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176学时。
其中理论课32学时,术科课144学时。
二、课程目标1.通过学习《田径》课程,使学生掌握田径主要项目的基本技术和理论知识。
了解田径运动教学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教学要点。
2.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初步掌握田径主要项目的教学法和基本教学文件的编写方法,使学生具备进行田径教学的能力。
3.全面发展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培养自觉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4.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思想品德和从事体育教育事业的事业心与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一)理论教学内容专题1田径运动绪论 4 学时概述。
田径绪论,田径的定义。
田径的练习内容,分类和一般特征。
从事田径运动的健身和实用意义。
田径运动和其它运动项目之间的联系。
在其它项目中,为了提高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水平,运用田径练习手段。
田径课的内容和任务。
田径训练课的计划、组织和教法。
专题2田径运动发展简史 2 学时田径的起源。
古代奥运会的田径比赛;现代奥运会的田径比赛;国际田径协会联合会(IAAF)的成立与发展。
世界田径锦标赛,国际田径大奖赛。
田径发展的四个阶段:自然发展阶段;技术革新阶段;训练正规化阶段;现代化训练阶段;现代田径运动发展趋势:田径运动在全世界不断普及;田径大赛的种类增加;女子田径水平迅速提高;训练科学化;场地、器材的现代化;兴奋剂对田径比赛的干扰;田径各项目的世界纪录及进展。
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
旧中国田径运动状况。
新中国成立后的田径运动的发展。
恢复中国在国际比赛中的地位。
改革开放后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
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亚运会上中国田径运动员的表现。
田径运动的群众比赛,参加田径活动的群众人数。
专题3田径运动教学原理 4学时体育教学原则简介。
常用的体育教学原则在田径教学中的运用和注意事项。
在田径教学中运用教学原则的特点。
田径技术教学过程的结构。
教学的三个阶段:学习技术阶段,改进提高技术阶段,熟练掌握技术阶段。
各阶段的教学特点和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中运动技能的变化特点。
田径教学的主要工作环节。
备课,上课,考核,教学总结。
各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方式和要求。
备课的形式: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
备课的主要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法手段。
田径课的形式:教学课,理论课,身体素质训练课。
教学的内容:田径理论、技术、教法、发展身体素质的方法等。
考核。
考核的方式:理论考试,技术考核。
对考核结果的评价。
教学总结。
总结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和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作用。
田径技术教学课。
田径技术课的组成部分。
技术课和各部分的目的、任务。
技术课和各部分的持续时间。
教学任务和教育任务的安排。
教学法的选择。
技术课的开始部分。
开始部分的内容。
技术课的准备部分,准备部分练习的选择和练习量的分配。
技术课的基本部分的内容安排。
技术课基本部分的形式。
技术课中练习的负荷和控制负荷的方法。
技术课结束部分的内容。
田径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完整技术教学法、分解技术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程序教学法。
