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视力学☐低视力的定义☐是指患者双眼视功能减退到一定的程度,且不能用手术,药物或常规的屈光矫正方法来提高视力使其生活和工作能力丧失者。
☐诊断标准:双眼中视力较好的那只眼矫正视力小于0.3(不包括0.3),而大于0.05(包括0.05)者.☐☐新的WHO视力损伤分类标准☐日常生活远视力:是指一个人在日常屈光状态下所测的远视力。
☐例如:受检者未配戴远用矫正眼镜,则检查裸眼视力;受检者配戴远用矫正眼镜,并经常戴用,则检查戴镜后视力;受检者配戴远用矫正眼镜,但不经常戴用,则检查裸眼视力;☐低视力康复☐目的充分发挥残余视力的作用减少视觉损伤对工作、生活的影响保持有成效的独立活动,提高生活质量☐低视力的病因☐全球范围内视力残疾的病因白内障、青光眼、黄斑病性、角膜混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西方国家:首位病因-黄斑变性发展中与不发达国家:首位病因:白内障☐国内视力残疾的病因(2006)白内障、视网膜色素膜病变、角膜病、屈光不正、青光眼等☐儿童低视力的病因☐主要是先天性/遗传性眼病(国际与国内相同)☐视功能评估☐病史☐视力☐屈光检查☐对比敏感度☐视野☐眩光☐色觉☐病史采集的目的☐了解视障情况☐了解患者活动受限情况☐评估患者的生活方式☐了解患者的目标及期望☐病史要了解的内容☐患者的一般情况☐患者家族史及遗传病史☐患者全身病史☐患者一般眼科病史和治疗过程☐患者的康复需求及使用助视器的经验等☐远视力检查☐通常所说的视力是指中心视力,它反映功能最敏锐的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视力。
☐视力检查是测定视网膜中心凹分辨二维物体形状和位置的能力☐视力检查在视功能评估中尤为重要,是选择低视力助视器的主要依据☐远视力检查☐视力表是测定视力的主要工具,根据分视角原理设计。
人眼能分辨出两点间最小距离时的视角是1’视角☐视力表的视标有多种,可以是字母、数字、图形☐常用的视力表有Snellen视力表、国际标准视力表、标准对数视力表和LogMAR视力表☐LogMAR 视力表☐远视力的检查☐对于低视力患者,正确且重复检查远视力是很必要的,能够让医生清楚了解患者中远距离的视力情况☐更重要的是,在检查的过程中,要让患者有充分的时间分辨视标的细节,而医生积极地反馈通常能够鼓励患者,从而得到最佳的检查结果☐近视力检查☐当测得最佳远视力之后,要检查近视力☐评价患者在近距离视物时或阅读时,其对视标或文字的识别速度和流畅程度☐患者近视力在0.5则一般可无困难地阅读书刊等普通印刷品☐近视力表☐LogMAR近视力表——设计原理与远视力表相同,检查距离为40cm☐近用汉字阅读表——汉字作为视标,符合人眼分辨率检测的基本原理——在设计表达上与其它视力表相通,可互换分析——利用汉字出现频率、汉字空间频率及心理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确定视标——获得的汉字视力等同为真实辨认汉字的能力☐屈光检查☐屈光检查是低视力患者视功能评估中的必查项目☐常用的有客观验光法、主觉验光法、睫状肌麻痹验光客观验光:检影法、角膜曲率计法、直接检眼镜法、自动验光仪和自动角膜曲率计等;主觉验光:镜片矫正法、云雾法、综合验光仪等;散瞳验光后睫状肌麻痹恢复后,再对低视力患者进行助视器的检查和使用☐视觉对比敏感度☐☐视觉对比敏感度是在明亮对比变化下,人的视觉系统对不同空间频率的正弦光栅视标的识别能力☐对比敏感度☐正常的对比敏感度曲线为一倒“U”型或山形☐对比敏感度=1/敏感度阈值☐利用对比增加能见度☐☐☐☐对比敏感度检查的意义☐视力结果不能准确反映视觉功能☐对比敏感度检查不仅能准确地测知其残余视力,而且能检查视觉系统的生理敏感性,了解其全部功能☐对比敏感度检查还可以进一步了解低视力患者戴助视器后阅读能力的变化☐能够帮助医生正确地为患者选用助视器☐视野☐视野是指周边视力,即当眼向前固视某一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距注视点30°以内的范围称为中心视野,30°以外的范围为周边视野。
