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科学-月相--说课稿

初中科学-月相--说课稿

月相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的第五节。

是在初步学习太空内容后,学习的第一个天文现象。

本节内容分四个部分:月相概念的理解,月相变化原理的学习,月相变化后各个时期月相的学习,以及月相对植物的影响。

从概念到实践,到运用,由浅入深。

全节内容贯穿着小活动与实验,贴近生活,直观有趣。

为接下来《日食月食》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在前面的课程中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有基本的观察和分析归纳能力,七年级的学生还是相对活泼,比较容易失控,在课堂模拟月相小活动的时候,不能够专心完成教师所要求的任务,而是注意力分散到别的事物上。

学生对月相每月变化部分内容,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于产生原因并不了解,期待知道原理,对月相这部分内容感到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1.月相变化的原理
2.月相变化的规律及每个时期的特点。

难点:1.每个时期月相的变化及特点。

2.月相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和学习者分析,结合科学课程标准,制定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出月相的概念
(2)了解月相变化原理
(3)知道每个月各个时期的月相名称及特点
(4)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月相实验,学会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注意实验细节与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2)学会用科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感受生活中科学处处存在,明白现象的产生总有一定的原因的,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价值观。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通过情景激疑导入新课,教学过程中使用实验法模拟月相的变化,讲授法讲授人类能看到月亮的具体原因,用flash演示月相的变化加深学生记忆,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将月相现象与解释结合,让学生在引导下思考、讨论、探索,结合形成性评价,进行教学。

六、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观察月相,把乒乓球用铅笔把一半涂黑做月球及一个月内的月相记录表。

2、教学器材:一半涂黑的篮球,电教设备(电脑、投影仪),挂图。

3、教学课件:月相形成原理的课件。

七、教学过程
1.情景激疑,导入新课
请同学拿出近一个月来,每天晚上观察到的月相记录表。

教师提供之前2个月的月相记录表。

引导从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对比月相变化,做出一定的假设与推断。

引导学生推断:一个月来,每天的月相是不一样的;月相变化是有规律的等之类的结论。

从而引出新课——月相。

2.提出新概念,实验验证
【引导】1.月球本身会发光吗?怎么发光的?
(太阳总是把半个月球照亮,我们能看到的月球只是其一部分,哪部分?——太阳照到的一半;所以,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来自于哪里?——太阳的反射光线。


2.月球,地球,太阳三者有什么关系?
(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跑)
3.月球是怎样运动的?
(自西向东〈逆时针〉绕地球公转、自转及随太阳转)
建立日、地、月三者位置的改变而形成月相的假设。

【学生活动一】
先给最前面、最后面、最左边、最右边的中间的四位学生每人一个一半涂黑的篮球,告诉他们黑板如果是太阳,手上的篮球是月球,他们该怎样举起手上的球(未涂黑的一半代表太阳
光照射的一面要正对黑板),假设其余的同学在地球上,观察四个球的位置关系及记录观察结果。

【学生活动二】
请9位学生上讲台,按照月相实验A-H位置站立成一个大圈,其中一个人观察,边观察边在黑板上画出相应位置看到的月球明亮部分。

如图:
【学生活动三】下面每两位同学手里都有一个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白的代表太阳光照射的一面,所以要朝向哪里呢?——太阳光射过来的方向(朝黑板)然后两位同学要互相合作按月球逆时针运动的方向再次观察月球被光照亮部分的形状,画出月球在一个月内的月相。

我们在座的同学做实验的是要注意几点:
1、要两个人合作,比如一个当月球,一个当地球的观察者。

然后再换过来。

2、一定要边观察,边记录你看到的月相,记录在发下来的表格中。

3、因为座位的活动范围不大,所以大家可以站起来做。

4、小球白色的一面一定要朝向太阳光射过来的方向,演示错误的动作。

5、先观察ACEG四个位置,然后再观察这四个位置中间的月相。

6、做完实验后可以和其他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老师下去指导,指出错误,并督促记录情况。

画完后,请几个代表上来展台展示,进行比较。

指出错误的,并分析错误的原因。

然后给出正确的记录,并把正确的月相贴到黑板上。

下面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把画的月相和书上的月相图用字母对应起来。

【课件演示】动画:太阳、地球、月球运动产生的月相变化
【总结】月相变化的成因:(一)月球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

(二)由于日地月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化。

【板书】
二、月相变化的规律。

【课件演示】说明:太阳光在右边,中间是地球和月球的位置。

(一)月相变化是连续的
(二)月相的名称
【总结】利用挂图讲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规律】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解释: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西边光亮朝西面,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东边光亮朝东面)
(三)月相与农历
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这样,月球绕着地球跑了一个周期,这个周期有29.53天,我们叫做农历月,又叫朔望月。

农历上规定,当月球是新月的时候是初一,月球满月的时候是十五或十六。

【思考】为什么会有两个日子?——月球绕地球转的周期不是30天,所以日历里面安排的农历月有时候是29天,有时候是30天,所以,满月的日子变成了十五或十六。

【推理,讨论】那在新月和满月之间的上弦月出现在农历什么时候呢?下弦月又是什么时候呢?——上弦月:初七、初八;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那么ACEG四个位置之间的月相又是农历多少呢?大家下课后可以自己去推算,然后互相交流一下。

【思考】哪些节日是农历节日,农历日期,什么月相呢?
举例:春节、正月初一、新月;端午、五月初五、接近上弦月
重阳、九月初九、接近上弦月;中秋、八月十五、满月
接下去有学生举例。

小结:月亮阴晴圆缺,是由于月球绕地球转,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是有规律的变动的。

太阳的平行光线照射下,地球观察到月球的光亮部分发生改变。

八、作业设计
1、判断诗句中分别是什么月相。

一个一个出现。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B.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

C. 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鹘。

D.采莲去,月没春江曙。

E.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F.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G.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H.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判断正误:彭荆风的《驿路梨花》
……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直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3、当一回福尔摩斯:一嫌疑犯,被证人指证在农历初八晚上12点在草垛东侧往西看,清清楚楚看见疑犯的脸。

你如何推测?
4、看日地月三者位置,得出月相;判断接下去月球亮的部分多了还是少了;再判断过了7天后月相又是什么?
九、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