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阿特金森、谢夫林——三级记忆模型阿普特尔——逆转理论阿多诺——1950,对权威人格进行了研究阿瑟·S·雷伯——最早提出内隐学习的概念奥苏贝尔——社会实践说奥苏贝尔——教学四原则: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序列组织原则+巩固原则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性质将学习划分为两类四种奥苏贝尔——学习的成就动机划分安德森——真诚是最重要的品质。
影响人际吸引的个人特质:个人的温暖+能力+外表吸引力艾克曼——眼睛表达忧伤最为重要,口部对于表达快乐最为重要艾克曼——他的发现支持了表情是天生的艾森克——人格结构的四层模型(特殊、习惯、特质、类型)奥尔特曼、泰勒——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阶段:定向+情感探索+情感交流+稳定交往奥尔特曼、泰勒——社会渗透理论奥尔波特、班杜拉——模仿说(言语发展)艾利康宁、达维多夫——依据活动特点对心理发展阶段划分埃里克森——青少年的发展任务是同一性的确立和防指同一性混乱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阿特金森——追求成功时两种倾向:力求成功的意向+避免失败的意向阿特金森——T=T s-T f=M s*P s*I s-M f*P f*I f安德森——从信息加工角度对知识进行分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安德森——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理论(认知+联结+自动化)安德森——产生式理论,研究认知机能迁移时提出(打字熟练的秘书员的实验)奥斯古德——逆向曲面模型(三维迁移模型)Allport——6个基本的价值观:理论的+经济的+审美的+权利的+社会的+宗教的B进化心理学——巴斯(代表人物)巴斯——活动特征说(情绪性+活动性+社交性+冲动性)巴昂——情绪商数巴克尔——沟通过程七要素(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收者+反馈+障碍+背景)巴特森——利他行为有两种倾向(自我利他主义+纯利他主义)巴特森——元交际理论巴尔特斯,斯普兰格——毕生发展观巴尔特斯——毕生发展的总体框架—生物和文化共同进化的结果巴尔特斯——智力双重过程理论(基础+应用)班杜拉——重视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儿童攻击性、性别品质、自我强化、亲社会行为)班杜拉——自我功效理论班杜拉——侵犯是习得的,其机制为联想、强化、模仿。
班杜拉——自我效能感(四个形成因素),期望(结果期望+效能期望)布鲁纳,赫尔姆霍兹,格里高利——间接知觉的观点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概念形成四种策略布鲁纳——人工概念形成实验(81图)布鲁纳——认知—发现说(发现学习)布鲁纳——结构教学观(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布鲁纳——认知表征理论:动作性表征+映像式表征+符号性表征布鲁纳——迁移是把习得的编码系统用于新的事例中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对知识的分类(具体知识+方式方法知识+普遍原理知识)布鲁姆——认知领域(六级),情感领域(五级),动作技能领域(七级)教育目标布雷泽尔顿——三类型学说(活泼+安静+一般)布朗——情境通过活动来合成知识,分布式认知布朗——运动知觉实验,现象的速度依赖物体的相对大小及其背景布里奇曼——提出操作性定义(条件描述法+指标描述法+行为描述法)布伦斯维克——测量恒常性程度的公式BR=(R-S)/(A-S)波斯纳——概念转变四条件波斯纳,菲茨——动作技能形成三阶段模型(认知阶段+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波纳——特征表理论伯曼——激素说伯曼——相关偏见伯曼——以内分泌腺为分期标准柏林,赫布——动机的唤醒理论贝尔斯——贝尔斯测量法贝塞尔——人差方程鲁宾——爱情与喜欢的区别伯克威兹——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侵犯引起的情绪状态,侵犯行为的发生还与情境中的侵犯线索有关。
