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土地管理学复习1.土地管理:是国家用以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一项国家措施。
2.土地关系:是指人类在占有和开发、利用土地过程中所发生的人与人的关系.其中,土地产权关系是土地关系的核心,最重要的问题。
3.土地产权:是指以土地所有权为核心的土地财产权利的总称。
土地产权基本特性:(1)具有排他性;(2)土地产权客体必须具备可占用性和价值性;(3)土地产权必须经过登记,才能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4)土地产权的相对性。
4.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借以实现的形式,从狭义上讲,就是指为利用一切土地所必须支付的超额利润,从广义上讲,是指利用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工资、劳动力等)而必须支付的超额利润。
5.土地有偿使用是指土地使用者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的地租或应缴的报酬,使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得以实现。
6.地籍管理: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为主要容的综合措施。
7.地籍档案管理是将经过土地调查、分等定级、登记、统计等工作形成的各种文字、数据、图件资料立卷归档、保管和提供利用等工作。
8.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权人依法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土地的权利。
9.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10.土地制度: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管理的原则、方式、手段和界限等的法律规和制度化体系。
13. 地票:指包括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过复垦并经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产生的指标。
14. 基本农田: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的整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15.城市土地一级市场:城市土地所有者将土地使用权让予土地使用者而形成的市场,具有垄断性。
16.土地征收: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17.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试用权在一定年限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出让金的行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工作程序程序:1市县土地管理部门根据土地出让计划会同有关部门拟定的地块的征地、拆迁安置方案、土地使用条件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查2按照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权限,经由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审查后,报人民政府批准 3经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县土地管理部门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正式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依法办理使用权登记手续,核发土地使用证19.土地征收补偿与安置标准:构成:土地补偿费,青苗费,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社会保障费用,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拆迁补偿费。
20.土地与人口、环境是什么关系?人地关系也是土地供需平衡关系的重要体现。
因土地数量有限、而人口的数量在一定阶段都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变数。
土地所能承担的人口“负荷量”,亦称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它取决于自然条件,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科学技术水平等。
在一般情况下,社会生产力越低,土地所能承担的人口“负荷量”越小,反之则越大。
耕地面积减少和人口增长速度的加快,巳日渐成为世界性的突出矛盾之一.土地与环境、生态的关系,是指土地生产力的保护和破坏对共它环境条件,甚至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
2.土地管理的特性:土地管理除具有管理的一般属性外。
还有其自身的特性:(1)全面性,(2)统一性,(3)科学性,(4)法制性。
3.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维护土地公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切实保护耕地,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利,加强土地的法制管理,使土地管理走上法制轨道。
4.土地管理的总体原则:依法管理;统一管理;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建设和发展的用地需求;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5.土地管理的基本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关系;坚持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统一;坚持依法、统一、科学地管理土地。
7.土地管理的容是什么?土地管理的基本容分为产权、产籍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两大部分,具体包括:(1)地籍管理。
包括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地籍信息系统筹容。
(2)土地权属管理。
包括所有权、使用权的审核和依法确认,土地权属变更(如土地征用、划拨、出让等)管理,土地权属纠纷的调处,对侵犯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行为的查处等容。
(3).土地利用管理。
包括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的监督和调控等容。
(4).土地经营(土地市场)管理8.土地利用:指人类通过一定的活动,利用土地的性能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土地利用的原则:生态平衡原则,最大经济效果原则。
土地利用管理:国际按照预定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的自然、经济规律,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工作的总称。
9.耕地:指用来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特点:利用周期短,对自然条件要求严格,集约利用程度高,具有永续利用性能。
