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足防治论文

糖尿病足防治论文

糖尿病足的防治
【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了解其危险因素、预防及护理对于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减少致残、致死率意义重大。

目前糖尿病足的治疗也备受关注,除了全身治疗外,局部创面的处理很重要。

本文就糖尿病足的概念、危险因素、预防、护理及治疗方面做一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足;危险因素;预防;护理;治疗
近年来糖尿病疾病呈高发趋势,其已经成为众多研究人员所关注的课题,(intm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idf2009年公布的统计数据[1]2007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2.46亿,预计到2025年将增加55%,达到3.8亿;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此疾病患者有9240万之多。

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糖尿病足(df)的并发症,现今df的群体也在逐渐扩大,其中约2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df,由于该病致残率高,约40%的df患者需要进行截肢手术,10%的患者截肢后30天死亡,50%的截肢患者会在5年内死亡,df严重危害着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乃至整个社会。

因此,df引起的一系列临床及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文就糖尿病足的概念、危险因素、预防、护理及治疗方面做一综述。

1 定义
患者因糖尿病而发生df,其为一种病理表现,其是感染、糖尿病神经病变(dpn)、周围血管病变(pvd)三者共同影响的疾病。

这其中dpn是影响最大的因素。

其会导致患者出现感觉、运动神经受损、轻度瘫痪、肌肉萎缩、无力等表现,患者一般多为在不注意的情况下损伤了其足部,而患者因体内的血糖指标过高,其下肢的供血有所降低,在其足部受到损伤之后易于发生足部溃疡的情况出现。

2 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
2.1 年龄和糖尿病病程国内外资料已证实,年龄和糖尿病病程是df的危险因素。

研究[2]
间越长其发生df的几率就越大,这也许和高龄患者长期患病致使动脉硬化,从而加大致病的因素。

2.2 患者的血糖指标过高患者血糖数值居高不下会对患者的血管、神经有很大的伤害,从而导致df疾病的发生。

且居高不下的血糖让患者的体内一直处于代谢旺盛的状态下,此时出现的感染疾病治疗起来很困难,导致其溃疡疾病无法痊愈。

所以血糖数值过高患者出现此疾病的几率明显上升。

文献[3]表明糖尿病足组与非糖尿病足组相比,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

2.3 患者有低白蛋白血症的表现患者处于低白蛋白血症状态下易于引发df疾病,其可有高达6.608倍危险性发生df。

具体的机制可能有如下几点。

①患者体内的血清白蛋白指标下降会导致患者的肝脏出现代偿性工作,从而演变为血脂合成出现紊乱的状态。

②患者处于此状态时其营养情况很差,相应的抵抗力明显降低,此
时易于发生感染疾病,而感染疾病又加重患者的体内代谢,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状态。

2.4 患者有糖尿病肾病疾病 df疾病的高发因素就有糖尿病肾病这一疾病,患者处于此疾病时其会有低白蛋白血症疾病的情况,其会导致患者发生df。

糖尿病肾病可通过测定uae、尿白蛋白肌酐比等指标从而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

这些检查比较方便,故患者可定期进行此类相关检测,特别是高龄患者,更应定期复查,以了解其疾病情况从而在疾病早期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

2.5 个人因素如社会经济条件差、老年、独自生活、拒绝治疗和护理等;缺乏社会沟通的患者糖尿病足的危险性要比正常人群高;吸烟抑制体重的增加,加速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3 护理对策
3.1 对df的预防护理措施
3.1.1 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因为此疾病为终身疾病,故应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各项糖尿病知识,降低危险因素,积极预防df的发生。

可以通过讲座、交流、宣传手册等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

患者出现足部损伤时应立即到医院进行就诊,以避免出现严重情况。

3.1.2 对患者的血糖数值进行控制患者的血糖数值应严格控制,避免长期高血糖状态影响机体,故应定期进行血糖的监控,按照医嘱规范地服用药物进行治疗,避免出现漏服的情况发生,家属
也应做好辅助工作,帮助患者控制血糖。

