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节 园林树木的配置与应用
第二节 园林树木的配置与应用
(2)三株配合 三株配合最好选用同一树种,但大小、姿态可 以不同,栽植点不在同一直线上。一般要求平 面为不等边三角形,一大一小者近,中者稍远 较为自然(图4-2-4.1;4-2-4.3)。三株配合, 如果选用两个树种,最好同为乔木、灌木、常 绿树、落叶树,其中大、中者为一种树,距离 稍远,小者为另一种树,与大者靠近。 (3)四株配合 四株树可分为3∶1两组,组成不等边三角形或 四边形(图4-2-4),单株为一组者选中偏大者 为好。若选用二种树,应一种树3株,另一种树 1株,1株者为中、小号树,配植于3株一组中 (图4-2-4.5)。
(1)草地疏林
在游人不大,游人进入活动不会踩死草地情况 下设置。草地疏林设计中,树林株行距应为 10~20m之间,不小于成年树树冠直径,其间 也可设林中空地。树种选择要求以落叶树为主, 树荫疏朗的伞形冠较为理想,树木生长健壮, 对不良环境,特别是通气性能差的土壤适应性 强,树木以花、叶、干色彩美观,形态多样, 具芳香为好。所用草种应含水量少,组织坚固, 耐旱,如禾本科的狗牙根和野牛草等。
2、孤植树按其功能,有二种类型 ①庇荫与艺术构图相结合的孤植树。要求有巨大 开展而浓郁的树冠,速生健壮,以乡土树种为 好,不发生萌蘖,体姿优美。 ②纯艺术构图作用的孤植树。体形及树冠大小要 求不严格,枝叶分布疏密均可,如水杉、雪松 等窄型树冠者也可应用。
3、孤植树作为园林构图主景,应布置在突出位置 ① 开阔的大草坪或林中空地的构图重心上,一般 适宜的观赏视距为树木高度的4倍左右(图4-21),在开朗的空间布置孤植树,亦可将2或3株 树紧密种植在一起,如同具有丛生树干的一株 树,以增强其雄伟感,满足风景构图的需要。 ② 开阔水边或可以眺望远景的山顶、山坡上,孤 植树以水和天为背景,形象清晰突出,如桂林 水畔大榕树、黄山迎客松等。 ③ 桥头、自然园路或溪流转弯处。 ④ 建筑院落或广场中心。
2、密林 水平郁闭度在0.7~1.0之间的风景林。 单纯密林是由一个树种组成,简洁、壮观,但 缺乏垂直郁闭景观和季相交替景观。
混交密林设计中应注意:
① 成层结构于密林的不同部位作不同处理。 林缘部分垂直成层结构要突出,适当地段 安排2层结构,以将游人视线引入林层内, 形成幽深景观,并安排林高3倍以上的观赏 视距; 为诱导游人,主干路及小溪旁可配置自然 式的花灌木带,形成林荫花径; 自然小路旁,植物水平郁闭密度可大,垂 直郁闭度要小,最好2/3以上地段不栽高于 视线的灌木,以便透视深的林中景观。
对植 在构图轴线两侧所栽植的、互相呼应的园林植 物,称之为对植。对植可以是2株树、3株树, 或2个树丛、树群。对植在园林艺术构图中只作 配景,动势向轴线集中。 对植的方式: (1)对称栽植 树种相同、大小相近的乔灌木 配置于中轴线两侧,如建筑大门两侧,与大门 中轴线等距栽植两株大小相同的雪松或桂花。 (2)非对称栽植 树种相同,大小、姿态、数 量稍有差异,距轴线距离大者近些,小者远些 的栽植。非对称栽植常用于自然式园林入口、 桥头、假山登道、园中园入口两侧(图4-2-2)。
