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章触电事故及现场救护

第2章触电事故及现场救护



• 直接接触触电的单相触电
当人体的某一部位直接碰触到带电设备其中的一相时,电流通过人 体了流入大地,这种触电现象称为单相触电。对于高压带电体,人体虽 未直接接触,但由于超过了安全距离,高电压对人体放电,造成单相接 地而引起的触电,也属于单相触电。
• 发生单相触电事故的原因(7方面)
①架空线路和临时线路未按规定架设,交叉跨越距离不够。当人误触及这些 “碰头线”、“拦腰线”、“地爬线”时,造成触电。
➢ 两相触电(人体不同部位同时接触两根相线)作
用于人体的电压等于线电压,这种触电是最危险的
➢ 跨步电压触电(如人在接地短路点周围行走,
其两脚之间的电位差引起的人体触电)跨步电压受 到的影响因素很多:电流大小、地面特征、两脚跨 距以及两脚方位等
6
直接接触触电分单相触电和两相触电
间接接触触电分跨步电压触电和接触电压触
对人体造成的外伤。
常见的电伤有五种:电烧伤、皮肤金属 化、电烙印、机械损伤、电光眼(后接图片)
• 3、电磁伤害 电磁伤害是人体在电磁场照射下,吸收电磁
场的能量而受到的伤害。
3
电伤的伤害
4
二、人体触电的方式
• 按照发生电击时电气设备的状态电击可分为直接 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 ①直接接触电击
• 直接接触电击是触及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的带 电体发生的电击,如误接触接线端子、误接触高 低压裸体导线等,也称为正常状态下的电击。 ②间接接触电击
• 电流是造成人体触电的本质原因。
12
二、影响触电后果的因素
1、电流的大小 人体电阻主要由表皮电阻和体内电阻构成,体内电 阻一般较为稳定,约在500Ω左右,表皮电阻则与表 皮湿度、粗糙程度、触电面积等有关,一般人体电 阻在1kΩ~2kΩ之间。
2、持续时间(时间越长对人体伤害最严重) 3、电流频率(50Hz~60Hz时电流对人体伤害最严重) 4、电流途径(通过人心脏的电流对人体伤害最严重) 5、个体特征(身体健康状况、精神与心理状态、男女
• 6、从作业环境上,现场复杂脏、乱;温度高、湿度大、移动式设备多、 金属设备多等不利因素存在,引发触电事故多;
• 7、从设备状态统计表明,仅漏电占总事故率35%以上;
• 8、从事起重吊装、建筑施工、架设安装之类触及电力线路的电工作业
(碰撞高压线)占总事故率的30%以上
16
电气设备操作常见的触电事故及其原因
19
脱离电源时的注意事项
1、救护者一定要判明情况,做好自身防护。 2、在触电人脱离电源的同时,要防止二次摔伤事故。 3、如果是夜间抢救,要及时解决临时照明,以避免延 误抢救时机。
20
二、触电急救(迅速 准确 就地 坚持 )
发现有人触电时,首先要尽快的使触电人脱离电源,然后 根据触电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此过程要 果断、迅速(一分钟内挽救的几率为90%;六分钟内抢救的 几率为10%;而十分钟之后几乎没有生还的希望)
• 间接接触电击是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当 设备或线路故障时意外带电的导体发生的电击, 如触及漏电设备的外壳、触及返送电的线路等, 也称为故障状态下的电击。
5
按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
径,触电主要有三种情况:
➢ 单相触电(人体不同部位同时接触一根相线和零
线)即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的触电现象
有别、长幼区分)
13
影响触电后果的因素
1、电流强度
按照人体对电流的反应和受伤 害程度不同可分为: 1.感知电流:平均值为1mA 2.摆脱电流:成年男性为16mA
3.致命电流:成年男性为50mA
3、电流频率
工频电流对人体 的伤害最严重!
4、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
电流通过心脏、中枢神经、呼 吸系统是最危险的。因此从左手到 前胸是最危险的电流路径;危险性 最小的电流路径是从一只脚到另一 只脚。
11
第二节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一、电流作用机理和征象
• 电流通过人体时破坏人体内部细胞组织的正常工 作,主要表现为生物学效应。还包括热效应、化 学效应、机械效应。
• 电流电击使人致命的最危险、最主要的征象是引 起心室颤动。麻痹和中止呼吸、电休克虽然也可 能导致死亡,但其危险性比引起心室颤动要小得 多。
1
第一节 触电事故种类、方式
一、电流对人体伤害的类型
1、电击 电击是电流对人体内部组织造成的伤害,是内
伤。如人的呼吸和心跳停止。
它的表现形式包括刺痛、灼热感、痉挛、 昏迷、心室颤动或停跳、呼吸困难或停止。
※在生产过程中,绝大部分触电死亡事故是由于电 击造成的。(85%)
2
• 2、电伤 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
换低压熔断丝时,规定要戴绝缘手套和使用绝缘钳。
17
电气设备操作常见的触电事故及其原因
