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聊斋志异》和《促织》

《聊斋志异》和《促织》

A
1
蒲松龄其人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 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清代文学家。现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生于一个逐 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功名不显。19岁应童 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以 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科举时代,挑 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 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 皇帝)。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宝应县知县孙蕙邀请 ,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 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61岁时方撤帐归 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 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结局:成名因献蟋蟀致富,大小官员均受蟋蟀恩荫。结束
全文。
A
9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整个故事情节有三大转折,中间一个是现实的,前后两个是 虚幻的。中间一个转折,说明即使捉到好的促织,也容易逃掉, 死掉,成名一家就因此家破人亡。皇帝只顾自己开心取乐,全 不顾百姓死活。前后两个转折,求神问卜而得佳虫和儿子身化 促织而轻捷善斗,这两个神鬼怪异的情节,将人间悲剧幻化成 喜剧的形式,不但没有削弱对封建统治者的谴责力量,相反蕴 含着更为深沉的悲哀,这里寄托了作者对成名的同情,对腐朽 的封建统治的谴责。成名的入邑庠,发大财,官员的得奖赏, 获升迁,完全取决于皇帝的偶一欢喜。皇帝正经事不干,一味 玩小虫,这是何等荒诞。对此,作者谴责和讽刺的意味非常辛 辣。
《颜氏》
故事描绘了一个聪明美丽而又善良的女子颜 氏,见丈夫屡考不中,便女扮男妆替夫考取功名 ,官御史达十年之久,后退而待奉夫君,空使须 眉汗颜。
《司文郎》
一瞎和尚用鼻子嗅试卷,以定文章的好坏, 让官吏把文章烧了给他闻,竟至:“向壁大呕,下 气如雷。”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聊斋志异》题材分类
③抨击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朽,鞭挞了为虎作伥、 无恶不作的土豪劣绅和官吏,将他们欺压百姓的贪婪、 无耻、昏庸的丑恶面目暴露无遗。
郭沫若评论: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A
3
《聊斋志异》题材分类
题材可分为:
①反映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大胆写出当时社会 的青年男女向往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果断行为,生动 刻画了许多痴情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些蔑视封建礼 教,追求幸福的动人形象。
《婴宁》 故事生动地塑造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女形象——婴宁,并
着意刻划了她与王子服相爱过程中天真而近乎狡黠的内心世界 。
《连城》 连城,大户之女。有才名,工刺绣。以诗择婿。应者颇众,
有乔生献诗,甚可,父贫之,连城病,几死,生割肤肉活之, 父又悔婚。后又死,生悲绝,会于冥府,得友人助而双双复生 和好。
A
4
《聊斋志异》题材分类
②揭露和抨击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弊端。
蒲松龄不但对现实生活有精细的观察,而且想像力特别丰富,
特别奇妙。波德莱尔说,想像乃“真实的皇后”。真实加想像,
这样的志怪小说对现实是悲愤的谴责,思想性有深度,这样的
志怪小说其情节有如万花筒,特别奇妙有趣,值得欣赏。
A
10
形象刻画
成名
课文不仅长于讲故事,而且在细节描写和塑造、刻画人物方面有突出成就, 试以文章中对成名的心理描写为例,作重点分析说明。
在成名因“征促织”而引出的一部悲喜剧中,作者出色地描写了他的心 理变化。“征促织”的事情一执行,成名计出无门,又遭杖责,于是“忧闷 欲死”,“转侧床头,惟思自尽”,一开始便走投无路,被逼入绝境。后得 神巫指点,捕得“巨身修尾”之佳虫,便“大喜”,“举家庆贺”,并对其 “备极护爱”。接下去成子误伤蟋蟀,孩子因惊惧而投井自尽。成名起初 “怒索儿”,继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后小儿“半夜复苏”,夫妻虽 “心稍慰”,但见“蟋蟀笼虚”,成名又“气断声吞”,“自昏达曙”、 “僵卧长愁”。再以下写得儿魂化之蟋蟀,起初惴惴不安,担心“不中于 款”,交不了差。当村中少年持“蟹壳青”强与小虫搏斗时,他“自增惭 怍”,在少年强求之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搏一笑”。当小虫 角逐得胜,成名这才转忧为喜,且大喜过望,不料,鸡啄小虫,“成骇立愕 呼”,紧急关头,更是“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当小虫出奇制胜时, “成益惊喜”,真是又惊又惧,忽喜忽悲。成名的心情变化,全因为一头促 织关系着自家性命,统治者爱好“促织之戏”,使成名这样的老实人精神上 受尽折腾。因皇家的一件小小玩物,弄得人神魂颠倒,死去活来,出色的心 理描写,凸现了皇家骄奢淫逸的罪恶。
发展: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为捕捉蟋蟀而受尽种种苦难 。
①成名因缴不上蟋蟀而两次寻死觅活。提出了尖锐的社会 矛盾。
②成妻在无可奈何中问卜获图,成名按图求索,捉到一头 俊健非凡的蟋蟀而举家庆贺。
③成子不慎使蟋蟀“就毙”,一波三折,闹得全家死去活来 ,家破人亡。
高潮:成名的小虫在搏斗中大获全胜,使主人喜出望外。
A
7
小说欣赏方法
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 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叫细节 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侧面描 写(又叫侧面烘托)指以他人言行来反映人物等。
故事情节: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故事情节的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用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
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 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 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 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 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
A
8
《促织》故事情节回顾
开端:宫中爱玩蟋蟀而流毒遍及民间。写出了故事发生的 社会背景。
A
2
《聊斋志异》
从20岁起,蒲松龄就开始收集、写作志怪小说。到40岁时, 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一书的大部分已经完成。
“聊斋”作者的书斋名 “志异”记述花妖狐鬼及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讽刺现实, 寄托孤愤。 《聊斋志异》是以精炼、生动的语言写成的短篇小说集, 内容十分丰富,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他大胆倾述社会的不公 平现象,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借花妖狐鬼的故事,以曲折隐 晦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人生辛酸悲苦的真情实感,抒发 对社会的不满与愤懑,并对其进行严厉的批判和辛辣的讽刺。
《席方平》
席父被冤至死,方平赴泉下为父伸冤。然泉下官吏 也徇私枉法,乌烟瘴气,方平不畏权势酷刑,终于战胜 邪恶,伸张正义。
《胭脂》
牛医爱女胭脂,聪明美貌,爱慕秀才鄂秋隼。岂料
竟引出一桩人命案来,几经反复,累及多人。山东学使
施愚山,力翻冤狱,严惩凶手毛大,使胭脂与鄂秀才结
成伉俪。
A
6
小说欣赏方法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 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 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 环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