(4)五株配合 五株树可分为3∶2或4∶1二组, 任何三株树栽植点都不能在同一直线上。若用 2种树,株数少的2株树应分植于二组中(图42-4.6;4-2-4.7)。 (5)六株以上的配合 由二株、三株、四株、 五株几个基本配合形式相互组合而成。不同功 能的树丛,树种配置要求不同。庇荫树丛,最 好采用同一树种,用草地覆盖地面,并设天然 山石作为坐石或安置石桌、石凳。观赏树丛可 用二种以上乔、灌木成 群配植时称为群植,这个群体称为树群。树群 可由单一树种组成亦可由数个树种组成。 树群由于株数较多,占地较大,在园林中可作 背景、伴景用,在自然风景区中亦可作主景。 两组树群相邻时又可起到诱景框景的作用。
树群设计要求: ① 树群的位置。应选在有足够面积的开阔场地 上,其观赏视距至少为树高的4倍,树群宽的 1.5倍以上。树群在园林植物配置中常作为主景 或邻界空间的隔离,其内不允许有园路经过。 ② 单纯树群。由一个树种组成。为丰富其景观 效果,树下可用耐荫花卉如玉簪、萱草、金银 花等作地被植物。 ③ 混交树群。是具有多层结构,水平与垂直郁 闭度均较大的植物群落。其组成层次至少3层, 多至6层;即乔木层、亚乔木层、灌木层、草本 层。
较大规模的风景林,可称得上是特殊用途的森 林,它是大面积园林绿地,特别是城郊森林公 园和风景名胜区的森林植被景观。风景林的作 用是保护和改善环境大气候,维持环境生态平 衡;满足人们休息、游览与审美要求;适应对 外开放和发展旅游事业的需要;生产某些林副 产品。
风景林设计中,所配置的树种必须以生物学特 性为基础,同时要考虑风景林营造后的群落特 性与演替问题。以下主要讲述一些风景林的配 植。
(2)花地疏林 在游人密度大,不进入内部活动 的情况下设置。此种疏林要求乔木间距大些, 以利于林下花卉植物生长,林下花卉可单一品 种,也可多品种进行混交配置,或选用一些经 济价值高的花卉,如金银花、金针等。花地疏 林内应设自然式道路,以便游人进入游览。道 路密度以10~15%为宜,沿路可设石椅、石凳或 花架、休息亭等,道路交叉口可设置花丛。 (3)疏林广场 在游人密度大,又需要进入疏林 活动的情况下设置。林下全部为铺装广场。
散点植
以单株在一定面积上进行有韵律、节奏的散点 种植,有时可以双株或三株的丛植作为一个点 来进行疏密有致的扩展。对每个点不是如独赏 树的给以强调,而是着重点与点之间有呼应的 动态联系。散点植的配植方式既能表现个体的 特性又处于无形的联系之中。
二、配植的艺术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环境的不断恶化和城市 绿化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质量越加重 视,在城市中开始重视各种绿地生态效益,认 为乔、灌、草的合理搭配能够最大程度地解决 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中的一些问题。
② 密林的水平郁密度不应均匀分布。 在需要能见度高的情况下,水平郁闭度可小于 0.7,需要能见度低的情况下,水平郁闭度可 大于0.7,同时要留出大小不同的林中空地。
③ 密林的混交方式可用自然点、块状混交及常 绿、落叶树混交。
④ 混交密林的设计,基本与树群相似,但由于 面积大,无需作出每株树的定点设计,只做几 种小面积的标准定型设计就可以了。 标准定型设计的面积为25×20米至25×40米, 绘出每株树的定植点,注明地被植物并绘出植 物编号表及编写说明书。 设计图纸总平面图比例为1∶500~1∶1000,并 绘出规划范围、道路、设施及标准定型设计编 号。 定型设计图比例为1∶100~1∶250。