各种教学方法在田径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和要求。
田径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讲解,示范,提示,提问。
在田径教学课中运用各种教学方式的要求和教育学意义。
田径教学中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和纠正方法。
常见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技术概念不清楚,理解错误;身体素质差;心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
预防的方法。
纠正的方法。
专题4竞走和跑的技术原理 2 学时田径练习的技术概念。
技术运动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的反映。
技术的基础是运动结构中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协调一致性和必备环节的总和。
技术的主要环节。
技术的次要环节和个人特点。
从生物学角度和力学原理而来的技术原理。
有效地运用肌肉力量的原则:发挥力量的最佳方法,为提高运动速度增加冲力(力的冲量),力量作用的不间断性和连续性。
走和跑人类运动的自然形式。
竞走的周期性,在一个周期内(二步)腿的运动阶段。
双腿和单腿的支撑阶段。
在竞走时外部和内部力量的相互作用。
在竞走时,身体重心的运动路线。
竞走时运动的速度,步长和步频。
惯性的意义。
头部躯干的姿势的角度数据,呼吸。
跑与走的不同点。
支撑和腾空两个阶段交替进行。
内力和外力的相互作用。
惯性的意义。
摆动运动与后蹬的配合。
在腾空阶段运动员的运动。
脚落地的主要形式。
在垂直瞬间。
后蹬。
身体重心的运动路线。
头、躯于的位置。
主要的空间和时间参数。
呼吸的特点。
把跑划分为几个部分: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
专题5跳跃技术原理 2 学时跳跃的定义。
跳跃的阶段划分:助跑和起跳、腾空和落空。
起跳的动力学原理。
摆动腿、手臂的动作和伸展身体对于有效地起跳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助跑和起跳时人体的速度及其变化。
起跳的腾起角和腾起的初速度。
在腾空阶段跳跃运动员身体重心的轨迹和速度特征。
在腾空阶段跳跃运动员身体动作的意义。
在不同的跳跃项目中落地时的动作。
专题6投掷技术原理 2 学时投掷的定义。
投掷动作阶段的划分:持握器械与预备姿势、助跑、最后用力和缓冲动作。
各阶段的技术要求与动作要点。
助跑的速度变化和节奏。
超越器械。
正确的发力时机和用力顺序。
最后用力时,投掷运动员作用在器械上的力的路线长度。
投掷时人体各部位和器械的速度变化,最大加速度和正确出手方向是投掷运动的基础,不同环节肌肉组织工作的连续性。
器械飞行的远度和影响远度的主要因素。
器械的初速度,不同投掷项目的器械出手角度。
出手角度对出手速度的影响。
在标枪、铁饼项目中,器械出手时其它初始条件对投掷远度的影响。
空气的阻力和器械形状对飞行远度的影响。
在空中飞行阶段器械的旋转运动。
专题7田径运动场地基础知识 4学时标准半圆式田径场的定义。
跑道方向。
跑道的弯道和直道。
中线。
弯道的圆心和半径。
直曲段分界线。
直段和直道。
内、外突沿。
跑道和分道。
计算线。
标准400米半圆式田径场跑道的规格:弯道的半径和长度,直段长,直道长,分道数量,分道宽,跑道的倾斜度。
标准400米半圆式田径场跑道轮廓的画法。
跑道的画法。
不同比赛项目起跑线的画法。
终点线的画法。
抢道线的画法。
接力区的画法。
田赛项目的场地布局和画法。
跳远,跳高,撑竿跳高,三级跳远场地的画法。
推铅球,掷铁饼,掷链球,掷标枪场地的画法。
专题8田径运动竞赛组织 8学时田径运动竞赛组织的概念和意义。
田径竞赛的形式。
竞赛计划的制订与内容。
田径运动会的筹备组织工作。
筹备组的规模和任务。
运动会的组织方案,竞赛规程,组织机构,工作计划。
运动会组织方案的作用和内容。
竞赛规程的内容和印发时间。
大型运动会的组织机构和各部门的职能。
运动会的工作计划内容。
田径运动会的编排和记录公告工作。
编排记录工作的阶段划分和任务。
赛前、赛中、赛后的编排记录工作内容。
编排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的内容:学习竞赛规程和田径规则,了解规程有关情况和场地、裁判情况。