鲍尔——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研究婴儿知觉恒常性的方法伯莱恩、艾丽斯、哈特、费恩——觉醒—寻求理论鲍姆瑞德——追踪设计,教养方式两维度(要求+反应性)鲍尔斯菲尔德,库伯——社会建构主义的代表(以维果茨基的理论为基础)贝尔,马戎第——脊髓神经包括: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混合神经Burns(伯恩斯)——交易型领导+改变型领导C陈世平、杨治良——干扰因素对内隐、外显记忆关系的实验查普曼——换位理论C.D.Batson——移情与利他主义(纯利他主义的观点)Chessman,Mericle(奇斯曼,梅里克尔)——实验分离的Stroop启动实验,迫选D德韦克——成就目标理论戴尔——对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做了比较,沟通效果:混合>口头>书面德西——自我决定理论达斯——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多拉德——提出挫折—侵犯说,挫折导致侵犯多伊奇——手段目标相互依赖理论多伊奇——运输竞争实验道奇——反社会行为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E厄克斯奈——指出准备定势在反应时测量中的应用,首次提出“反应时间”这个名词E.加涅(加涅的女儿)——图式有三个基本特征:含有变量+具有层次+能促进推论E.Wilson,R.Trivrs——利他行为的社会生物学观点Eagly——关于利他对象特点的实验Epstein——指导语对知觉恒常性影响实验F冯特——《对感觉知觉学说的贡献》首次提出“实验心理学”一词冯特——《生理心理学原理》,这是科学心理学的独立宣言冯特——《心理学大纲》,主张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的研究冯特——最早将反应时直接作为心理研究课题佛莱奇尔——纯音掩蔽实验弗拉维尔——提出元认知概念(知识+体验+监控)弗拉维尔——儿童观点采择能力发展(存在阶段+需要+推断+应用)弗里德曼、罗斯曼——A-B型人格弗兰克·法利——T型人格弗洛伊德——动机的本能论弗里茨,希兹——动物的行为是由大脑额叶的某些区域支配的菲茨、波斯纳——动作技能形成三阶段模型(认知阶段+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福克斯——梦的功能是将个体的知觉和行为经验重新编码和整合,使之成为符号化的、可意识到的知识。
冯·诺依曼、摩根斯坦——期望效用理论冯·格拉赛斯费尔德,斯特菲——激进建构主义的代表(以皮亚杰思想为基础)阜南——层级结构理论(G、大、小、特殊)费斯汀格、卡尔史密斯——移动线轴和移动方栓的任务费斯汀格——过度理由效应福阿——人际交换六种基本汇报类型范茨——视觉偏好实验,2天的婴儿就有图形知觉并表现出对人脸的偏好房东岳——1908,翻译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我国最早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冯忠良——根据所传递经验内容不同,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社会规范学习冯忠良——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冯忠良——动作技能形成四阶段(操作的定向、模仿、整合、熟练)F.H.奥尔波特——提出了社会促进的概念Fiedler(菲德勒)——权变领导模型G格奇温勒——较早使用神经网络观点描述言语产生的一位神经科学家格雷——双耳分听实验(ob-jec-tive)格林诺——情境性理论,迁移在于如何以不变的活动结构或动作图式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格罗斯——原因调节(关注前行调节的情绪调节)+反应调节(关注反应的情绪调节)、格里高利、布鲁纳,赫尔姆霍兹——间接知觉的观点戈尔曼——情商的功能戈尔曼——工作EQ古川竹二——血型说Gibb(吉布)——领导特质理论(少)H霍布森——奇异梦境的特征:不连续性(主要),不协调性,认知不确定性霍布森——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霍兰德——实际型、调查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传统型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霍尔——四种人际距离霍尔——人生中的“疾风骤雨”时期,青春期霍尔、詹姆斯——环境决定论者霍林沃兹——最先提出要追求人的心理发展全貌霍林沃兹——1927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霍林沃兹——心理断乳期,青春期到青年早期这一年龄段霍布斯——经验心理学之父霍福尔——外在情感性西蒙任务EAST霍利约克——符号性图式理论霍克基、汉密尔顿——字母转换实验(开窗实验),编码、转换、储存胡博、威赛尔——特征觉察器赫罗威兹——