8.土地管理的方法涵及其相互联系是什么?土地管理的方法有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和技术方法。
1)行政方法:土地管理的行政方法指领导者(管理者)运用行政权力,通过强制性的行政命令,直接指挥和控制管理对象,按照行政系统自上而下实施管理的方法。
常用的方式:行政管理系统通常采用命令、指示、规定、通知、条例、章程、指令性计划等方式对于系统进行控制。
行政方法依靠行政权力。
特点:具有权威性、强制性、直接性、单一性和无偿性等特点。
效果:行政方法能依靠行政机关和领导者的权威,充分发挥高层领导的决策作用、使管理系统达到高度的集中统一。
行政方法有它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①管理效果受领导水平的限制,领导水平不高,就容易产生瞎指挥;②横向构通困难。
信息传递迟缓,有时严重失真;③行政层次多,手续繁杂,影响工作效率;④不利于发挥子系统的积极性。
行政方法局限性的补救措施:行政指导(提供信息、咨询指导等)2)经济方法:土地管理的经济方法指管理者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和引导土地利用活动,以实现管理职能的方法。
经济利益原则是经济方法的核心。
经济手段(杠杆)是经济方法的工具,它在调节经济利益、实现管理目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土地管理方面常采用的经济杠杆有:(1)、地租地价杠杆(2)财政杠杆。
(3)、金融杠杆。
(4)税收杠杆。
经济方法的局限性:①不能用来解决管理中许多需要严格规定或立即采取措施的问题。
②土地利用中不能单纯依靠该种方法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3)法律方法:是管理者通过贯彻、执行有关土地的法规,调整人们在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整治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土地关系,规定人们行动必须遵守的准则来进行管理的方法。
在土地管理中运用法律方法,主要是运用立法和司法手段,来巩固和调整各方面的土地关系。
特点:法律方法比行政方法具有更大的强制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局限性:对于很多超越法律围的活动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4)技术方法:是管理者按照土地的自然、经济规律,运用科技手段(遥感、电子计算机、系统工程、土地规划等)来执行管理职能的方法.因此,在土地管理中必须综合运用上述四种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 地籍管理的任务和容是什么?任务:在我国,地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编制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有关土地政策等,提供保管、更新有关土地自然、经济、法律方面的信息。
容:地籍管理包括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地籍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容10.地籍管理原则:(1)按国家统一的制度进行;(2)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3)保证地籍工作的连续性;(4)保证地籍资料的完整性。
11、地籍调查的程序:准备工作、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量、面积量算、编绘地籍图、编绘宗地图。
(地籍图所采用的比例尺通常为:市区1:1000;村庄1:1000--1:2000;城市郊区1:1000--1:5000;一般农区1:10000)12.土地权属管理的任务和主要容是什么?土地权属管理的任务: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和调整土地关系。
其中,调整土地关系包括调整土地征用过程中产生的土地关系和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以及转让过程中的土地关系。
权属管理的主要的容有:依法确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依法管理土地权属的变更;依法调处土地权属纠纷;依法查处土地权属方面的行为。
13、土地利用的原则有哪些?(1)先评价规划,后开发利用;(2)珍惜、节约合理用地;(3)均衡协调开发和合理布局;(4)贯彻农业优先;(5)开发利用与整治保护相结合。
14、简述土地利用管理的容。
土地利用管理主要是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监督和调控土地利用来实现的。
1)、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和土地的自然、经济特点,对土地的分配、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在宏观上进行统筹协调、合理配置的综合措施。
土地利用规划为实行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制定出管理目标、方向,为管理部门调节各类用地的供需,控制各类用地的非农占用,调整其结构和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工作的重要容之一。
2)、土地开发:通过对土地投入活动和物化劳动,一方面将难利用的土地改变为可利用的土地;另一方面是对已利用土地进行再开发,以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
土地整治,指通过生物、工程措施,对土地进行改良和改造。
土地保护,是指为防止土地乱占滥用和防止土地退化而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以使土地能够永续利用。
3)、土地利用的监督和调控是土地利用管理的又一项重要容。
它首先是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执行情况加以监督,在执行过程中因情况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对非农占用土地加以控制;对土地利用状况作正常性的监测,使土地利用不至于偏离规划的目标、方向,至少可以将这种偏离维持在可允许的围之,以保证土地利用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15.土地利用容:(1)确定土地的用途。
(2)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和行业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
(3)采取各种措施开发、整治、经营、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果。
16.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指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地质条件等。
它们制约着人们对土地的利用。
2.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指社会制度、政策,土地所处的位置、交通条件,成本、效益、土地利用现状等。
3.人的文化素质人们的知识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性、长远性的认识,都会给土地利用带来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