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杨德泉 中药材及饮片性状鉴别1总结
杨德泉 中药材及饮片性状鉴别1总结
人参西洋参 桔梗南沙参 共同点: 共同点: 有乳汁管,不
显的纵皱纹、 纵皱纹细密, 面显“金井玉 面横环纹明显, 纵沟纹,形成 形成层大多数 兰”。 木部具异型维 层环棕色,放 灰棕色,裂隙 管构造而排列 射状裂隙较多,较少。 不规则,裂隙 大而多,不规 气香特异。 则,体轻。
人参具明
西洋参
桔梗切
南沙参表
14-1.天麻伪品:
紫茉莉根
为类长圆形或不规 则的薄片。外表面黄白 色至灰棕黄色, 有纵 沟纹。切面黄白色至灰 棕黄色,角质样,半透 明,可见同心环纹。质 硬。断面纤维性。气微, 味淡,有刺喉感。
14-2.天麻伪品:
大丽菊根
外表面灰白 色,有纵沟纹。 切面类白色, 角质样,半透 明,中央有木 心或中空。质 硬。气微,味 淡,嚼之略粘 牙。
12
.天花粉
为类圆形或类 长方形厚片, 直1.5—5.5厘 米。外表面黄 白色至淡棕色, 残存的外皮黄 褐色。切面类 白色,可见淡 黄色筋脉小点。 质坚,细腻, 粉性。味微苦。
13.
葛根
甘葛根 野葛根 为不规则厚片,大者直经约3厘米,有的松散成全毛状。 外表皮灰褐色至灰棕色,有的外皮已除去。切面灰白色至 黄白色;可见淡褐色环纹及众多的褐色色小点与微细小孔。 质坚韧,纤维性强或具粉性。无臭,味微甜。
山药、木薯、天花粉、葛根鉴别要点
共同点:
白色、
山药:
木薯:
具粉性。
切面维管束散列, 常残留褐色外皮, 显细小散在的筋脉点, 切面中央有放射状裂 味淡,有粘性。 隙或纹理,因含氢氰 酸而具毒性。
天花粉:
甘葛根:
野葛根:
为斜切片或纵切片, 类白色或淡棕色,表 面有时可见残留棕色 栓皮。切面粗糙,纤 维性强。
环纹不明显,不开裂
莪术:形色似三七,表面有环节,切面为内皮
层环纹,环内维管束散列,有辛香气
11.
山药
为类圆形或长圆 形厚片,直经1.5—3 厘米。外表面类白色, 粉性,有光滑细腻感, 有的可见散在的淡棕 黄色小点。质脆,易 断。无味、微酸,爵 之发黏。
山药药材及饮片
11-1
.木薯
为类圆形或斜长 圆形的厚片,直经 1.5—3厘米。外表面 类白色,有的残留外 皮黑褐色或棕褐色。 切面白色,粉性,中 央有放射状裂隙或纹 理。质脆,易断。气 微,味淡。
1
.半 夏
为类圆形薄片, 直径1——1.5cm。 外表面类白色或淡 黄色,有的可见小 凹点状的棕色根痕。 切面类白色,粉性, 洁白细腻,或角质 状。无臭,味辛辣、 麻舌而刺喉。
1-1
.清半夏
为椭圆形、类圆 形或不规则片状。切 面淡灰色至灰白色, 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 线状维管束迹,有的 残留栓皮处下方显淡 紫红色斑纹。质脆, 易折断,断面略呈角 质样。所微,味微涩、 微有麻舌感。
药 材
原 植 物
4
.川贝母
4-1.川贝母•
暗紫贝母
4-2.川贝母•
甘肃贝母
4-3.川贝母•
梭砂贝母
白炉贝
黄炉贝
4-4
.川贝母
