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语文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咏柳》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咏柳》教学设计

《咏柳》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

依据学生的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确定本课。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咏柳》,理解诗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的意境,了解这首诗的写作特点。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就是苏醒,就是温暖,就是繁荣,就是希望。

春的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是诗的故乡。

春天如此美好,有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赞美春天的美丽,可爱。

你能背诵几首和春天有关的诗吗?(指名背)今天,我们要学的第一首古诗也
是描写春天景物的诗。

二、朗读引入课文,了解作者
1、教师范读古诗《咏柳》。

2、解题。

咏,用诗词的形式描述。

这里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同学们观察过春天的柳树吗?师出示图片,生观察。

3、介绍作者。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

他少年时期就以文辞尤佳而出名,晚年与李白交友,善酒后作诗文。

三、自读自学,师生交流
1、出示自学要求:
a、借助拼音读这首诗,把诗读通顺,把字音读准,有能力的同学读出诗的节奏来。

b、认读生字,不理解的字词要多读读,想想是什么是意思。

c、边读边思考:这首诗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交流汇报。

a、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咏、柳、碧、妆、条、垂、裁、剪)
b、学生练习读诗,教师抽查并示范朗读节奏。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学习理解重点词语。

碧玉:绿色的玉。

这里用来比喻嫩绿的柳树枝叶。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一”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

绦:用丝编成的带子。

细叶:柳树新萌发出的又细又嫩的叶子。

裁:裁剪。

似:好像。

四、学习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
1、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

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

2、全诗中,哪些句子写的是作者看到的实景呢?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读一读,再回答)。

前两行是作者看到的。

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这样写表现了整棵柳树的颜色、形状
及树上的柳条之多,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

3、诗的后两行写的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抽人读完后回答)
写的是作者的想象。

这样写使我们感受到柳树的美和它生命力强的样子,同时诗人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了对春天的赞美,表达出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4、有感情的朗读全诗(注意把握节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五、迁移运用,培养能力
《咏柳》这首诗描写了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描写春天的一处景物(如校园、果园、油菜田等),表达自己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

六、小结本文的学习,布置作业
1、背诵《咏柳》
2、发挥想象,把诗中的景物画下来。

七、板书设计
咏柳
碧玉妆高谁裁出?
丝绦垂万二月春似剪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