☐视野属于心理物理学检查,反映的是被检查者的主观感觉☐视野检查☐动态视野检查——测定视野周边的等视线☐静态视野检查——以对光的敏感度来对视野的深度作出定量分析☐视野检查方法☐对比法——以检查者的正常视野与被检者的视野进行比较的一种简便方法☐自动视野计——通过检测被检者对光的敏感度来定量分析和描述视野缺损的情况☐Amsler方格表——检查中心10°范围的视野,特别对黄斑检查有意义,由20×20个方格组成,线条变弯是黄斑水肿的独特症状☐视野☐正常人动态视野的平均值为上方56°,下方74°,鼻侧65°,颞侧91°;☐正常的颜色视野以白色最广,依次为蓝色、红色、绿色;☐视神经乳头在视野上为一椭圆形视野缺损,又称生理盲点。
☐病理性视野☐向心性视野缩小☐扇形视野缺损☐偏盲☐黄斑回避☐暗点有很多疾病可以造成视野的缺损,比如黄斑变性,青光眼、视网膜色素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神经病变等☐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眩光☐眩光可分为两种:不适眩光与失能眩光☐不适眩光是由于散射光线导致视觉不适,而不影响分辨力或视力。
可引起头痛、眼部疲劳、烧灼感、流泪、斜视等。
一般而言,不适眩光与眼病无关;☐眩光☐失能眩光又称幕罩样眩光,它是由于散射光线在眼内使视网膜成像产生重叠,使成像的对比度下降,因而降低了视觉效能及清晰度。
☐日常生活中常可遇到失能眩光☐失能眩光和眼病关系密切☐色觉☐正常视网膜组织具有感受3种基本颜色红、绿、蓝的感色成分☐色觉异常包括色盲和色弱色弱是指对颜色的辨别能力降低;色盲是指不能辨别颜色;☐色觉☐色觉的检查方法1.假同色图2.色相排列法FM-100色盘试验D-15色盘试验3.色觉镜4.彩色物体识别法☐低视力患者生存质量评估☐WHO对生存质量定义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活状况的主观体验。
☐要了解患者的生存质量,需要有测量或评估工具及生存质量调查问卷。
☐助视器☐☐凡可改善低视力患者活动能力的任何装备和设备均称助视器。
☐助视器分为两大类:光学助视器和非光学助视器,光学助视器又分为远用和近用两种。
☐远用光学助视器-望远镜系统☐物镜通常是正透镜,目镜是屈光力较物镜大得多的负或正透镜☐伽利略望远镜的目镜是负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的目镜的正透镜☐开普勒望远镜产生的是倒像,需要加三棱镜变倒像为正像☐远用光学助视器-望远镜系统☐低视力门诊常用的远用望远镜——眼镜式望远镜、单筒手持望远镜☐了解望远镜上的标识——例如标明8×20,7°含义是望远镜放大8倍,物镜的直径20mm,视野大小是7°☐双筒望远镜式助视器☐单筒手持望远镜☐近用光学助视器☐近用助视器的放大原理1.相对体积放大——目标实际的体积或大小增大了2.相对距离放大——目标向眼睛移近而产生放大作用放大率与屈光度的关系:以25cm为基准点:放大率M=透镜屈光力/4.00D以40cm为基准点:放大率M=透镜屈光力/2.50D☐相对体积放大举例☐增大物体☐一个AMD患者——远视力6/18——注视距离3m☐看电视需要的视力6/12☐放大率=--------=1.5×☐相对距离放大——到底需要多近的距离?☐物体大小和注视距离成线性反比例关系,因而注视距离越小,像越大☐确定注视距离——患者的远视力——患者从事的工作决定他所需要的视力水平新的注视距离=(目前的视力/需要的视力)×目前的注视距离☐相对距离放大举例☐一个AMD患者,远视力6/36注视距离:3m☐看电视需要的视力?6/12新的注视距离=--------×3m=1m☐近用光学助视器☐近用助视器的放大原理3.角放大作用——是指物体通过光学系统后视网膜成像大小,与不通过光学系统视网膜成像大小之比,最常见的光学设备是望远镜4.投影放大作用——把目标放大投射到屏幕上☐眼镜助视器☐为屈光度较大的正透镜,常从+4.00D开始☐相对距离放大原理,阅读距离近☐优缺点?☐立式放大镜☐立式放大镜是固定于一个支架上的凸透镜,目标与透镜间的距离是恒定的或可变的☐固定式立式放大镜凸透镜与贴在支架底部的目标间的距离小于该透镜的焦距,产生一个放大正立的虚像☐手持放大镜☐手持放大镜在+10.00D以下者称为低放大倍数;+10.00D~+20.00D称为中等放大倍率;大于+20.00D称为高放大倍数;☐手持放大镜比较适用于周边视野缩小的患者☐优缺点?☐悬挂式放大镜☐闭路电视助视器(CCTV)☐显示屏多为液晶屏,放大倍数3×~60×,有望远镜摄像头,可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在屏幕上☐是相对体积放大和相对距离放大的结合☐优缺点?