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多多病例分析】浸润性肺腺癌一例
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每年死亡人数达14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8%,英国著名肿瘤学家P e t o教授预言:如果中国不及时控制吸烟和治理空气污染,到2025年每年新发肺癌患者将超过100万。
我国约75%的肺癌患者在诊断时已属晚期,5年生存率约为15.6%,这一现状不但与缺乏筛查有关,更与缺乏科学鉴别肺结节的方法有关。
因此,要提高肺癌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肺结节诊治共识,并且广泛推广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肺结节为小的局灶性、类圆形、影像学表现密度增高的阴影,可单发或多发,不伴肺不张、肺门肿大和胸腔积液。
孤立性肺结节无典型症状,常为单个、边界清楚、密度增高、直径≤3c m且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软组织影。
目前需要接受C T筛查的对象,即肺癌的高危人群(根据年龄及吸烟史)。
低剂量螺旋C T检查已成为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最佳临床工具之一。
首先C T较常规胸片敏感,早期肺癌行动计划(E L C A P)研究发现,C T所发现的I期肺癌是胸片的6倍,而这些肺癌结节的最大直径为1c m。
梅奥诊所肺癌临床研究发现,C T能发现所有直径在8m m以上的肺癌结节。
病例
女,53岁,体检发现左肺上叶小结节2年。
扫描参数
V o l t a g e:120K v
m A s:245m A s
T h i c k n e s s:1.00m m
R o t a t i o n T i m e:0.5s
U l t r a h i g h r e s o l u t i o n(超高分辨率)
R e c o n M a t r i x:1024X1024
图1超高分辨率检查图像对比图2常规C T扫描图像来看左肺上叶磨玻璃结节有更多的细节显示,如病灶周围的胸膜牵拉征,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病灶周围不均匀软组织浸润等特征,图1细节显示更多,有助对于病灶的定性判断。
图3超高分辨率检查图像对比图4常规扫描可见,超高分辨率扫描对于小结节病灶的边界、不均密度的区分更加理想,进一步提高对于病灶性质判断的信心。
手术病理证实
病理诊断
肉眼:肺叶组织17×9×1.5c m,于破开胸膜下0.3c m处距支气管残端1c m见肿物1.3×1×1c m,质硬、界欠清,切面呈灰白色。
镜下:“左肺上叶”浸润性肺腺癌,以腺泡生长为主,伴有贴壁型生长。
讨论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通过体检检出的无症状肺内结节越来越多,这对疾病的诊断和随访观察都增加了极大的难度。
同时目前国内医患关系紧张,规范的随访计划不被完全接受,患者紧张、焦虑现象普遍存在,并且往往比较严重,所以患者会到处求医……既往有学者做过常规的靶扫描方案,即小F O V(14~20c m),骨算法或标准算法,提高扫描条件等,还有人尝试基于常规扫描的靶重建,但最后都由于受限于影像链的发展,无法及时分辨出病灶密度的细微变化,只能通过倍增时间来决定随访,再就是一刀切的手术治疗或化疗,这些不规范的治疗方案导致要么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要么过度医疗增加患者负担。
技术解读
“百兆影像链”顾名思义就是百万像素的成像以及兆级的影像链,百兆影像链是指C T数据发生(双焦点甚至四焦点球管)、采集(纳米探测器甚至球面纳米探测器及超高分辨率)、处理(i D o s e
P r e m i u m)、重建(1024重建矩阵)等等全系列专利技术的完整影像链。
飞利浦C T百兆影像链专门针对人体细小结构,如肺部小结节磨玻璃样改变的显示,能够呈现以往看不清或看不到的细微差别,成就精细成像。
百兆影像链与常规高分辨扫描的区别:以往我们遇到看不清的病灶,尤其是肺结节或者听小骨,唯一能做的就是把F O V缩小,进行精确定位的靶扫描,但是即便如此,受其影像链的限制,扫描焦点、探测器、分辨率和图像矩阵等都没有改进,得到的图像只是拿“放大镜”放大了一下而已。
而百兆影像链融汇了飞利浦多项专利技术,使得细微的病灶变化也逃不过医生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