准备用具和各种表格。
审查报名单。
编排运动员的单位、姓名、号码对照表。
进行各项统计工作。
填写比赛卡片。
编排各项竞赛分组。
径赛项目的竞赛分组编排原则和方法。
田赛项目的竞赛分组编排原则和方法。
全能项目的竞赛分组。
分组表格的填写方法和要求。
编排比赛秩序。
编排比赛秩序的程序:估算各项比赛时间的依据。
估算各项比赛的时间。
比赛编排的原则。
编排比赛秩序的方法和步骤。
编印秩序册。
秩序册的类别。
总秩序册的内容。
比赛期间的编排记录公告工作。
裁判员的分工。
工作程序。
成绩的整理。
分秩序册的内容及印发。
比赛后的工作。
统计团体总分。
填写成绩证明单和破记录申请表。
编印成绩册。
工作总结和资料移交。
比赛会场的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
会场布置工作。
比赛场地与器材的准备。
田径运动会常用表格介绍。
专题9田径教学文件制定4学时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是一个项目或课程教学的日程表。
制定教学进度的依据。
教学进度与教学大纲和教案的关系。
教学进度的格式:表格式的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的作用。
教学进度的主要内容:课程名称,教学班级,教学时间,任课教师,总学时与课次安排,各课次的教学任务和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备注。
制定教学进度的要求。
田径教学课的教案。
教案的作用。
教案和教学大纲、教学进度的关系。
编写教案的要求:任务明确,内容详细,手段恰当,编排合理,强度适宜,书写整齐。
教案的主要内容:教学任务和教育任务,准备活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练习手段、时间、数量和强度,教学组织。
教案中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要求。
教案的书写格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课后小结。
教案各部分的时间及比例。
(二)技术教学内容专题1 短跑技术教学 18学时短跑项目的发展概况。
短跑项目的起跑(包括直道、弯道)及起跑后加速跑技术,起跑器(包括直道与弯道)的安装方法。
短跑项目的途中跑技术。
单腿动作。
缓冲、蹬伸、前摆、下落四个环节。
蹬摆配合。
腾空后的两腿动作。
上肢动作,躯干姿势的配合。
弯道跑技术。
短跑的终点冲刺跑,终点撞线。
短跑(100米)的全程节奏。
起跑后均匀、尽快地加速。
较长时间保持高速度,力争延缓降速时间和减速幅度。
200米、400米跑的全程节奏。
接力跑技术。
传接棒技术。
合理安排各棒次运动员。
短跑与接力跑的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
短跑技术教学内容与要求:主要内容技术要求直道途中跑1.两眼平视、肩颈放松,上体正直或稍前倾;两臂肘关节弯曲约90度,以肩为轴前后摆动,与腿部动作协调配合,快速前摆,幅度大,两肩绕身体脊柱稍有前后扭转。
2.摆动腿放松折叠,随惯性以髋关节肌群发力带动大腿快速前摆,摆腿时大腿高抬与上体接近垂直。
然后摆动腿大腿积极下压,小腿随惯性前摆,足前掌积极扒地以前脚掌着地,落地点在身体重心垂直投影点前适当位置。
支撑脚着地瞬间,小腿与地面垂直,曲膝缓冲,以使身体重心迅速前移。
3.蹬腿动作:髋、膝、踝三个关节依次快速蹬伸,充分发挥踝关节、脚掌的最后蹬地力量。
4.跑时动作轻快、蹬摆协调配合,强调加快向前摆臂、摆腿的速度,动作放松、大步幅、高频率、人体向前运动的效果好。
蹲踞式起跑1.起跑器的安装:普通式、接近式、拉长式三种,根据个人情况确定。
2.“各就位”时,两手紧靠起跑线后沿支撑于地面,两臂伸直与肩同宽或略宽,两脚紧压起跑器,颈与躯干保持放松姿势。
3.“预备”时,臀部从容抬起稍高于肩,肩部在起跑线上方或略前,前腿膝关节角度约90度,后腿膝关节角度约135度。
颈部自然放松,两脚掌紧压起跑器。
4.听到“鸣枪”后,两手迅速离地,两臂积极有力地前后摆动,两腿快速有力蹬伸,两脚迅速蹬离起跑器。
后腿蹬离起跑器后以膝关节领先迅速前摆,前腿充分蹬伸,上体保持较大前倾。
起跑后加速跑起跑后进入加速跑阶段。
加速跑距离通常为20~30米,加速跑时两臂积极协调摆动,两腿有力蹬地,步长和步频逐渐增加,上体逐渐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