☐手持电子助视器☐非光学助视器☐非光学助视器:不是通过光学系统的放大作用,而是通过改善周围环境的状况来增强视功能的各种设备和装置1.控制光线传送:滤光镜、太阳帽、大沿帽等2.照明:低视力患者常需要较强的照明,有时也需要中低度的照明3.控制反光:裂口阅读器☐非光学助视器☐加强对比度☐相对体积大小或线性放大作用的利用☐阅读架☐写字用的助视器☐视野缺损的康复☐视力、视野、对比敏感度是视功能的3个基本组成部分☐衡量一个人眼睛的好坏或是否是盲人,不但要考虑视力,还要有视野。
☐视野增宽和扩大装置1.倒置望远镜2.膜状三棱镜3.负镜片☐低视力助视器的验配☐近用助视器的验配假设标准检查距离为25cm,患者近视力为VN,阅读书刊需要达到的近视力约为0.5,则阅读所需要的放大率M=0.5/VN再根据M=F/4,F=4M得到眼镜式放大镜屈光度F值例如:患者近视力VN为0.2,阅读所需近视力约为0.5,则M=0.5/0.2=2.5×F=4M=4×2.5=10.00D☐低视力助视器验配☐远用助视器的验配☐通常在低视力康复中将患者的远视力康复到0.3或0.3以上若患者最佳矫正远视力为VD,所需放大率M=0.3/VD☐功能性视力☐定义:为了有目的得行为而去使用的视力,或指在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包括阅读、移动、游戏、职业工作或教育活动中为了有目的的行为而使用视力的方式。
☐功能性视力的模式包括视觉视力、个体可利用的储备及环境线索☐功能性视力训练的基本内容☐认识和注视训练☐视觉追踪训练☐视觉辨认训练☐视觉搜寻训练☐视觉记忆训练☐远用助视器训练的注意事项☐指导者要了解患者的视功能情况☐指导者要了解助视器的特殊功能☐训练原则是先简单后复杂,训练目标是先静止后运动☐训练开始时应该用低倍助视器☐训练初期,时间要短一些☐训练房间应安静、简单、整洁☐近用助视器训练的注意事项☐指导者要了解患者的视功能情况及眼病病史☐训练计划要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指导者要了解患者的需求☐指导者要了解患者的助视器使用经验☐指导者要和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沟通☐儿童低视力☐儿童低视力与成人低视力的不同1.许多低视力儿童可能仅有或没有视觉经验,缺乏进一步建立视觉记忆的基础;2.小儿调节力强,书写时眼睛与纸距离非常近;3.低视力儿童往往能自然地利用其残余视力4.低视力儿童康复训练花费的时间长5.儿童低视力的”患病年数“或”视力残疾年数“比成人长,甚至终生;6.低视力儿童机械识记能力强☐儿童低视力的视力检查☐估计法1.追随目标2.视觉刺激物与遮挡法3.视动滚筒测试法4.滚球试验法5.Lighthouse符号闪光卡片测试法6.巧克力Smarty测试及“成千上万测试”法7.配对试验法☐视力表☐低视力儿童的屈光检查☐用视网膜检影法,综合验光仪或自动验光仪一般不作为常规方法用于低视力患者的屈光测定;☐增大球面镜光度梯度来估计患者的残余矫正视力;☐患儿如果习惯于使用旁中心注视,视力测定时应允许;☐儿童在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验光之前应查近视力或作阅读测试☐老年低视力的生理性特点☐晶状体生理性调节力下降,出现老视;☐色觉异常,分辨蓝、黄色时有些困难;☐明及暗的适应能力下降,晚上活动困难增加;☐周边视野缩小;☐分辨空间相邻区域的对比敏感度的能力改变;☐眩光增加,光线照射下引起眩光明显;☐老年低视力的常见眼病☐病理性近视☐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眼外伤☐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神经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葡萄膜炎☐青光眼☐疾病特点1. 数天或数小时内视力下降;部分患者毫无症状,逐渐失明2. 青光眼的视野缺损从旁中心暗点、弓形暗点,鼻侧阶梯和颞侧楔形缺损,并随着病变的恶化逐渐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