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复习提纲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复习提纲

问题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是什么?(p21)
(1)理想的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的特征:①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②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③理想具有具体性,因人因时而导致人
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理想
(3)信念的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
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4)信念的特征:①信念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人们的某种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然而,信念的
稳定性也不是绝对的,科学的信念必然会随着客观实际的改变而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在不断变化的现实考验中变得更加稳定、更加坚强。

②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
问题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p24)
(1)理想信念的作用:①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②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③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2)理想信念与大学生:①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②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③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问题三: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p40)
答: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尊严感、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附: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①爱祖国的大好河山②爱祖国的骨肉同胞③爱祖国的灿烂文化④爱自己的祖国
问题四: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p43)
答: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②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③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④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个人价值的力量源泉
问题五: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p49)
(1)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2)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②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反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需要,反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要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火热生活为源泉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道德,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和道德的积极成果,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断丰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使民族精神得到大力弘扬。

问题六: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P65)
人生目的在人生时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①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③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附: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问题七: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答:①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②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③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④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
问题八: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p73-76)
(1)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①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②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2)人生价值的标准:①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时间促进了历史的进步②衡量人生的价值标准: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3)人生价值的评价:①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②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③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④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问题九: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84)
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①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②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③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④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问题十: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p113)
答:爱国守法、团结友善、明礼诚信、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问题十一:大学生与诚信道德(p115)
①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②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③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问题十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p159)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①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②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③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树立正确的创业观:①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②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③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问题十三: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与特征(p197-200)
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①讲法律②讲证据③讲程序④讲法理
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①学习法律知识②掌握法律方法③参与法律实践
问题十四: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p201)
大学生要怎样做:①努力树立法律信仰②积极宣传法律知识③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问题十五:宪法的特征和原则(p204)
(1)宪法的特征:①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跟最重要的方面②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③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2)宪法的基本原则:①党的领导原则②人民主权原则③公民权利原则④法治原则⑤民主集中制原则
问题十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公民的基本权利: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⑤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⑦文化教育权⑧特定主体权利
(2)公民的基本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④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⑤依法纳税⑥其他义务
问题十七:民事责任制度
一般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条件有:客观上存在损害事实,行为具有违法性,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例题
1.(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特征)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在
现实中有多种类型。

从层次上划分,理想有(D)
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C.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D.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2.(民族精神内涵)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其中,“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
“精卫填海”等动人的传说所集中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精神是(C)
A.勤劳勇敢B.团结统一C.自强不息D.爱好和平
3.(道德的功能和作用)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能,其中最突出
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C)A.辩护功能B.沟通功能C.调节功能 D.激励功能
4.(锤炼个人品德)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

下列名言
与这段话在含义上一致的是(B)A.“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B.“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C.“不学礼,无以立”D.“是非之心,智也”
5.(锤炼个人品德)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
容。

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B)
A.爱国守法B.诚实守信C.勤俭自强D.团结友善
6.(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种规范形
式来实现的,其中,义务性规范是告诉人们(C)
A.不得或者不准做什么
B.可以或者有权做什么
C.应当或者必须做什么
D.能够或者不能做什么
7.(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社会主义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和尊严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重要条件。

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B)
A.法的强制性
B.法的不可违抗性
C.法的合理性
D.法的规范性
8.(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有位法学家曾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等于形同虚设。

”这句话表明一
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由此可见(AB)
A.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
B.法律权威不可能完全建立在外在强制力的基础之上
C.法律信仰与宗教信仰没有本质的区别
D.法律信仰是法律制定和执行的根本依据
9.(宪法——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的根本
要求是(A)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C.立法公开、执法公平、司法公正
D.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民主化
10.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体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
由,是国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活动提供的基本保障。

这一基本权利具体包括(BD)
A.人身自由权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宗教信仰自由D.政治自由
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