交叉口地道和隧道 4% 200 4500 3000 2700 1800 70 0.3 110
5、技术标准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净空高度:
快速路:≥4.5m 地面道路:≥5.0m(主干路)、≥5.5m(重车线路) 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2.5m 轻轨明珠线与地面净空高度:5.5m;轻轨净空高度5.8m; 高架桥与轻轨电气管线净空高度:0.5m 铁路:≥6.75m 横向道路:城市主干路≥5.0~5.5m,城市次干路≥4.5m
8
(m)
极限值
9
凹形竖曲线半径
一般值 极限值
10
竖曲线最小长度(m)
11 高架、隧道最小纵坡(%)
12
停车视距(m)
290 4500 3000 2700 1800
70 0.3 110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公路标准 规范值 80 400 250 2500 70 140
5
200 4500 3000 3000 2000
军工路(翔殷路~越江)
8
6
14
8 8车道 4
12
8
6
14
8 8车道+8 辅助车1道6
5、道路形式
中环线 道路总体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