3、组成树丛的树木 通常为2~15株,若配入灌木,总数可以达到20 株。树丛欣赏的是植物的群体美。其配置的基 本形式有: (1)两株配合 构图上应符合多样统一的原理。 树木的大小,姿态、动势可以不同,但树种要 相同,或同为乔木、灌木、常绿树、落叶树; 动势呼应;距离不大于两树冠直径的1/2(图42-3)。
树丛在园林中,可作草坪主景或边缘点缀,或 作道路交叉口、转弯处的对景或屏障(图4-26.1,图4-2-6.2);也可于园林入口、建筑两 侧自然对植,或用于院落、廊架角隅起缓和与 伪装作用(图4-2-7)。如洛阳植物园展出园 内园,建筑角隅小土坡处,所配芭蕉,山石、 花草树丛就很成功。
群植(树群)
图4-2-8为华北地区适用的树群,其乔木层为 阳性树种的青杨,亚乔木层为半耐阴的平基槭 和稍耐阴的山楂,乔木下为稍耐阴的白皮松 (青杨的更替树种),半耐阴的灌木珍珠梅、 忍冬,极耐荫的宿根草本植物玉簪。树群边缘 灌木成丛配置,选用的是半耐荫的珍珠梅、忍 冬和喜光的榆叶梅、碧桃。此树群的天际线起 伏而有韵味。 当树群平面投影的长宽稍大于4∶1时,称为带 状树群,在园林中多用于组织空间(图4-29)。
孤植树定植的地点以在大草坪上最佳,或植于 广场中心、道路交叉口或坡路转角处。在树的 周围应有开阔的空间,最佳的位置是以草坪为 基底,以天空为背景的地段。 1、树木个体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体形巨大,树冠伸展,给人以雄伟、浑厚的 艺术感染; ② 姿态优美、奇特; ③ 开花繁茂,果实累累,花色艳丽,给人以绚 烂纷呈的艺术感染; ④ 芳香馥郁,给人以香沁肺腑的美感; ⑤ 具有彩色叶者,使游人产生霜叶照眼的艺术 感染。
孤植树在园林风景构图中,也常作配景应用。 如作山石、建筑的配景,此类孤植树的姿态、 色彩要与所陪衬的主景既对比又协调。 为尽快达到孤植树的景观效果,最好选胸径8cm 以上的大树,能利用原有古树名木更好。只有 小树可用时,要选用速生快长树,同时设计出 两套孤植树,如近期选巨桉、天竺桂、楝树为 孤植树时,同时安排白皮松、黄桷树、小叶榕 等为远期孤植树截入适合位置。
林植 是较大面积、多株数成片林状的种植。这是将 森林学、造林学的概念和技术措施按照园林的 要求引入于自然风景区和城市绿化建设中的配 植方式。工矿场区的防护带,城市外围的绿化 带及自然风景区中的风景林等,均常采用此种 配植方式。在自然风景游览区中进行林植时应 以造风景林为主,应注意林冠线的变化、疏林 与密林的变化、林中树木的选择与搭配、群体 内及群体与环境间的关系,以及按照园林休憩 游览的要求留有一定大小的林间空地等措施。
风景林的配置除根据植物配置的一些原则进行 外,还必须掌握风景林植物群落生长发育和演 替的自然规律,充分考虑生长发育各时期植株 间的相互关系及可能产生的竞争,予以合理搭 配。 风景林按其结构可分为疏林和密林两大类,其 设计要求也有所不同。
1、疏林
水平郁闭度在0.40~0.6之间的风景林,多为纯 乔木林,它舒适、明朗,适于游人活动,园林 中运用较多,特别是春秋晴日,林下野餐、听 音乐、游戏、练功、日光浴、阅览等,条件很 为理想,因此颇受游人欢迎。 疏林按游人密度的不同,可设计成三种形式:
丛植和聚植
1、丛植 由二、三株至一、二十株同种类的树种较紧密 地种植在一起,其树冠线彼此密接而形成一整 体外轮廓线的称为丛植。丛植的目的主要是发 挥集体的作用,它对环境有较强的抗逆性,在 艺术上强调了整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