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与特征

_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与特征



(一)、儿童游戏本质内涵上由生物性 社会性。 经历的阶段: (1)游戏概念的非自觉化理解; (2)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 (3)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
问题:试评述游戏的生物性(社会性)本质观?


游戏的生物本质观—本能活动
三、游戏特征的辩证统一关系




1、愉快与严肃:(1)游戏是愉快的活动。(2)游戏不是 非严肃的活动。(3)游戏是伴随愉快体验的严肃表现。 2、手段与目的:(1)游戏无外部强加的目的。(2)游戏 是有目的的实践活动。(3)游戏是手段重于目的的活动。 3、自由与约束:(1)游戏是自由的。(2)游戏是有规则 约束的。(3)游戏规则的遵守是自愿的。 4、假想与现实:(1)游戏是假想的活动。(2)游戏活动 源于现实又从属于现实。(3)游戏用假想改造现实。 5、练习与探索:(1)游戏是已有知识技能的练习。是探 索的后继活动。(2)游戏水平在探索中提高。(3)游戏 是在力所能及范围里的探索。 6、活动与幻想:(1)游戏是活动者的积极参与。(2)幻 想状态是内化了的游戏。


(二)、建立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新探索:
游戏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 具体表现为: (1)游戏是儿童的主动的活动。 (2)游戏是儿童的独立性活动。 (3)游戏是儿童的创造性活动。


(三)、确立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的理论意义与实 践价值
思考:怎样理解游戏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其特征表现 是什么)?其意义如何?
幼儿的主导活动---游戏
游戏的本质和特征—什么是游戏
游戏的构成要素---怎样辨别游戏 游戏的作用----为什么是主导活动 游戏理论-----游戏的研究
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与特征
你小时候玩的游戏有哪些?
为什么你认为它是游戏?
如何判断一个活动是游戏?
一 、建立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
阅读:创造性的三个层次
初级创造:对本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不涉
及到社会价值。 中级创造:经过模仿或改革或发明,在原有 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重新组织材料加工产生有 一定社会价值的产品。 高级创造:经过长期研究反复探索产生的非 凡的创造。
二、 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特征

(一)、我国对游戏特征的一般表述

阅读资料:游戏的本质(毛曙阳)
游戏从本质上说是指一类由幼儿自主控制的、能带 来愉快情绪体验的、有操作材料的活动,其中自主 控制是游戏的最内在本质。 这是由幼儿的特点所决定: 一方面儿童受成人照料,无须为生存去工作,具有 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满足追求自由的愿望和需要; 另一方面儿童由于身心能力不足迫切需要找到一种 自主控制的感觉,已达到消除不能真正融入现实世 界带来的紧张和自我保护的目的。
课外阅读
4、克罗伊斯对游戏特征的分析
克罗伊斯认为游戏有六种特点: (1)自由。 (2)松散。 (3)易变。 (4)非生产性。 (5)由某种规则和玩法所支配。 (6)虚构的。
课外阅读
5、鲁宾对游戏特征的分析
1983年,对游戏行为的特征归结为六个方面: (1)内部动机。 (2)对于手段的注意 。 (3)我能拿它做什么。 (4)想象或虚构。 (5)规则来自游戏的需要,不是来自游戏之外 。 (6)游戏者积极参与。
(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 (3)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 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
(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为什么?
适合身心特点、成功体验、能积极活动、耗费精力少
游戏的自主、自愿性
游戏是适应儿童内部需要i而产生的: 儿童的生理条件、体力、骨骼、肌肉动作语言等发 展 儿童的内部需要:活动、认识周围世界、操作物体、 反复练习的需要 游戏是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身心特点:易疲劳、易兴奋、具体形象性、情绪性、 游戏特点:具体形象性、操作性、变换、丰富性、自 由活动

游戏在假想中反应社会生活
反应周围生活:游戏的内容种类玩法受社会
历史制约。 游戏不是生活的翻版,是创造性的活动 在游戏中,以真实的情感体验生活。 同时,他们知道这是假装的。 ---------艺术家的创造活动
(二)、国外对学前游戏特征的分析 1、纽曼“三内说”
用控制(control)、真实性(reality)、和动机 (motivation)这三种指标来确定一种活动是不是 游戏。 指标 游戏的特征 控制 —— 内部控制 真实性 —— 内部真实 动机 —— 内部动机
课外阅读
2、克拉斯诺对游戏特征的分析(四因素论)

克拉斯诺(Krasnor)和佩培拉(Peplerp)1980年 提出了游戏行为的四种特征或四种因素。
(1)灵活性(flexibility)。 (2)肯定的情感(positive affect)。 (3)虚构性(nonliterality)。
(4)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
课外阅读

3、加维对游戏特征的分析 加维,1982年提出了游戏行为的五个特征。 (1)游戏是令人愉快、有趣的活动,即使有时并一定表示 出快乐,但游戏者仍然作出积极的评价。 (2)游戏没有外在的目标。 (3)游戏是自发自愿的。 (4)游戏包括对游戏者的积极约束。
(5)游戏与非游戏活动之间有着某种系统性的联系。
福禄培尔:游戏是儿童内在的自我活动的表
现,是一种本能的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 反映。 斯宾塞:是剩余精力的无目的的消耗,把人 和动物的游戏的动力都归为剩余精力的发泄, 并从中获得愉快。 霍尔:游戏是种族的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 再现。
游戏的社会性本质—社会性活动
维国斯基:游戏是在真实的社会实践之外,在行为 上再造某种生活现象,在这种活动中儿童凭借语言, 以角色为中介,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人与人的社会关 系。 中国:人不是天生会做游戏,是儿童的智力和体力 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才学 会游戏。 肯定了游戏是儿童掌握社会文化、生活经验的手段 和途径;肯定了社会生活状况、人类知识经验对游 戏的制约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