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述建筑水电安装施工质量控制

简述建筑水电安装施工质量控制

简述建筑水电安装施工质量控制
摘要: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目标,是实现图纸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保证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其影响因素包括施工人员和劳动组织、施工技术措施、土建设施的质量、工种之间的交叉作业及水电装置本身的质量等。

安装工程的控制措施,首先必须建立质量管控体系和制度,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全过程动态控制,对可能影响水电安装施工质量的诸因素,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严格控制,以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

关键词:水电安装工程质量质量控制
1、水电安装工程质量控制的意义以及施工质量管理的目标
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涉及多方面,且自始至终贯穿于安装施工的全过程。

唯有牢固地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采用科学的方法,严格地控制,认真把好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质量关,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要靠质量出信誉,靠信誉闯市场,靠市场增效益。

所以质量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基石,是企业竞争举足轻重的筹码。

水电安装工程的设计图纸和“施工及验收规范”明确提出了工程安装施工的质量要求。

安装施工质量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安装施工过程中的科学管理,实现图纸和规范的要求,保证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

2、影响水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在水电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影响安装施工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施工管理者只有事先预测到影响安装施工质量的诸多因素,在管理中针对这些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才可能实现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目标。

纵观以往水电安装工程的施工,影响水电安装工程施工的质量的因素包括人的因素、施工技术措施及施工机械工具、土建设施的质量、工种之间的交叉作业、水电装置本身的质量等,它们形成一个系统,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

2.1、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是影响工程质量的第一要素。

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施工人员的
技术素质和责任心对安装工程施工质量至关重大。

没有与工程技术难易程度相适应的业务水平,没有责任心的施工员去施工,就谈不上保证工程的质量。

在劳动组织中没有各技术工种的有机配合,协同施工及专门的质量检查人员的检查和监督,也很难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

施工人员应当树立五大观念即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观念。

其次,是人的素质。

领导层、技术人员素质高。

决策能力就强,就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措施得力,工程质量就高。

操作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

2.2、施工技术措施及施工机械、工具
水电安装工程施工质量要靠科学施工方法和工艺来保障,也要有能保证施工质量的机械、工具,合理的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方法包含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

施工方案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

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

为此,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2.3水电装置本身的质量
水电装置本身的出厂质量及经过运输、保管后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其安装工程施工质量。

材料质量是建安工程质量的基础,劣质材料的使用,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甚至会引起重大工程事故。

使用不合格的开关、电线,将给建筑物留下火灾隐患,危及人身安全。

不合格管材引起的渗漏,导致建筑物无法使用。

在工程中,有些施工承包者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尽量选用低价材料,而这些材料中,许多是不合格的劣质或假冒品牌材料。

劣质的水电材料常表现在:管材壁厚太薄;电线芯径太小或绝缘性能差;阀件单薄、封闭不密等等。

劣质材料的使用,必然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

3、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3.1 施工前期的管理
针对人的因素和劳动组织的影响,在施工前,管理者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按工程施工技术的难易程度配置相适应的施工人员,对施工班组进行优化劳动组合,经过合理组织,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的群体素质,通过择优录用、加强思想教育及技能方面的教育培训;合理组织、严格考核,并辅以必要的激励机制,使企业员工的潜在能力得到最好的组合和充分发挥。

从而保证劳动主体在质量控制系统中发挥主体自控作用。

针对施工项目的大小难易程度,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提出科学的施工方法和工艺,选用适当的施工机械、工具,从技术上保证施上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要集思广议组织有关人员讨论,并经有关的技术、质量负责人审签。

为了使施工人员熟练掌握工程图纸和施工规范,工程管理人员要向施工人员进行工程图纸、施工验收规范的技术、质量交底。

对重大工程项目及未施工过的新项目,要在调研基础上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向施工人员交底或进行培训,待施工人员透彻地掌握了新方法,新工艺之后上岗,确保质量。

3.2 施工中的管理
检查施工工艺程序的合理性、科学性,防止工序流程错误,导致工序质量失控;检查工序的施工条件,即每道工序投入的材料,使用的工具、设备及操作工艺及环境条件等是否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检查工序施工中人员操作程序、操作质量是否符合质量规程要求;检查工序中间产品的质量,即工序质量,分项工程质量;对工序质量符合要求的中间产品及时进行工序验收或隐蔽工程验收;质量合格的工序经验收后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通过工序之间、下一道工序与上一道工序交接验收,杜绝上一道工序的质量问题遗留到下一道工序,做到道道工序把关。

工序质量是施工质量的基础,工序质量也是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

根据工程进度,在各施工阶段进行质量评定工作,实行奖优罚劣。

同时把出现的质量问题在施工中间阶段及时进行处理,以免工程
项目完工后,留下难以处理的质量问题。

4、试运行管理
安装工程施工完成后,要进行试运行工作,试运行是对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

要制订试运行操作规程,并按操作规程操作。

在试运行中要做好记录工作,及时处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使电气装置及给排水装置的试运行符合图纸及技术规范的要求。

在保修期中应定期派人进行系统检查,因为早期(一般一年中)几乎所有的质量问题都能暴露,所以能及时地按合同解决出现的问题。

当然运行中的质量管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措施保证工程设备良好的运行状态和高生产效率、低费用。

通过质量保证措施的投入,使产品质量好,竞争能力强,销售增加,废品少,返修少,设备运行期延长
结语
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最有效方法,并贯穿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为确保工程质量,必须从三阶段全面进行控制。

事前控制:要求预先进行周密的质量计划。

尤其是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制订质量计划或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都必须建立在切实可行,有效实现预期质量目标的基础上,作为一种行为方案进行施工部署。

目前有些施工企业,忽略了技术质量管理的系统控制,失去企业整体技术和管理经验对项目施工计划的指导和支撑作用,这将造成质量预控的先天性缺陷。

事中控制:首先是对质量活动的行为约束,即对质量产生过程各项技术作业活动操作者在相关制度的管理下的自我行为约束的同时,充分发挥其技术能力,去完成预定质量目标的作业任务;其次是对质量活动过程和结果,来自他人的监督控制,这里包括来自企业内部管理者的检查检验和来自企业外部的工程监理和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等的监控。

事中控制虽然包含自控和监控两大环节,但其关键还是增强质量意识,发挥操作者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即坚持质量标准是根本的,监控或他人控制是必要的补充,没有前者或用后者取代前者是不正确的。

因此在企业组织的质量活动中,
通过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相结合的管理方法,来发挥操作者更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以达到质量控制的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这也只有通过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来达到。

事后控制:包括对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和对质量偏差的纠正。

从理论上分析,如果计划预控过程所制订的行动方案考虑得越是周密,事中约束监控的能力越强越严格,实现质量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理想的状况就是希望做到各项作业活动“一次成功”、“一次交验合格率100%”。

但客观上相当部分的工程不可能达到,因为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计划时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包括系统因素和偶然因素。

因此当出现质量实际值与目标值之间超出允许偏差时,必须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保持质量受控状态。

以上三大环节,不是孤立和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构成有机的系统过程,并在每一次滚动循环中不断提高,达到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