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流程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流程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流程
一、概述
本文所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指施工单位现场(工号)负责技术工作的人员所担负的主要工作范围。

二、施工现场技术工作分为以下三大阶段
(一)施工准备阶段
(二)施工阶段
(三)竣工阶段
三、各阶段技术管理工作主要内容
(一)施工准备阶段
1、工地勘查,填写《工地勘查报告》。

主要内容:
(1)施工范围地形、地貌,影响工程建设的障碍物。

如:房屋、农作物、架空(或地下)的管线(电力、通信、信号线路或给排水管道)等;
(2)施工条件。

如:既有道路交通状况、水源及电源、有无可供租赁的房屋等;
(3)当地建筑材料供应状况。

如:砂、石料、填料(土源)等。

2、交接桩、施工复测及施放地界桩
通过业主约请设计单位安排人员向我方提供设计桩橛表(含坐标及
水准基点桩),并到现场点交设计施设的测量桩橛,检查是否完整及有无松动情况,并画桩橛平面示意图。

完成交接桩工作后,立即组织人员对设计单位提交的桩橛进行复测,确认其是否正确并填写复测报告。

复测期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密测量控制桩橛,便于日后施工测量工作。

经复测后的桩橛必须采取措施进行保护,保证其稳固可靠,避免在施工期间丢失或损坏,可采取施放护桩的措施来进行保护。

施放征用施工范围使用土地边界桩,并将影响工程建设施工需要拆除或迁移的房屋、地面及地下附着物(电线等)用红油漆标注清楚。

3、施工营地选址:本着便于施工管理、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及节省投资的原则,合理布置施工人员的生活驻地及生产用的临时房屋。

4、复核设计文件(含图纸及概预算),检查有无“差、错、漏、碰”的情况,填写《设计文件复核意见书》。

5、编制“工、料、机分析表”。

建议采用《铁路工程预算定额》进行手工编制,利于熟悉各子项目工程的工作内容、工艺流程及单位工程量人工、材料消耗量。

用预算软件则仅有计算的汇总结果,对各子项目工程耗用工天、材料及机械台班不甚了然。

6、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办理开工申请报告
上述工作完成后,根据施工合同约定的工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编制依据、编制范围、编制原则、工程概况、设计概况及主要设计技术标准、工期目标及工期安排(含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及网络图)、质量、安全、投资及工期控制措施、劳动力使用计划、机械设备使用计划、主要材料供应计划、重(难)
点工程项目施工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施工平面布置图等。

向业主提报开工申请报告,并经批准后实施,即进入施工阶段。

7、选定配合比及土工试验报告。

根据待施工的工程项目,做相应的试验准备工作。

如: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路基填料的土工试验报告等。

8、备齐工具书:
根据所承担的工程项目,配备相关专业的施工技术指南、参考图等。

如:路基工程需配备《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等。

编制“工、料、机分析表”需配备《预算定额》。

构筑物的大样图需采用设计单位提供的××设施(参)参考图。

(二)、施工阶段
1、测量放线
根据经复测确认准确的设计单位提交的控制桩,将待施工的结构物位置(含平面坐标及高程)准确的放置到设计图纸指定的位置。

测量工作是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工作技能,技术人员必须熟练正确使用测量仪器。

本项目部已发生过因技术人员测量错误而造成的拆除重建的返工情况。

根据设计桩橛施设单位工程(一座大桥、一座隧道、一段路基及支挡工程)局部测量控制网,便于各分部工程测量使用。

2、编制施工技术方案、作业指导书、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根据经业主确认及我方复核无误的设计图纸,将待建结构物的图纸
及与之对应设置的测量桩橛的相互关系准确无误的标注清楚,发放给作业班组,做好签收手续。

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必须做到“严、准、细、全”。

严即为严格。

将待建结构物的施工操作要求及必须达到的质量标准书面通知作业班组。

准即为准确。

将待建结构物的位置准确、明了、清晰的标注到施工技术交底书面资料上。

细即为详细。

包括是否需要制作试件、需要制作几组试件等要求都必须详细写明。

全即为全面。

施工技术交底不得丢三拉四,技术交底内容应包括安全注意事项及安全保证措施。

3、工序转换检查和填写检验批(含检查证)、日常巡查及重点检查
工序转换检查。

如:桥梁墩(台)基坑开挖完毕后,必须检查其几何尺寸大小是否满足承台施工的要求、标高是否与设计相符、基坑底部四周有无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是否按设计施作了垫层,经检查合格填写检验批并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方可进入绑扎钢筋的下道工序,钢筋绑扎完毕同样必须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模板,模板安装完毕必须检查合格后才能浇筑混凝土。

等等。

这叫工序转换检查。

为了及时掌握施工现场工程进度情况、掌握劳动力动态、材料供应及消耗,作业人员是否按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抑制作业队偷工减料的不良行为,保证工程实体质量处于有序可控的状态,工号技术人员对自己所管辖的工点必须实行日常巡查,对可能造成工程质量缺陷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对接长钢筋笼的电焊作业等
关键工序作业必须实行全程旁站监督。

重点检查。

如对桥台安装人行道角钢支架的预埋钢板的安装位置正确与否以及其与道碴槽的钢筋连接是否牢固可靠必须进行重点检查。

4、收集、整理、保管施工过程质量证明文件
安排实验人员按规定及时制作混凝土(砂浆)强度检查试件,并督促其按规定时间送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查;及时向材料部门索取钢筋、水泥等外购材料的质量证明书,并安排实验人员按规定频率及时取样送检。

将试验检测报告分门别类整理妥善保存。

5、变更设计
当发现设计文件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时,必须“先变更、后施工”,如桥梁桩基础长度的调整(加长或缩短),需经设计单位地质工程师在钻孔桩终孔检查时按其检查意见及时办理。

隧道围岩级别的调整;涵洞位置的适当调整等。

严禁“先施工、后变更或不变更”。

6、验工计价
及时向项目部提报本期及开工累计完成的工程实物工作量,作为项目部向业主验工计价的原始凭证。

按与作业队劳务分包合同约定,对作业队已完成的合格工程量进行劳务计价。

已完成但质量不合格的工程量不得计价。

(三)、竣工阶段
1、外观检查
工程施工完毕,对工程实体外观进行检查,检查有无项目遗漏施工。

2、竣工测量
对已经施工完毕的桥梁墩(台),必须及时测量支承垫石的标高,要施放并刻划好支座十字线,并检查支座锚栓孔的预留位置是否正确、孔径及孔深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若存在问题必须尽早处理好,避免影响架梁作业;隧道竣工后,按规定的距离间隔用激光断面检查仪测量隧道净空断面,并用A4纸打印出来,作为竣工资料的一部分。

路基工程完工后,按规定的距离间隔测量路基的中心及路肩标高,也是竣工资料的一部分。

轨道工程也需要测量竣工轨顶标高。

3、场地清理
工程完成,工完料清;劳动力、机械设备、周转材料退场;边角废料收集处理;施工营地清场、复耕,取(弃)土场平整、绿化。

4、编制竣工文件
编写工程竣工小(总)结,绘制竣工图纸,整理竣工资料,按规定的顺序将竣工资料装订成册。

5、工程交验
填报工程竣工申请交工验收,参与工程交验工作。

以上仅为本人个人感受,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2014年12月1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