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方式模型赫尔姆霍兹——颜色恒常性:建立在无意识感觉上的理智判断赫尔姆霍兹,布鲁纳,格里高利——间接知觉的观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是教育者首先要掌握的学科赫尔巴特——“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教学的四个形式阶段赫尔——共同要素说赫尔——人工概念形成实验(汉字)赫尔——驱力理论→(斯彭斯提出)诱因理论赫布、柏林——唤醒理论海耶斯、弗拉沃——(书写产生)计划阶段、转换阶段、回顾阶段海德——归因理论哈洛——动物早期经验剥夺实验(恒河猴)哈洛——学习定势说哈维格斯特——成年中期是人一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哈德森——设计三维图形的知觉测验贺卡熊——《实用教育心理学》汉密尔顿,霍克基——字母转换实验(开窗实验),编码、转换、储存黑林——拮抗理论黑林——颜色恒常性:颜色记忆Heche——椎体暗适应实验House(豪斯)——魅力领导IInglehart——提出了价值观分类体系J加考比——感觉通道效应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信息流+期望事项+执行控制)加涅——学习八阶段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划分为五种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八种)加里培林——心智技能的五阶段理论吉尔福特——采用《命题测验》测试人的独特性吉特——快乐和痛苦最容易辨认,怀疑和怜悯最难辨认吉尔伯特——补笔法揭示了内隐刻板种族印象的存在金特纳——结构匹配理论(表征包括:事件的结构特征、内在关系与联系等)杰克逊——大脑皮城基本机能分界线:中央沟前负责运动,后负责感觉Julesz——双眼视差实验Jacoby,Whitehouse——错误再认实验K卡米克尔——12个刺激图形,被试所画图形发生变形科斯林——表象存在论和计算模型卡特尔——揭示了选择反应时为什么长于简单反应时的原因卡根——冲动型、沉思型卡根——抑制—非抑制说卡斯滕森——社会情绪选择理论卡哈尔——神经元说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以此命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库泊、谢帕德——心理旋转实验克雷奇默——体形说(瘦长、矮胖、筋骨)库勒——提出镜我概念(也叫投射自我)凯利——群体中上行沟通多于下行沟通凯尔曼——态度形成三阶段:依从+认同+内化夸美纽斯——人文主义教育科温顿——自我价值理论柯林斯,奎利安——语义层次网络模型科拉克,蔡斯——句子—图画匹配实验克罗伊策——元记忆知识的测量之谈话法Kahenman——峰—终理论L罗耶——认知迁移理论罗素——情绪词评价法和归类法,愉快度、强度罗迪格——迁移适当加工理论(内隐记忆)罗德格——记忆负荷量对内隐、外显记忆关系的实验罗森伯格——内隐人格理论相关的大学生实验罗森茨威格——动物早期经验剥夺实验(小白鼠)罗特鲍姆——毕生发展的控制理论洛伦兹——动机的本能理论拉瑟福德——频率理论拉扎勒斯——认知—评价理论拉坦,达利——旁观者效应拉荣克——优势反应强化拉文格——句子完成测验,发展类型说拉伊——《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描述利玻——少女老太婆图片→知觉定势里伯——内隐学习说勒伟——(言语产生)概念化阶段、公式化阶段、发音阶段莱维特——正式沟通网络的几种沟通网络的特点罗斯——1908,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卢梭——《爱弥儿》;提出四个阶段:出生~2岁、2~12岁、12~15岁、15~成年雷生——动物早期经验剥夺实验(三只猩猩)雷兹兰——根据有机体进化水平不同将学习分为4类列昂节夫––活动理论廖世承——1924,编写我国第一部《教育心理学》教科书鲁宾斯坦——分析—概括说,概括是迁移发生的基础Lasswll、Robsenz——浪漫式+好朋友式+游戏式+占有式+实用式+利他式M马斯洛——自我实现是其人格理论的核心马斯洛——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马科斯——可能自我+动态自我马蒂斯——(言语产生)选择意义阶段、语音形式编码阶段、发音运动阶段莫里——基本需要+次级需要莫雷诺——社会测量法米勒——挫折可以产生侵犯以外的后果米德——自我发展阶段:模仿阶段+游戏阶段+博弈阶段梅耶尔、萨洛韦——情绪智力四维麦克阿瑟——玛丽为什么笑实验McClelland(麦克莱兰)——三重需要理论(成就需要理论、成就动机理论)4 