患者还应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以了解疾病情况,提前给予预防。

3.1.3 日常护理此类患者应经常对其足部进行观察,查看是否有感觉减退、水泡、溃疡、红肿等情况发生,洗脚的水温不可过高,避免烫伤,并应保持患者足部的卫生。

如其足部出现损伤等情况应给予对症处理,如时间长仍无好转应到医院进行检查诊治。

患者应选择大小合适、透气性好、纯棉的袜子穿,并应注意定期进行更换,鞋子也应以大小合适、舒服的原则。

3.1.4 避免足部外伤患者日常应注意避免足部发生损伤,在进行修剪趾甲时应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有所损伤。

如其足部被蚊虫叮咬后不可大力去挠抓,从而发生感染疾病。

患者每天可进行足部的按摩,每天进行足部抬高的动作,这样可促进患者足部血流,改善足部情况。

3.2 护理措施
3.2.1 饮食护理无论病人是口服降糖药物还是注射胰岛素均
应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特别是轻症、无症状或肥胖患者,控制饮食、保持血糖平稳是治疗糖尿病最基础、最有效的方法,应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合理的膳食结构能有效减少高血糖的发生,进而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

3.2.2 足部护理如患者足部出现红肿,应加强局部护理。

轻柔的按摩足部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

禁止随意抓挠,避免组织损伤而产生局部破溃。

应保持足部皮肤清洁干燥,切不可随意损伤表皮。

3.2.3 心理护理糖尿病为终身性疾患,漫长的病程及足部病变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会给病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易出现情绪低落,紧张焦虑,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

因此应与患者积极交流,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情绪,乐观的面对疾病和生活,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样才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4 糖尿病足的治疗
4.1 一般措施水肿影响了局部的血流,可采用利尿剂治疗,对于糖尿病肾病合并低蛋白血症者,应适当补充血浆蛋白,在下肢动脉供血良好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弹力袜促进静脉回流。

4.2 严格控制血糖与抗感染是治疗的关键高血糖控制后,下肢和足的血流改善,供氧增加,局部代谢改善,而且血糖控制后还可以增加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作用,因此严格控制血糖在治疗中尤显重要。

研究显示在治疗时采取严格的控糖措施,将血糖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可使糖尿病足的感染率下降。

df患者均不可避免的发生感染,因此有效地控制感染也是治疗中不可忽视的,要根据感染细菌的种类,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应注意选用广谱抗菌素,因感染绝大部分是以g-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

4.3 重视局部治疗,保持伤口湿润对于合并感染的伤口,应该选择银离子敷料处理,感染局部清创、切除坏死组织、修理胼胝、拔甲和引流分泌物是治疗的重视措施,利用刀、剪等手术器械清除坏死组织,当发生严重软组织感染时,需要在充分的支持治疗下进行彻底清创,坏死的韧带和脂肪需要清除,骨髓炎时需要通过外科
手术清除感染骨对于无感染,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的大面积溃疡,可以进行皮瓣移植治疗。

4.4 介入治疗如果患者病变严重,可行血管重建手术或内支架植入术。

4.5 中医中药的应用研究显示[4]
清热解毒、益气活血、祛腐生肌、促进肉芽生长的功效,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根据糖尿病足的不同时期的情况外用不同作用的中药制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但使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同时还使感染和坏疽均较重的iv期v期df治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综上所述,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高龄、低白蛋白血症、已有周围神经病变及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糖尿病足溃疡诱因包括烫伤、自发水疱破损、穿鞋摩擦伤、搔抓破损、碰伤等。

因此,糖尿病足应及早预防、护理及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足防护知识教育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the diabetes atlas.4th ed. brussels: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2006.
[2] 李娜,肖珊,朱筠.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 jan,32(1):26-28.
[3] 王宇.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20例. 江西中医药,2011,
42(345):34-37.
[4] 伍绍铮,汤孝优.糖尿病足危险因素探讨.中国当代医药.1674-4721(2010)01(b)-017-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