梭砂贝母· 黄炉贝
暗紫贝母 甘 肃 贝 母
川贝母
梭 砂 贝 母 白 炉 贝
·
4-5
.川贝饮片特征
为类圆形、肾形、细条形或不规则 形的薄片,直径0.3-2.5厘米。外表面 类白色至淡棕色,有的可见棕褐色基部 和稍尖的顶端。切面类白色,粉性,有 的可见中间微凹的长条形浅槽。质坚脆。 气微,味微苦。
17-2.石菖蒲、水菖蒲
1-2
.法半夏
呈类球形或 破碎成不规则颗 粒。表面淡黄白 色、黄色或棕褐 色,质较松脆或 硬脆,断面黄色 或淡黄色;颗粒 者质稍硬脆。气 微,味淡略甘, 微有麻舌感。
2
.天南星
生南星饮片
为扁长肾形薄片, 直经1.5—6.5厘米, 外表面黄白色至淡棕 色,末除尽外皮部分 呈灰褐色,有的可见 茎痕及麻点状须根痕. 切面黄白色,粉性。 气微辛,味麻辣。
二、中药饮片性状鉴别的方法
主要方法
眼看、口尝、鼻嗅、耳听、手摸等
主要内容
形状、规格、大小、表面或切面颜色、特征、质地、折 断现象、气味、水试、火试等
主要工具
放大镜、紫外光灯等
1.饮片形状
根:多为类圆形切片 茎:木本茎多为类圆形切片,草本茎多为段状(圆柱形、方柱 形、三角形等) 皮:常为弯曲卷曲的条片状 叶:为丝条状、原状、碎片状 果实种子:类圆球形、扁圆形、心形、类圆形片状 规格: 片:极薄片(<5mm)\薄片(1-2mm)\ 厚片(2-4mm) 段长:10-15mm 块: 8-12mm的方块 丝:皮类丝宽2-3mm、叶类丝宽5-10mm
中央有髓:双子叶植物根茎、单子叶植物根 中央无髓:双子叶植物根、单子叶植物根茎 异常构造:罗盘纹(商陆)、云锦花纹(何首乌)、星 点(大黄)、针眼(木通)、层状结构(秦皮)、朱砂 点(苍术) 颜色:表面红色(丹参)、黄绿色(番泻叶)、切面白 色(天花粉)、切面鲜黄色(黄柏)切面黑色(玄参)、 朱砂芯(麻黄)、大理石样花丝(槟榔)、金进玉兰 (黄芪 板蓝根)
相同点
为块茎,须根在上 半夏为类圆形,直 端围绕茎生长。 经1—1.5厘米
3
.浙贝母
为肾形、新月形 或不规则形的薄片, 直经1—3厘米。外表 面类白色至黄白色, 未除尽外皮部分呈淡 棕黄色至棕黄色,有 的可见根的残基。切 面类白色到淡棕黄色, 粉性,边缘色较浅。 气微,味苦。
3-1
.浙贝母
10
.莪术
桂莪术 直经1.5—4厘米。 外表皮灰黄色至灰褐色, 具不规则皱纹,并有残 留的须根痕,有的可见 环节。切面黄褐色至棕 褐色,具灰黄色环及众 多散在的筋脉小点。气 微香,味微苦而辛。
莪术
温郁金
10-1
.三七、菊三七、莪术鉴别要点
三七:表面有支要痕,切面形成层处开裂
菊三七:表面突起的顶端有茎痕,切面色黄,
为类圆形或椭 圆形薄片,直经 0.3—1厘米。外表 皮灰棕色至暗棕色, 有的可见细纵皱纹、 节痕、毛状的残留 叶基或圆点状根痕。 切面类白色,环纹 明显,有众多筋脉 小点及淡棕色油点。 质坚。断面纤维性。 气芳香,味苦、微 辛。
石菖蒲
17-1.常见伪品
水菖蒲
为扁圆形厚 片,直经1—5厘 米。外表皮类白 色或淡棕色,有 的具类三角形残 留叶痕或陷的圆 点状根痕。切面 类白色或淡棕色。 质松软,海绵状。 气香特异、浓烈, 味辛。
