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


二沉池与初沉池的比较:
二次沉淀池在功能上要同时满足澄清(固液分离)和污泥浓缩(使回流污泥 的含水率降低,回流污泥的体积减少)两方面的要求) 两者都是利用是悬浮物与污水的密度差达到液固分子离的原理 不同点: a.功能不同,二沉淀功能上要满足澄清和污泥浓缩的要求初沉池的功能是 分离废水中较大的无机物悬浮物颗粒与部分大分子有机悬浮颗粒
b.二沉池的沉降利用成层沉降原理,而初沉池利用的是自由沉降原理.
c.两者在构造上要注意以下N个方面:a:二沉池的进小部分要考虑布小均 匀的情况和出小情况:进水要有利于絮凝条件而出水要防止污泥
d.污泥斗的容积与设计
沉淀池由五个疗分组成:进水区,出水区,沉淀区,污泥区,缓冲区 二沉池中普通存在四个区,清水区,絮凝区,成层沉降区,压缩区.
污泥膨胀 的原因:
污水水质;运行条件;工艺方法
污泥膨胀的措施:
1.控制曝气量,使曝气池保持溶解1-4 2.调整PH值 3.如营养比失调,可造量投加含N.P化合物 4.投加一些化学药剂. 5.调整污泥负荷,通常用处理后的水稀释进水 6.短期内间易曝气(闷曝)
二沉池中普通存在四个区,清水区,絮凝区,成层沉降区,压缩区.
K La= K gA/v 因此
K La 的影响因素:
1.水质 修正系数a 2. 水的温度 温暖上升 ,K La 随着上升,c 0 值下降 3. 压力 压力上升, c 0 值增加。
二.曝气设备
曝气设备主要分为鼓风曝气和机械曝气。 1.鼓风曝气 扩散器是整个鼓风曝气系统的关键部件,它的作用是将空 气分散成空 气泡,增大空气和混合液之间的接触界面,把空气中的氧溶解于水中。 扩散器根据分散气泡的大小,扩散器又可分为: a.小气泡扩散器 c.大气泡扩散器 b.中气泡扩散器 d.微气泡扩散器
12.活性生物滤池(ABF工艺)
13.吸附—生物降解工艺(AB法)
A级
污水
B级 沉淀 曝气 沉淀 出水
格栅
沉砂
吸附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14.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法) 初 沉 池 剩余污泥
原废水
格 栅 沉砂池
间歇式曝气池
出水
方法一:活性污泥负荷率(简称污泥负荷) 污泥负荷率是指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承受的BOD5量。
剩余污泥的计算:
根据yobs 定义以及物料平衡式有:
Yobs= y/1+KdθC
Yobs 是扣除了内源代谢后的净合成系数,称为表观合成 系数。
Hale Waihona Puke 剩余污泥量PX为:PX=yobs·v· 0-CS) q (C
注意: PX是以挥发悬浮固体表示的剩余活性污泥量。
污泥上浮的原因:
1.因污泥被破碎,沉速减小而不能下沉,随水飘浮而流失:一些是由于污泥颗料夹带气体油 滴,密度减小而上浮.
2.分布曝气
3.浅层曝气
4. 深层曝气
3.完全混合法
特点:a.微生物环境相同(种类、浓度相同) b.反应池内需氧供氧基本同步 c.耐冲击负荷率强
6.高负荷曝气或变型曝气 7.克劳斯(Kraus)法: 8.延时曝气 9.接触稳定法
进水
吸附池 污泥回流
沉淀池
出水
再生池
剩余污泥
10.氧化沟
11.纯氧曝气
二次沉淀池的容积计算方法与一般沉淀池并无不同,但由于水质和功能不同, 采用的设计参数也有差异。其计算的方法可简明地用下列两公式反映:
A= qv/μ V=r·v· q t
式中:A——澄清区表面积,m2;
qv——废水设计流量,用最大时流量,m3/h;
μ——沉淀效应参数,m3/ m2· h或m/h; V——污泥区容积,m3; R——最大污泥回流比; t——污泥在二次沉淀池中的浓缩时间,h.