麦独孤——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本能理论麦独孤——1908,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导论》米尔格莱姆——1963,研究了服从行为墨森、西墨洛夫——用实验研究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孟昭兰——新生儿已具有情绪:兴趣+痛苦+厌恶+微笑梅因——提出混乱型依恋梅伊曼——实验教育运动的倡导者,教育心里学分为两种:普通教育学+实验教育学默里——“成就动机”这一概念的来源麦克里兰——成就动机是一种力求成功并避免失败的一般倾向缪勒——生理学之父,神经特殊能量学说麦考勒——麦考勒效应实验N内温——整体效应+局部效应纳尔逊,纳伦斯——人类的认知过程应区分为两个水平:元水平+客体水平纳伦斯,纳尔逊——人类的认知过程应区分为两个水平:元水平+客体水平纳格利尔里、戴斯——PASS模型诺塞克,巴那吉——GNAT实验(Go/NO-Go实验)尼森,比勒姆——序列反应时实验SRTP佩蒂、卡斯泊——认知反应理论(精加工似然模型):外周路径+中心路径普拉切克——8种基本情绪普莱尔——儿童感知的发展,儿童意志(活动)的发展,儿童理智(言语)的发展培因、李波特——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彼得森、塞利格曼——积极地性格分为24类,归为6种美德皮亚杰——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物理因素+社会因素+平衡皮亚杰——认知相互作用轮皮亚杰——以思维发展为分期标准皮亚杰——智力的本质是适应帕特森——反社会行为的高压家庭环境理论彼得罗夫斯基——参照测量法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Posner——短时记忆信息编码实验Pierce,Young——音笼实验Q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乔姆斯基——先天语言能力说(转换生成说)屈尔佩——建立了“无意象思维”的符兹堡学派琼·魏斯特——其著作中出现了“教育心理学”这一名词R荣格——人格结构、动力、发展理论荣格——内倾型、外倾型荣格——人格发展理论荣格——心理类型理论(内外倾*思维、情感、感觉、直觉)琼斯、戴维斯——对应推断理论S积极心理学——塞利格曼(创始人)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塑造、强化与消退、及时强化斯金纳——育儿箱、行为矫正、教学机器、教学程序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箱(应答应行为+操作性行为)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学习理论的创始人,行为矫正技术的开创者斯普兰格——投射法测量的成就动机比问卷法有更高的预测效度斯普兰格、巴尔特斯——毕生发展观斯滕伯格——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刺激编码、顺序比较、决策、反应组织)斯滕伯格——智力成分理论(分析性、创造性、实践性)斯滕伯格——提出智力的认知成分分析法斯皮罗——结构良好(不良)领域的知识,初级学习+高级学习,随机通达教学斯卡尔——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理论塞利格曼、彼得森——积极地性格分为24类,归为6种美德瑟斯顿——群因素理论(七种)矢田部达郎——ABCDE舒茨——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包容需要+控制需要+情感需要)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内容: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桑代克——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S—R)(效果律+练习律+准备率)桑代克——多重反应率+定势率+优势反应率+类推反应率+联合转移率萨顿·史密斯——行为适应说塞尔曼——儿童同伴友谊关系发展五阶段Stroop——Stroop实验Stroop——Stroop启动实验Sears——外部刺激(说服者+说服信息+说服情境)+说服对象+说服过程+结果Stogdill(斯托格迪尔)——领导特质理论(多)Secheier、Bridges——区分了容易产生疾病的人格因素:易发怒且具有敌意;情绪压抑;失望感强烈;悲观与宿命Sissela Bok——试图用抽象程度来评价价值观的普遍性,认为所有人应该赞同三种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