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民族团结教育的摇篮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 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中心学校
一、学校概况
扁担沟中心学校(原名双吉沟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
学校始建于1982年,距离吴忠市区23公里,占地面积54.2亩。
现有教学班24个,在校学生1432人,教职工66人。
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坚持“抓管理,保安全,提质量,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创建和谐、平安校园为宗旨,以育人为目标,以教学为中心,以课改为动力,狠抓规范化管理,从抓“规范”入手,抓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
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学校被授予自治区级SDP、PTT项目“先进集体”;吴忠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依法治理示范单位”、“和谐平安校园”、“管理规范化学校”等光荣称号。
2010年学校被评为自治区级“家长示范学校”、“德育示范学校”。
二、加强领导,认真部署,抓好民族团结教育进步模范学校的创建工作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学校行政领导及各班班主任教师为成员的专项领导小组。
传达上级文件精神,落实工作任务和专责人员,制订《实施方案》,扎实有效的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创建工作。
我们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以创建民族团结教育“八个一”活动为载体,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创建活动。
坚持民族团结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尽量贴近学生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扎实有效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创建活动。
加强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三
个离不开”教育,使师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加强教育,切实增强师生搞好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把民族团结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系列。
今年秋季开学后,我校全体教师学习《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通过学习,增强全体领导干部和教职员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
针对拉萨“3·14”和乌鲁木齐“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一是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开展专场讨论活动,使全体教职员工更深刻的认识到拉萨“3·14”事件和乌鲁木齐“7·5”事件的危害性,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进一步增强“稳定压倒一切”的意识、民族团结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人人争做民族团结的维护者和促进者。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认真备课,精心准备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并结合时势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学校教务处进行日常教学考核,并视其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确保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
为此,学校精心安排每个学期课程的实施方案,制定好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真正做到民族常识教育进入课堂。
低年级学生侧重于以《中华大家庭》教材为主,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从《中华大家庭》读本中认识各民族和他们的生活风俗以及各民族独特的文化,知道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是我国我国历史宝库中的一块耀眼的瑰宝,它吸引着世界各方世界人士对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的喜爱。
高年级学生侧重于以《民族常识》教材为主,通过教材的阅读,让学生从《民族常识》读本中了解中华中华民族的构成,掌握了解我国国情,从小就在心灵中塑造我们各民族大统一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
二是在全体学生中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
我校回族学生占多数,在这个回、汉相融的大集体中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创建活动,加强了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民族团结,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形成了回、汉学生相互关爱,彼此尊重,共同进步的良好校园氛围。
并按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厅发出的关于《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精神,在全校各班开展
了民族常识教育,上好民族团结教育教材《中华大家庭》和《民族常识》,并将这两本教材的学习纳入课程中,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了解五十六个民族的基本特征、地域分布、居住特点、风俗习惯、语言文字、著名人物以及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特色与成就;了解自己所属民族的分布区域、人口数量,以及语言、文字及主要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等;知道中华各族人民凭借勤劳、勇敢和智慧,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了解各民族之间应当平等相待以及各民族人民需要和谐相处,共同进步,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必要性的基本认识。
四、开展主题系列活动,提高学生民族团结意识
我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利用班会、队会、晨会时间,积极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八个一”活动落到实处。
我们在扎实上好民族常识教育课的同时,充分利用班会、团队活动、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电子屏等方式,丰富民族团结教育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全校开展“歌颂中华大家庭”主题班队会;利用寒暑假开展“六个一”活动。
开展读一本好书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兴办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各班开展“少数民族优秀人物事迹”故事会;举办“中华大民族,我知我爱”及“民族精神代代传”手抄报比赛;四至八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民族之花齐开放”剪纸、绘画比赛;开展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作文比赛;组织了“56个民族是一家” 国旗下活动;通过我校第一届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与外教进行联谊活动增进友谊,校合唱队演唱了宁夏回族歌曲,让外教也了解了我们中华民族艺术;慰问少数民族教师8名,慰问了患重大疾病的少数民族教职工及家庭贫困的回族学生;我们还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利用远程教育中的电教片,在全校开展学唱民族歌、学跳民族舞活动,全校师生再次演唱回族旋律风格的校歌《明天更灿烂》,以民族歌为主题的大合唱《六盘山高黄河宽》,获市教育局组织的“歌颂祖国,赞美家乡”合唱比赛三等奖;通过学校“校园之声”广播站播放民族歌曲、
宣传民族常识,通过校园宣传栏让师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五十六个名族名称、回族文化等民族知识,了解宁夏的基本特征、风俗习惯、语言文字、著名人物等;给中学生开设民族知识专题讲座2场。
通过活动的开展,让五十六个民族的灿烂文化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中华民族是一家”的种子;我们还通过开展民族常识知识竞赛、热爱祖国作文竞赛、歌颂祖国大合唱比赛等活动,激发同学们的自豪感,使爱国主义教育有了坚实的落脚点,营造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氛围。
二是积极进行音、体、美校本课程的开发,突出民族教育特色。
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开设了在音乐、美术、体育、民族常识等方面充实一些内容作为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特色课程。
音乐开设《中国民族音乐赏析》、美术中开设《民族特色绘制》、体育学科中纳入《传统民族体育活动》,还将为一部分在音、体、美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与德育结合,突出爱国主义,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把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列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因此,我校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特别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这一重点,与德育教育紧紧结合在一起,做到了四讲:一讲祖国悠久的历史,使学生知道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二讲祖国幅员辽阔,讲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疆域,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居世界第三位;三讲祖国物产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各民族人民共同保卫着祖国的领土完整,维护着国家的统一;四讲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56个民族和睦的大家庭,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家13亿多人,居世界第一。
利用各种节日和学校展板,结合民族常识向学生介绍祖国的日益强大。
“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是56个民族的共同呼声,是促进各民族团结、发展、进步,共同繁荣的事业,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我校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工作经验,认真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创建活动,积极创建民族团结模范学校,让56个民族的灿烂文化在孩子们的心灵中播下
“中华民族是一家”的种子。