V=qvc0/ρNS
式中:qv——与曝气时间相当的平均进水流量,m3/d; c0——曝气池进水的平均BOD5值,mg/L;
ρ——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mg/L;
NS——污泥负荷率,(kg BOD5/kgMLSS· d)
方法二:曝气区容积负荷率法(简称容积负荷)
容积负荷是指单位容积曝气区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承受的BOD5量,即 Nv= qvc0/V=ρNS
V=θC·v· (C0-CS)/ ρ(1+KdθC) q y·
式中:Kd——内源代谢系数h-1 y——合成系数,mgVSS/mgBOD5; c0——曝气池进水的平均BOD5值,mg/L; cS——曝气池出水的平均BOD5值,mg/L; ρ——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mg/L; θC——微生物平均逗留时间,d。
2.操作不当,曝气量过小,二次沉淀池可能由于缺氧而发生的污泥腐化,即池底污泥压氧分 解,产生大量气体,促使污泥上浮. 3.当曝气时间才或曝气量大时,在曝气池中将发生高度硝化作用,使混合液中硝酸盐浓度 较高,这时,在沉淀池中可能由于反硝化而产生大量N或N气而使污泥上浮. 4.当废水中含油量过大时,污泥可能夹油上浮,当废水温度较高,在沉定池中形成温差异重 流时,将导致污泥无法下沉而流失.。
1升混合液沉淀30分钟所对应的活性污泥的体积(ml)
SVI=
1升混合液中SS的干重(g) SV(ml/L) MLSS(g/L) SV 污泥沉降比 MLSS 混合液的悬浮固体
=
双膜理论: 1.存在两个膜,在气液相界面附近分别 存在着层流运动的气膜和液膜,O2在 两个膜内做分子扩散,在膜外做对流 扩散。 2.氧从气相主体传递液相主体,所有的 传质阻力,仅存在于两层膜当中。 3.氧是难溶气体,传递阻力在液膜而不 在气膜。 紊流 pg
污泥上浮的 处理办法:
应暂停进水,打碎或清除浮沉,判明原因,调整操作: 1.如污泥沉降性差,可适当投力口混凝挤或惰性物质,改善沉淀性. 2.如进水负荷过大应减小进水量或加大回流量; 3.如污泥颗粒细小可降低曝气机转速; 4.如发现反硝化,应减小曝气量,增大污泥回流量或排泥量;
1.
如发现污泥腐化,应加大曝气量,消除积泥,并设法改善池内水力条件.


内表面
气体
pi
δ
分 压 或 浓 度
g
δ
c1
液体
1
c 气膜 液膜 膜后
d m /d t=K gA(c 1 –c 0) 而d m =Vd c 所以dc0/ d t= K gA(c 1 –c 0)/v dc0/ d t= K La(c 1 –c 0) c 0–c 1 1 K La=2.3 log c 0–c 2 t2-t1
2.机械曝气
鼓风曝气是水下曝气,机械曝气是表面曝气。机械曝气是用安装于曝气池 表面的表面曝气机来实现的。表面曝气机分竖式曝气机和卧式两类。 3.曝气设备性能指标 a.氧转移率 b.充氧能力 c.氧利用率
三. 曝气池类型
1.推流曝气池 2.完全混合曝气池
四. 曝气设备的性能测试
1. 在清水中的测试 2. 在运行条件下的测试 3. 麦金尼方法
加设斜板的方法不妥当:
因为: 1.首先从提高二沉池的澄清能力来看, 斜板池可以提 高沉淀效能的原理主要适用于自由沉淀,在二沉池中属于 成层成沉.当然,在二沉池中设斜板后,实际上可以布水的 有效性,而不属于冲池理的原理
2.提高二沉池的澄清能力,这是由于斜板对提高浓缩能 力毫无效果.
THANKS!
V=qvc0/Nv
式中:Nv——容积负荷率,kg BOD5/ m3 qv——与曝气时间相当的平均进水流量,m3/d; c0——曝气池进水的平均BOD5值,mg/L;
方法三:污泥龄法(θC)法
微生物平均逗留时间,又称为污泥龄,是指: a. a.新生的微生物在反应器中平均逗留时间;
b. b.反应系统中,工作着的微生物总量被全部更新一次所需时 间; c. c.反应系统中,工作着的微生物总量同每日排放的剩余微生物 量的比值
第十四章 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气体传递原理和曝气池 第三节 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和演变 第四节 活性污泥法的设计计算 第五节 活性污泥法系统设计和运行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第六节 二次沉淀池
曝气池是一个生物反应器,通过曝气设备充入空气,空气中的氧融入污水使活性污泥 混合液产生好氧代谢反应。 沉淀池中的污泥大部分回流,称为回流污泥。回流污泥的目的是使曝气池内保持一定 的悬浮固体浓度,也就是保持一定的微生物浓度。 菌胶团是由细菌分泌的多糖类将细菌包裹成的粘性团块,使细菌具有抵御外界不利因 素的性能。菌胶团是活性污泥絮凝的主要组成部分。 活性污泥在曝气过程中,对有机物的降解(去除)过程中可分为两个阶段,吸附阶段 和稳定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