• 照明设备触电事故:往往发生在更换灯泡、修理灯头时,金属灯座意 外呈现电压;挂灯装设高度不够;灯罩或护网意外带电等。
• 携带式照明灯(行灯)没有使用安全电压(36V和12V)将110V或 220V电压使用在行灯上,尤其是在锅炉、金属筒、房屋钢结构等场所, 使用高于安全电压的行灯。
⑥用湿手擦拭泡灯、开关、插座时触电;在灯头上装插销不慎触电;家用电 器金属外壳带电,人体碰到造成触电。
⑦带电移动电气设备,因设备漏电造成触电。
7
• 直接接触触电的两相触电
当人的两手或手体某一部位同时接触带电设备或线路中的两相导体时, 也就是人体两处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不论电网的中性点是否接地,都 会有触电电流通过人体从某一相导体经人体流人另一相导体,构成闭合 回路,这种电击方式称为两相触电,其危险性极大此时,加在人体上的 电压为线电压,它是相电压√3的倍。因此,它比单相触电的危险性更大。 例如,在380/280低压系统中,假设线电压为380V,设人体电阻为 1000欧姆,则通过人体的电流约可达380mA,足以致人死亡。
电气工作中两相触电多发生在带电作业时,由于相间距离小,安全措 施不周全,使人体直接或通过作业工具同时触及两相导体,造成两相电 击。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自以为已经站在木梯子等绝缘物上便开始带 电作业,没注意旁边带电导线,从而造成两相触电。
8
间接接触触电的跨步电压触电
当电气设备或载流导体发生接地故障时,接地电 流将通过接地体流向大地,在地面上形成电位分布时, 若人在接地短路点周围行走,其两脚之间的电位差,就 是跨步电压。此时,人在有电位分布的故障区域内行走 (导线落地点或接地点8m范围内)时,其两脚之间(人 的跨距一般为0.8m)呈现出电位差(地面上水平距离为 0.8m的两点间的电位差),此电位差称为跨步电位差, 即跨步电压
②电杆和导线的机械强度不够,导线接头绑扎不牢,长期失修,或受外力破 坏,导致倒杆断线,人误拾、误踩、误触带电部分,造成触电。
③广电线因和电力线搭连、混线而带电后,人触及广电线,造成触电。
④违反规定使用一线一地制照明,拔接地线时触电。或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 人碰到接地线触电。
⑤屋内外布线安装不合格,导线破皮,电气设备带电部分外露,人误碰触造 成触电。使用安装不合格的电器产品,也会造成触电。
• 电钻触电事故:电钻的外壳没有做PE保护;插座连接上没有接地(零) 触头,导线中没有专用一股接地(零)导线;接地(零)误接在火线 上;使用具有接地(零)导线的电钻工作时,误触开关有电部分等。
• 电焊触电事故:电焊变压器反接产生高压或错接在高压电源;电焊变 压器外壳没接地(零)等。
• 使用起重机触电事故:带电压修理、吊车臂杆碰触架空电缆带电部分。 • 电动机、电气线管触电事故:未接地(零)或接地(零)不良。
• 配电(高压)设备触电事故:没有切断电源就清扫绝缘子、检 查隔离开关、检查油开关并加油、安装或拆除电气设备等。工 作前应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等。 如不严格执行规程,则很容易发生事故。
• 架空线路触电事故:导线折断碰到人体;人体意外接触到损伤 绝缘的导线;携带金属杆架碰到有电部分;吊车臂杆碰触导电 部分而触电等。
9
跨步电压危害与防范措施
在距离接地故障点8--10m以内,电位分布的变
化率较大,人在此区域内行走,跨步电压高,就有
触电的危险;在离接地故障点8--10m以外,电位分
布的变化率较小,人的一步之间的电位差较小,跨
步电压触电的危险性明显降低。人在受到跨步电压
的作用肘,电流将从一只脚经另一只脚与大地构成
回路,虽然电流没有通过人体,但当跨步电压较高
• 2、人员统计方面,低压触电事故多(低压设备多于高压,往往思想麻 痹,管理不严);单相触电事故多(70%)
• 3、从设备上来讲,携带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触电事故多;
• 4、从触电部位上来说,电气连接部位或者运动连接处触电事故多(机 械牢固性差,带电部位容易外露,电气可靠性较低);
• 5、从操作上,错误操作、违章作业和无知操作造成的触电事故多;
5、人体的状况 人体电阻的大小 是影响触电持续时

14
按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而使人体呈现 不同的状态,可将电流划分为四级:
➢ 感知电流(成年男性1.1mA;女性 0.7mA)
是指在一定的概率下通过人体引起人有任何感觉的最小电流
➢ 摆脱电流(成年男性16mA;女性 10.5mA)
第二章 触电事故及现场救护
触电事故:
• 1、电击:直接接触电击、间接接触电击 电伤: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电
烙印、机械性损伤、电光眼 • 2、雷电事故 • 3、静电事故 • 4、电磁辐射事故(多见于高压作业) • 5、电路故障及事故(电路故障:断路、短路、接
地、漏电、突然停电、误合闸)电路故障得不到 控制就可能发展为电路事故
遇此情况,为防止其他人员靠近,应迅速树立标志,
并报告有关电力部门处理。
10
• 间接接触触电的接触电压触电 (1)接触电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