3.饮片质地
硬 脆——薄壁组织、结构疏松 重 实——淀粉多结构密 粉——淀粉多 松——薄壁组织为主、结 构酥松、空隙大 轻 韧——纤维多 粘——糖多、黏液多 角质——淀粉多、糖多成 分,经蒸煮糊化、于燥后 呈角质状
4.饮片折断面
平坦——以薄壁组织为 主、淀粉为主 纤维性——具纤维性 颗粒性——含石细胞多 分层——纤维束或石细 胞群与薄壁组织相间排 列,常现层状裂隙,可 层层剥离 刺状——主要由木纤维 组成,折断面呈刺状 粉尘飞扬——含淀粉的 饮片折断时粉尘飞扬 胶丝——含胶质,折断 时有白色胶丝 海绵状——结构疏松
5.饮片气味
香气 ——分泌组织、油 室、油细胞、分泌管、 腺毛、腺鳞、蜜腺中 含挥发油 ——木材中的树脂 ——特有的成分 酸——木瓜、乌梅 甜——枸杞、甘草 苦——苦参、黄连 辣——姜 咸——海藻 涩——槟榔 淡
三、中药材、饮片及常见易 混淆品、伪品的鉴别
易混淆品——两种以上的饮片在形态、颜 色、质地等方面相以而易发生互相混淆的 品种。 伪品——用其他的植物或人为加工后冒充 正品。
4-6.浙贝母、川贝母
鉴别要点
相同点
为鳞茎叶,须根生长在下 部鳞茎盘上 饮片弯形明显,均含有生 物碱而味苦
不同点
浙贝母片型较大 川贝母较小,有的 一端 尖
5
.人参
为圆形、类圆形的 薄片,直经0.1—2厘 米。外表皮黄白色至 灰黄色,具明显纵皱 纹、纵沟纹,有的可 见突起酌横长皮孔或 断续的横环纹。切面 类白色,粉性,可见1 棕色环驻京及放射状 细裂隙,皮部散有黄 色小点。质脆。香气 特异,味微苦、甘。
2-1
.制天南星
制南星饮片
为类圆形薄片。 切片淡黄褐色, 半透明角质样, 光滑。质坚硬。 微臭,味辛。
2-2.
胆南星
呈不规则 的圆形,或碎 成不规则块, 表面棕黑色, 质硬,有特异 的腥臭气,味 苦而辣。
水半夏
2-3.半夏、天南星
鉴别要点
不同点
天南星为扁长肾形, 直经1.5—6.5厘米
9
.三七
外表面灰棕色至灰 褐色,具纵皱纹,有的 可见突出的支根或支根 痕。切面灰黄色至灰褐 色或灰绿色,粉性或呈 角质状,可见1深色环纹 和放射状纹理,环纹处 常开裂而皮木分离。质 硬。气微,味苦回甜。
9-1
.菊三七
直经2—3厘米。外 表皮棕色或棕黄色,具 瘤状突起,顶端有茎痕 或芽痕。切面黄色,显 菊花心。质坚硬。气微 香,味甘淡而后苦。
2.饮片表面(1)
较为光滑:草本植物根、茎、果实类 较为粗糙:双子叶植物根、根茎、皮 有环状横纹、须根、鳞叶:根茎类 菊花心、车轮纹:双子叶植物根、根茎 环状内皮层、无放射状纹理、木心、散在 筋脉点:单子叶植物根、根茎 根茎、叶柄基部中柱有一定形状或分体中 柱环列:蕨类植物
2.饮片表面(2)
16-1.易混品:
土牛膝
直经2—7 毫米。外表 皮灰棕色至红 棕色,具细纵 纹。切面粉红 色,筋脉小点 排列成数环。 质软韧。气微, 味微苦麻。
牛膝、川牛膝、土牛膝 鉴别要点
共同点 组织中维管束均具 异常构造而显筋脉小点 同心状排列 川牛膝 3—8环 牛膝 2—4环
土牛膝 1—4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